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谋发展 沥血献电力 ――记南方电网公司劳模、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李勇
2007-01-25 13:47:46 来源:
A-
A+
电力18讯: □ 邱俐茗
在人生的道路上,他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却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就是贵州电网公司系统规划与设计专家、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李勇。
从参加工作的那天起,李勇的人生轨迹就始终与贵州电力事业建设紧紧地联系在一起。24年来,他没有休过一天公休假,没有时间和精力陪同家人出游,却带着妻儿参观了省内多个电力工程项目;24年来,他以院为家,爱岗敬业,凭着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勇于创新的胆识,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大大小小的电力设计工程几十项,在推进科技进步,研究高新技术,推广应用新技术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1984年李勇被调至贵州电力设计院从事电力设计。设计工作很平凡,但在李勇心里却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他常对身边年轻人说,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才会有工作的积极性,才会在工作中投入自己的精力、才华和心血,才能在遇到困难时有信心战胜它,从而获得乐趣。为了工作,他加班加点,在他的日历上没有周末。他患多种慢性疾病,医生曾多次开出住院通知,可他往兜里一揣,瞒着单位和同事坚持上班。就是拖着这样的身体,他成就了一个个优质工程。在他主持和参与设计的项目中,有20多个项目分获国家级、省部级奖,他被同行善意地称为“获奖专业户”。
作为贵州电网公司电力系统规划与设计专业专家,李勇自觉担起创新重任,经过无数次学习、创新、实践,鲜艳的创新之花终于在心血和汗水中绽放。
1987年他大胆创新引进,第一次成功主持设计了贵州省第一个110千伏支持式管形母线配电装置。紧接着在1988年李勇再一次成功主持设计了贵州第一个支持式220千伏管形母线配电装置,两个项目的成功设计填补了贵州省电力工程的空白,并在此后的贵州电力发变电工程中广泛采用。
1999年他主持设计了鸭溪500千伏变电所,首次在工程中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这项技术在贵州电网500千伏变电所中是首次应用,在全国同类工程中处于领先地位,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奖项。2001年他主持设计了贵州省第一个500千伏悬挂式管母配电装置的500千伏变电所――青岩变,该工程具有在全国同规模变电工程中占地面积最小,技术先进等优点,不仅顺利通过了南网主持的达标投产验收,而且在“西电东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面对日趋发展壮大的电网,李勇深知原有的知识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他主动为自己施压,严于律己,在实践中磨炼提高自己,技术上力求精益求精。为了更系统地掌握电力工程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他除了自学,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外,还参加了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并于2004年取得了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多年来他一直坚持理论研究,发表和编写了多篇论文、论著及重要技术报告,其中数篇文章获省级成果奖。
从乌江电厂到设计院发电室、变电室、电网部、工程技术部再到系统规划部,从最初的技术员到贵州电力系统规划与设计专家,尽管工作环境和身份在不断变换,可李勇对电力事业的一腔热情始终不变。李勇最感内疚的就是对不起家人,儿子现在已经上大学,但他从来没有带儿子出去旅游过。家人生病住院,他没有在医院陪护过。就连家里买了新房,装修也全是妻子一手操持的。其实李勇并不是没有时间,他手中常常积累了厚厚的一叠调休,但是为了设计任务,他把个人的事放在一边,坚持奋战在工作第一线,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
在人生的道路上,他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却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就是贵州电网公司系统规划与设计专家、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李勇。
从参加工作的那天起,李勇的人生轨迹就始终与贵州电力事业建设紧紧地联系在一起。24年来,他没有休过一天公休假,没有时间和精力陪同家人出游,却带着妻儿参观了省内多个电力工程项目;24年来,他以院为家,爱岗敬业,凭着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勇于创新的胆识,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大大小小的电力设计工程几十项,在推进科技进步,研究高新技术,推广应用新技术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1984年李勇被调至贵州电力设计院从事电力设计。设计工作很平凡,但在李勇心里却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他常对身边年轻人说,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才会有工作的积极性,才会在工作中投入自己的精力、才华和心血,才能在遇到困难时有信心战胜它,从而获得乐趣。为了工作,他加班加点,在他的日历上没有周末。他患多种慢性疾病,医生曾多次开出住院通知,可他往兜里一揣,瞒着单位和同事坚持上班。就是拖着这样的身体,他成就了一个个优质工程。在他主持和参与设计的项目中,有20多个项目分获国家级、省部级奖,他被同行善意地称为“获奖专业户”。
作为贵州电网公司电力系统规划与设计专业专家,李勇自觉担起创新重任,经过无数次学习、创新、实践,鲜艳的创新之花终于在心血和汗水中绽放。
1987年他大胆创新引进,第一次成功主持设计了贵州省第一个110千伏支持式管形母线配电装置。紧接着在1988年李勇再一次成功主持设计了贵州第一个支持式220千伏管形母线配电装置,两个项目的成功设计填补了贵州省电力工程的空白,并在此后的贵州电力发变电工程中广泛采用。
1999年他主持设计了鸭溪500千伏变电所,首次在工程中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这项技术在贵州电网500千伏变电所中是首次应用,在全国同类工程中处于领先地位,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奖项。2001年他主持设计了贵州省第一个500千伏悬挂式管母配电装置的500千伏变电所――青岩变,该工程具有在全国同规模变电工程中占地面积最小,技术先进等优点,不仅顺利通过了南网主持的达标投产验收,而且在“西电东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面对日趋发展壮大的电网,李勇深知原有的知识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他主动为自己施压,严于律己,在实践中磨炼提高自己,技术上力求精益求精。为了更系统地掌握电力工程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他除了自学,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外,还参加了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并于2004年取得了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多年来他一直坚持理论研究,发表和编写了多篇论文、论著及重要技术报告,其中数篇文章获省级成果奖。
从乌江电厂到设计院发电室、变电室、电网部、工程技术部再到系统规划部,从最初的技术员到贵州电力系统规划与设计专家,尽管工作环境和身份在不断变换,可李勇对电力事业的一腔热情始终不变。李勇最感内疚的就是对不起家人,儿子现在已经上大学,但他从来没有带儿子出去旅游过。家人生病住院,他没有在医院陪护过。就连家里买了新房,装修也全是妻子一手操持的。其实李勇并不是没有时间,他手中常常积累了厚厚的一叠调休,但是为了设计任务,他把个人的事放在一边,坚持奋战在工作第一线,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