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电赤子――记河北省涞水县电力局农电工孟庆宾
2007-03-08 16:51:10 来源:河北电力报
A-
A+
电力18讯: 孟庆宾是一名普通的农电工,但在用户心中,他是一个真心诚意为大家办实事的人。7年来,他把对事业的执著融入了绵延百里的大山,把光明送进了千家万户。凭着对电力事业的满腔热情、对工作真诚的态度和对客户优质的服务,孟庆宾谱写了一首首奉献之歌。
热爱本职 苦练内功
1999年,孟庆宾被村委会推荐为村电工,那时候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工。于是他上班时虚心向老师傅学习,下班后自学理论知识,自己琢磨,查找资料。初学上杆作业时,他请来老师傅当面示范。一遍遍的练习,手和脚都磨出了血泡,他也不肯休息。在不到一月时间内,他就掌握了杆上作业的基本技能。
孟庆宾被聘为农电工后所管辖的用电村是龙门乡岭东村和黄各庄村。虽然只有五个台区,608个用户,但是所辖区域点多、面广、线长,线路多在山上,而且这两个村平均海拔都在一千三百米以上,距离供电所有几十公里,道路难行,全是傍山险路,弯多坡陡,且村内人员居住相当分散,抄表,收费比较困难,一天连200户的表也抄不完。当地生活条件艰苦,电器少,用电量小,用电大户每年的用电量也不足30千瓦时。有的家庭每月的电费也就两三元钱,去抄一次表,收一回费还不够油钱。以前的农电工都是数月抄一次表,收一回费,至于用户家停电了,只好几天摸黑度日。刚刚接管这两个村的时候,老电工给他出主意:“小孟啊!你不值得每月去抄表收费,自己先垫付,几月去一回,省得费车费油。”他认真的问道:“那用户需要帮助时怎么办呢?”老电工告诉他:“有人往所里打报修电话,你就去,没人打电话你就别管。”孟庆宾并没有按照老电工的好心指点去做,而是严格按照规定每月准时抄表上门收费,并且把自己的手机号告诉了每个用户。
无私奉献 乐于助人
在黄各庄村有一户住在村子最东边山沟里的村民,家中就老两口,老头患有关节炎,行动不便,生活全靠社会救济来维持,家里的照明只能靠点煤油灯。孟庆宾得知情况后,积极向所里报告。在所长汪立冬的组织下捐款400余元,为老人家通了电,孟庆宾还负担了他家的电费,并且时常到他家看看。老两口感动得逢人就说:“是小孟让我们用上了电灯,他真是个好人哪。要不是他,我们这两个快入土的人,怎么能用得起电灯呢?”有时两位老人拿个药什么的,都是他给垫钱送过去。一次他到老人家去,正赶上老太太患感冒躺在了炕上,老头干着急,没办法。孟庆宾见了,急忙背起老太太沿着崎岖的山路,奔向村卫生所打起了点滴,尔后又拿了药把老太太背回家中。后来每次他到老人家,老人都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不是给他带上一瓢煮鸡蛋,就是给他装一包红枣,孟庆宾每回说不带都不行。
服务客户 热情真诚
孟庆宾把满腔的热情和爱心无私地献给了客户,经常夜晚还外出检修。有两样东西他从不离身,一是工具包,二是手机,大家都知道他的号码,他是随叫随到。2006年3月的一天下午6时左右,岭东村的一用户打来电话,说村内没电了。接到电话他二话没说,跨上摩托车就赶到了岭东村。经过逐步查找,最后发现问题出在jp柜上。他排除故障后,不顾客户的挽留,空着肚子,在用户的感激声中,摸黑回到了供电所。
每年一到夏天,他就忙得不住脚。但是他从不叫苦,从不喊累,任何情况下都是笑眯眯的,给人以亲切、朴实的感觉,因为他深深地爱着电力事业,他用青春和热血奉献着一个普通电力人的赤子深情。 (张明泽)
热爱本职 苦练内功
1999年,孟庆宾被村委会推荐为村电工,那时候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工。于是他上班时虚心向老师傅学习,下班后自学理论知识,自己琢磨,查找资料。初学上杆作业时,他请来老师傅当面示范。一遍遍的练习,手和脚都磨出了血泡,他也不肯休息。在不到一月时间内,他就掌握了杆上作业的基本技能。
孟庆宾被聘为农电工后所管辖的用电村是龙门乡岭东村和黄各庄村。虽然只有五个台区,608个用户,但是所辖区域点多、面广、线长,线路多在山上,而且这两个村平均海拔都在一千三百米以上,距离供电所有几十公里,道路难行,全是傍山险路,弯多坡陡,且村内人员居住相当分散,抄表,收费比较困难,一天连200户的表也抄不完。当地生活条件艰苦,电器少,用电量小,用电大户每年的用电量也不足30千瓦时。有的家庭每月的电费也就两三元钱,去抄一次表,收一回费还不够油钱。以前的农电工都是数月抄一次表,收一回费,至于用户家停电了,只好几天摸黑度日。刚刚接管这两个村的时候,老电工给他出主意:“小孟啊!你不值得每月去抄表收费,自己先垫付,几月去一回,省得费车费油。”他认真的问道:“那用户需要帮助时怎么办呢?”老电工告诉他:“有人往所里打报修电话,你就去,没人打电话你就别管。”孟庆宾并没有按照老电工的好心指点去做,而是严格按照规定每月准时抄表上门收费,并且把自己的手机号告诉了每个用户。
无私奉献 乐于助人
在黄各庄村有一户住在村子最东边山沟里的村民,家中就老两口,老头患有关节炎,行动不便,生活全靠社会救济来维持,家里的照明只能靠点煤油灯。孟庆宾得知情况后,积极向所里报告。在所长汪立冬的组织下捐款400余元,为老人家通了电,孟庆宾还负担了他家的电费,并且时常到他家看看。老两口感动得逢人就说:“是小孟让我们用上了电灯,他真是个好人哪。要不是他,我们这两个快入土的人,怎么能用得起电灯呢?”有时两位老人拿个药什么的,都是他给垫钱送过去。一次他到老人家去,正赶上老太太患感冒躺在了炕上,老头干着急,没办法。孟庆宾见了,急忙背起老太太沿着崎岖的山路,奔向村卫生所打起了点滴,尔后又拿了药把老太太背回家中。后来每次他到老人家,老人都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不是给他带上一瓢煮鸡蛋,就是给他装一包红枣,孟庆宾每回说不带都不行。
服务客户 热情真诚
孟庆宾把满腔的热情和爱心无私地献给了客户,经常夜晚还外出检修。有两样东西他从不离身,一是工具包,二是手机,大家都知道他的号码,他是随叫随到。2006年3月的一天下午6时左右,岭东村的一用户打来电话,说村内没电了。接到电话他二话没说,跨上摩托车就赶到了岭东村。经过逐步查找,最后发现问题出在jp柜上。他排除故障后,不顾客户的挽留,空着肚子,在用户的感激声中,摸黑回到了供电所。
每年一到夏天,他就忙得不住脚。但是他从不叫苦,从不喊累,任何情况下都是笑眯眯的,给人以亲切、朴实的感觉,因为他深深地爱着电力事业,他用青春和热血奉献着一个普通电力人的赤子深情。 (张明泽)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