《安徽日报》:农电魂
2007-03-08 08:44:53 来源:安徽日报
A-
A+
电力18讯: 安徽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电网改造,实现户户通电和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每年为农民减少电费和不合理负担十多亿元,这一德政工程倾注了上万农电工的心血和汗水,洪庆丰、胡青树、易斌这些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一定要改变落后的电网
“一定要改变家乡落后的电网。为农民兄弟做好服务。”这是痴情农电的全国劳动模范、东至县香隅供电所长洪庆丰的心声。
1985年,他到上海出差时遇到了好朋友,朋友看中了他的电力维修技术,极力劝说他留在上海从事电力安装业务。他和朋友一起在上海租下了门面房,并接下了收益颇丰的两个电力工程。如果在上海发展,收入要比在家乡当农电工不知高多少倍。此时,家乡的同事们惋惜地对他说,你要是走了,这变电所不知啥时候才能建好啊!
“在家乡新建一座变电所,就是我的心愿。”心中不灭的理想召唤着洪庆丰,他毅然离开上海回到家乡,寻求多方支持,购回配电设施,充分利用“小三线”留下的闲置设备,精心设计施工。1990年10月,终于建成35千伏建新变电所,解决了建新乡电能质量差、供电不可靠的状况。有了电以后,三个轮窑厂和一个水泥厂相继落户于建新乡,初步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当心中的梦想变成现实时,洪庆丰满意地笑了。
变电所建好后,服务好农民兄弟变成了洪庆丰的天职。
香隅镇有230平方公里、近4万人,点多面广,居住分散。洪庆丰把“电话叫、电工到”作为优质服务的试金石,无论什么时间、什么环境,只要接到报修电话,总是以最快的速度赶过去修复。
2003年12月13日晚9点多,红星10千伏#111线路全线停电。为了不影响5个行政村、1800多户的用电,洪庆丰带领抢修组一行6人,两人一组立即逐杆巡线。深冬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刺骨的寒风吹得人直打寒颤,崎岖的山路,深一脚、浅一脚,使人难以摸清方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仔细排查,终于发现#111线118号电杆高压瓷瓶被大风吹断。顾不得多想,洪庆丰带着农电工,咬着牙,用手电照明,轮番上杆抢修,终于在深夜排除了故障,恢复了正常供电。
洪庆丰是平凡的,他始终用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默默地实践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用他那颗金子般的心和辛勤的汗水,把满意留在百姓的心坎上。
给农民送光明再累再苦也值
“能给群众送去光明、带来欢乐,再累也值、再苦也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祁门双平供电所长胡青树是这么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一年的腊月二十三晚上,一场鹅毛大雪袭击了辖区原本就弱不禁风的线路。顷刻间,辖区内高低压线路倒杆数十根,断线130余处。胡青树立即组织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大家克服雪天路滑、施工环境恶劣等不利因素,全力以赴抬杆架线,奋力抢修,仅用了五天时间就恢复了供电。二十九日,查湾采育场来人告急,线路断线请求援助,尚未恢复体力的他二话没说,翻山越岭又整整抢修了一天。大年三十早上,天还下着雪,当他得知一个居住在高山上的村民组20余户村民仍未通电时,又马不停蹄,带上几个农电工冒雪登山实施抢修,终于在除夕夜前恢复了供电。当看到这里的20余户人家窗口透出通明的灯火,各家各户围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饭时,他和他的同事们才在鞭炮声中拖着饥饿和疲惫不堪的身子往回赶。
去年5月9日,供电所辖区遭受一场暴雨袭击,倾盆大雨造成山洪暴发,道路冲毁,供电线路受到极大的危害。特别是芦溪乡灾情最严重,部分居民房屋和供电线路被洪水淹没,供电中断,严重影响制茶户的正常用电和红茶加工。灾情发生后,双平供电所立即启动了防汛应急预案,积极组织抢修人员进入受灾现场抗洪抢险。这时,新的情况又出现了,凌晨5点42分,平芦#131线路因山洪暴发,发生线路故障跳闸停电,造成芦溪乡20多个配变台区供电中断。灾情就是命令,年过50的胡青树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带领抢修人员冒着暴雨骑车赶往灾情最严重的地段巡视线路,排除险情,争分夺秒抢时间恢复供电。由于洪水冲毁道路和河堤,抢修人员只能冒着倾盆大雨翻山越岭,胡青树和同事们一身水、一身泥,忍受饥饿和疲劳,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中清除线路障碍,排除险情。一直忙到晚上8点多钟,才全面恢复所有台区的正常供电,确保了农民客户茶叶生产和抗洪救灾用电。
平凡铸就辉煌
“每个人都有价值,当这个价值得到社会认同的时候,就会从中体验到快乐和满足。”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望江供电公司电工易斌在为客户的服务中,始终把辛苦当快乐,把奉献当满足。
有一年的夏天,百年一遇的洪水给多水的望江带来了灾难。在雨情、汛情、险情面前,电,决不能停!局党组决定成立抗洪抢险突击队,他强烈
一定要改变落后的电网
“一定要改变家乡落后的电网。为农民兄弟做好服务。”这是痴情农电的全国劳动模范、东至县香隅供电所长洪庆丰的心声。
1985年,他到上海出差时遇到了好朋友,朋友看中了他的电力维修技术,极力劝说他留在上海从事电力安装业务。他和朋友一起在上海租下了门面房,并接下了收益颇丰的两个电力工程。如果在上海发展,收入要比在家乡当农电工不知高多少倍。此时,家乡的同事们惋惜地对他说,你要是走了,这变电所不知啥时候才能建好啊!
“在家乡新建一座变电所,就是我的心愿。”心中不灭的理想召唤着洪庆丰,他毅然离开上海回到家乡,寻求多方支持,购回配电设施,充分利用“小三线”留下的闲置设备,精心设计施工。1990年10月,终于建成35千伏建新变电所,解决了建新乡电能质量差、供电不可靠的状况。有了电以后,三个轮窑厂和一个水泥厂相继落户于建新乡,初步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当心中的梦想变成现实时,洪庆丰满意地笑了。
变电所建好后,服务好农民兄弟变成了洪庆丰的天职。
香隅镇有230平方公里、近4万人,点多面广,居住分散。洪庆丰把“电话叫、电工到”作为优质服务的试金石,无论什么时间、什么环境,只要接到报修电话,总是以最快的速度赶过去修复。
2003年12月13日晚9点多,红星10千伏#111线路全线停电。为了不影响5个行政村、1800多户的用电,洪庆丰带领抢修组一行6人,两人一组立即逐杆巡线。深冬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刺骨的寒风吹得人直打寒颤,崎岖的山路,深一脚、浅一脚,使人难以摸清方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仔细排查,终于发现#111线118号电杆高压瓷瓶被大风吹断。顾不得多想,洪庆丰带着农电工,咬着牙,用手电照明,轮番上杆抢修,终于在深夜排除了故障,恢复了正常供电。
洪庆丰是平凡的,他始终用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默默地实践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用他那颗金子般的心和辛勤的汗水,把满意留在百姓的心坎上。
给农民送光明再累再苦也值
“能给群众送去光明、带来欢乐,再累也值、再苦也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祁门双平供电所长胡青树是这么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一年的腊月二十三晚上,一场鹅毛大雪袭击了辖区原本就弱不禁风的线路。顷刻间,辖区内高低压线路倒杆数十根,断线130余处。胡青树立即组织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大家克服雪天路滑、施工环境恶劣等不利因素,全力以赴抬杆架线,奋力抢修,仅用了五天时间就恢复了供电。二十九日,查湾采育场来人告急,线路断线请求援助,尚未恢复体力的他二话没说,翻山越岭又整整抢修了一天。大年三十早上,天还下着雪,当他得知一个居住在高山上的村民组20余户村民仍未通电时,又马不停蹄,带上几个农电工冒雪登山实施抢修,终于在除夕夜前恢复了供电。当看到这里的20余户人家窗口透出通明的灯火,各家各户围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饭时,他和他的同事们才在鞭炮声中拖着饥饿和疲惫不堪的身子往回赶。
去年5月9日,供电所辖区遭受一场暴雨袭击,倾盆大雨造成山洪暴发,道路冲毁,供电线路受到极大的危害。特别是芦溪乡灾情最严重,部分居民房屋和供电线路被洪水淹没,供电中断,严重影响制茶户的正常用电和红茶加工。灾情发生后,双平供电所立即启动了防汛应急预案,积极组织抢修人员进入受灾现场抗洪抢险。这时,新的情况又出现了,凌晨5点42分,平芦#131线路因山洪暴发,发生线路故障跳闸停电,造成芦溪乡20多个配变台区供电中断。灾情就是命令,年过50的胡青树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带领抢修人员冒着暴雨骑车赶往灾情最严重的地段巡视线路,排除险情,争分夺秒抢时间恢复供电。由于洪水冲毁道路和河堤,抢修人员只能冒着倾盆大雨翻山越岭,胡青树和同事们一身水、一身泥,忍受饥饿和疲劳,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中清除线路障碍,排除险情。一直忙到晚上8点多钟,才全面恢复所有台区的正常供电,确保了农民客户茶叶生产和抗洪救灾用电。
平凡铸就辉煌
“每个人都有价值,当这个价值得到社会认同的时候,就会从中体验到快乐和满足。”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望江供电公司电工易斌在为客户的服务中,始终把辛苦当快乐,把奉献当满足。
有一年的夏天,百年一遇的洪水给多水的望江带来了灾难。在雨情、汛情、险情面前,电,决不能停!局党组决定成立抗洪抢险突击队,他强烈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