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电“小元帅” 陈义年华付乡村
2007-01-17 15:25:05 来源:西南电力报
A-
A+
电力18讯: ■本报记者 李 庆 文/图
近年来,四川自贡荣县双石镇活跃着一支能征善战、敢打硬仗的农电工队伍,这个团队的领头羊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作“小元帅”,他叫陈义,与新中国大元帅陈毅同姓同音,年仅34岁,是荣县7个供电所中最年轻的所长。新年伊始,陈义喜获四川省电力公司首届“十佳青年农电工”称号。
1972年,陈义出生于四川乐山市井研县农村,紧靠荣县这个农业大县,母亲是一个普通农民,他从小就亲身体验到农民用电之难,在当电工的父亲引导下,幼小的心灵萌生了一个梦想,立志长大后当一名优秀的农村电工,彻底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早日实现农村电气化。
1993年3月,陈义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电力工人,先后在荣县供电局从事线路运行、用电检查、农电管理工作。仅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陈义,虚心向老师傅学习,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和勤奋努力,其间历任线路运行工、副班长、班长,用电检查班长,供电所所长。
2003年,陈义担任供电所所长后,积极探索,艰苦创业,使供电所很快步入正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坚持农电“三为”方针,做到了“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城乡生活用电实现“同网同价”,树立了供电企业良好形象,并顺利通过了班组达标和供电所规范化管理达标,供电所连年被评为“年度先进集体”。
陈义认为,供电所虽小,但五脏俱全,管理是灵魂,建设安全可靠电网是硬件,灵活高效的优质服务是软件,而管理必须以人为本,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大量新型农村电工,前几年该所就着重强化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不断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努力将农村电工“游击队”打造成“正规军”。
精细的管理、过硬的技术确保了大量工程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该所共完成各类工程86个(其中10千伏―220千伏线路大修工程30个150千米,10千伏线路延伸工程25个约45千米,低压线路改造工程31个约400千米),外委工程30个(配变容量约300千伏安)。组织完成两期户表改造11023户。他们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在荣县县城改造中率先使用方杆、加强型电杆和合成绝缘子、绝缘导线等;组织对220千伏龚向一回、二回线地网改造中,推广使用新型降阻剂,并采用新的接地形式,累计改造合格近300基杆塔的地网。新的改造方案与原设计相比,减少了较多的工程量,节约了大量资金。
去年7月至8月,盛夏酷暑,气温罕见高达40摄氏度,为配合自贡市重点建设工程――隆雅路即“一环二快”而进行的电力线路拆迁新建施工任务繁重,使陈义“部队”经受了严峻考验,共拆除旧电杆149根,新立电杆313根,涉及10千伏线路30多公里。当沿途村民看到30多名农电工汗流浃背奔忙时,连声说:“这种鬼天气,坐着都冒汗,别说干活了!”
虽然常年工作在偏远乡村,但谈到服务“三农”的经历,陈义无怨无悔:“基层供电所不仅安全压力大,搞好农村供电优质服务也很难,地广人稀、山高路远,一旦遇到下雨,机耕道路滑,摩托车也开不动,上门服务走路很辛苦,但看到农民生活质量提高了,农村经济发展,就是我最快乐的事。”
2003年,刚过而立之年的陈义来到双石供电所担任所长,他心里始终牵挂着辖区内17000多户农村用电客户。前年7月,荣县望佳镇郑佳村8组村民丁朝先家房屋被洪水冲垮,造成电表损坏、电线拉断。虽然政府补贴资金给丁家重新建房,但丁朝先因经济困难,没有条件重新安装照明线路。得知此事后,陈义立即来到丁家实地察看,并向供电局领导请示,帮助丁家解决用电困难。次日,陈义带领工人冒着酷暑施工8个多小时,把丁家的电线全部接通。当看到屋里的电灯亮起时,丁朝先80多岁的母亲程淑容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随着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大量的家用电器开始进入农家,但许多地方原有的电网和户表都不能适应用电量的增加。去年,双石镇长冲村一位老太婆到供电所投诉说,她家买电视后因电压太低,从没看到过清晰的图像。接到投诉后,陈义随即带领农电人员对该村的电网进行了改造,使该村村民用电恢复了正常。近3年来,在陈义的带领下,双石供电所加快了对辖区内的农网和户表改造,不仅使绝大多数村民都能正常用电,还使电力线路损耗降低了10个百分点。特别是该所还与当地政府建立群众护线机制,成立了一支400多人的义务护线队,使其供电辖区内的设备被盗为零。70多岁的抗美援朝老军人罗厚华听说农电工搞室内电气安装有人乱收费,在弄清事情真相并消除误解后,老罗特意向陈义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惹得众人哈哈大笑,农电工们开玩笑说:“‘小元帅’收了一个老战士!”
去年夏天,自贡遭受了50年一遇的伏旱,望佳镇鹿角村2组丁朝光、刘文富等8户人因天旱吃水已断7天,要吃水必须下山挑水。获悉情况后,陈义迅速带领所里农电工新架设220伏线路1.78千米,新立电杆23基,安装抽水设备,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为此,双石镇党委书
近年来,四川自贡荣县双石镇活跃着一支能征善战、敢打硬仗的农电工队伍,这个团队的领头羊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作“小元帅”,他叫陈义,与新中国大元帅陈毅同姓同音,年仅34岁,是荣县7个供电所中最年轻的所长。新年伊始,陈义喜获四川省电力公司首届“十佳青年农电工”称号。
1972年,陈义出生于四川乐山市井研县农村,紧靠荣县这个农业大县,母亲是一个普通农民,他从小就亲身体验到农民用电之难,在当电工的父亲引导下,幼小的心灵萌生了一个梦想,立志长大后当一名优秀的农村电工,彻底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早日实现农村电气化。
1993年3月,陈义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电力工人,先后在荣县供电局从事线路运行、用电检查、农电管理工作。仅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陈义,虚心向老师傅学习,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和勤奋努力,其间历任线路运行工、副班长、班长,用电检查班长,供电所所长。
2003年,陈义担任供电所所长后,积极探索,艰苦创业,使供电所很快步入正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坚持农电“三为”方针,做到了“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城乡生活用电实现“同网同价”,树立了供电企业良好形象,并顺利通过了班组达标和供电所规范化管理达标,供电所连年被评为“年度先进集体”。
陈义认为,供电所虽小,但五脏俱全,管理是灵魂,建设安全可靠电网是硬件,灵活高效的优质服务是软件,而管理必须以人为本,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大量新型农村电工,前几年该所就着重强化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不断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努力将农村电工“游击队”打造成“正规军”。
精细的管理、过硬的技术确保了大量工程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该所共完成各类工程86个(其中10千伏―220千伏线路大修工程30个150千米,10千伏线路延伸工程25个约45千米,低压线路改造工程31个约400千米),外委工程30个(配变容量约300千伏安)。组织完成两期户表改造11023户。他们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在荣县县城改造中率先使用方杆、加强型电杆和合成绝缘子、绝缘导线等;组织对220千伏龚向一回、二回线地网改造中,推广使用新型降阻剂,并采用新的接地形式,累计改造合格近300基杆塔的地网。新的改造方案与原设计相比,减少了较多的工程量,节约了大量资金。
去年7月至8月,盛夏酷暑,气温罕见高达40摄氏度,为配合自贡市重点建设工程――隆雅路即“一环二快”而进行的电力线路拆迁新建施工任务繁重,使陈义“部队”经受了严峻考验,共拆除旧电杆149根,新立电杆313根,涉及10千伏线路30多公里。当沿途村民看到30多名农电工汗流浃背奔忙时,连声说:“这种鬼天气,坐着都冒汗,别说干活了!”
虽然常年工作在偏远乡村,但谈到服务“三农”的经历,陈义无怨无悔:“基层供电所不仅安全压力大,搞好农村供电优质服务也很难,地广人稀、山高路远,一旦遇到下雨,机耕道路滑,摩托车也开不动,上门服务走路很辛苦,但看到农民生活质量提高了,农村经济发展,就是我最快乐的事。”
2003年,刚过而立之年的陈义来到双石供电所担任所长,他心里始终牵挂着辖区内17000多户农村用电客户。前年7月,荣县望佳镇郑佳村8组村民丁朝先家房屋被洪水冲垮,造成电表损坏、电线拉断。虽然政府补贴资金给丁家重新建房,但丁朝先因经济困难,没有条件重新安装照明线路。得知此事后,陈义立即来到丁家实地察看,并向供电局领导请示,帮助丁家解决用电困难。次日,陈义带领工人冒着酷暑施工8个多小时,把丁家的电线全部接通。当看到屋里的电灯亮起时,丁朝先80多岁的母亲程淑容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随着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大量的家用电器开始进入农家,但许多地方原有的电网和户表都不能适应用电量的增加。去年,双石镇长冲村一位老太婆到供电所投诉说,她家买电视后因电压太低,从没看到过清晰的图像。接到投诉后,陈义随即带领农电人员对该村的电网进行了改造,使该村村民用电恢复了正常。近3年来,在陈义的带领下,双石供电所加快了对辖区内的农网和户表改造,不仅使绝大多数村民都能正常用电,还使电力线路损耗降低了10个百分点。特别是该所还与当地政府建立群众护线机制,成立了一支400多人的义务护线队,使其供电辖区内的设备被盗为零。70多岁的抗美援朝老军人罗厚华听说农电工搞室内电气安装有人乱收费,在弄清事情真相并消除误解后,老罗特意向陈义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惹得众人哈哈大笑,农电工们开玩笑说:“‘小元帅’收了一个老战士!”
去年夏天,自贡遭受了50年一遇的伏旱,望佳镇鹿角村2组丁朝光、刘文富等8户人因天旱吃水已断7天,要吃水必须下山挑水。获悉情况后,陈义迅速带领所里农电工新架设220伏线路1.78千米,新立电杆23基,安装抽水设备,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为此,双石镇党委书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