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河湟农村的太阳――记共产党员、民和供电公司“服务明星”张廷顺
2007-02-02 10:02:35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作者:青海省民和县供电公司 杨琪昌
共产党员张廷顺是名年轻有为的土族青年,现在担任青海省民和县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多年来,他一直默默无闻奋战在电力第一线,本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扎扎实实搞好农村用电服务工作,特别是国家电网公司提出“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服务战略后,他默默无闻为广大用电客户服务,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服务,赢得广大群众的好评,2005年度被青海省电力公司评为“十佳服务明星”。曾多次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受省地公司的表扬和嘉奖。
情系农电,燃亮土乡黑暗的村庄
2000年原官亭泵站所辖的民和县官亭地区官亭镇、杏儿乡、甘沟乡、中川乡等55个村13000多户用电户归属于海东供电公司,民和县供电公司承担了该地区的供电任务,官亭供电所也就应运而生了,刚刚接收过来,一方面这里的用电秩序比较混乱,无法理清,另一方面,这里的供电线路条件极差,10KV线路供电半径过长,线路导线都破旧线,单股线,变压器都是高耗能的,低压线路全部是用木杆铁丝对凑而成,低电线杆上的瓷瓶也是由塑料鞋底顶用,官亭地区的群众,有电用不上电,能用上电的,都拿的是高电价,与此同时,这里是个土族、回族聚居的地方,由于民族不同,语言等问题,导致供电人员与群众为供电收费问题,经常发生冲突,2002年4月份,经组织上再三考虑,就将新民供电所担任所长的张廷顺同志调到官亭供电所担任所长职务。
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张廷顺同志面对调令毫无意见,赶紧赴自己的家乡任职,他立志那怕再苦再累也要为自己的家乡多做贡献,多为家乡的人民办点实事,张廷顺虽然家乡在官亭土乡,但他长期在县城,平时很少在意家乡的农网线路,初到官亭地区,他跑遍了三乡一镇55个行政村,才为该地的电网现状而寒心,此时,民和县其他乡镇各村的农村电网改造基本上结束了,都用上了优质电,实现了“两改一同价”的目标,但官亭地区的群众还没有尝到网改的甜头,都在为每户交纳200元的入户材料费而僵持,于是他走家串户,积极说服动员,不论是乡村干部,还是村里有威望的老人们,他一一动员,宣传“两改一同价”政策的优越性,山乡小路踏下了他深深的足迹,农家廷院留下了他熟悉的身影。历时一年的努力,2003年底,终于动员55个村筹备了20多万元入户材料费交到县供电公司,全区 高低压300 多公里线路全部改造,架设 192台节能式变压器,重新点燃三川土乡万家灯火,照亮了黄河岸畔的土族村庄。他带领供电所30多名农电工对13000多户用电户进行抄核收工作,并实施了“同网同价”,降低了电价,减轻了农民负担,三川土乡农民偿到了“两改一同价”的甜头,许多土族老人高兴地说:“这娃娃真行,电力职工格在棒!(土语,好!)”。
规范管理,强化了“三为”优质服务
2002年全国各地电力企业拉开了“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年”活动的序幕,张廷顺同志面对刚建立不久的供电所,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改,一是从狠抓人员的管理,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入手,针对供电所农电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人员结构较为复杂这一现状,他结合海东供电公司和县供电公司的有关规章制度,制定了本所的劳动纪律考核办法,并按照相关条例逐一执行,根据不同岗位,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并将各项规定公布上墙,考核结果进行张榜公示。这样,强化了供电所的管理,有力地提高了供电所的团结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搞好安全生产,提高供电可靠率,张廷顺同志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狠抓安全生产工作,他对所辖130多公里的10KV线路逐一进行承包到人,要求定期巡视,定期检修,坚持做到少停电,不停电,杜绝各类倒杆断线的事情发生。确保各条供电线路正常运行。三是切实抓好优质服务工作,张廷顺同志坚持农电为农民、为农村、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的“三农”服务的宗旨,扎扎实实搞好优质服务工作,针对供电所所辖区域分散偏远,在所内成立了维修中心,并专门安排三名职工进行抢修工作,对外公布抢修电话,并做到那里有电话报修,那里有群众呼声就跑到哪里,按张廷顺所要求的:“农民群众很少人懂得电,他们就是换一个灯泡,我们也要去安装更换,决不以任何理由来推诿扯皮或延误,即是不是我们的工作范围,我们也要满足他们的要求”。老板马某计划在官亭街道开电焊铺,要求动力用电,张廷顺同志受理了报装手续,当即要求手下的员工按规定办理,并在三天之际内完成供电工程及相关手续,满足了他的要求,看到张廷顺所长如此办事利索痛快,马某高兴地要请他吃一顿饭,张廷顺婉言谢绝,他常说:“我们有工资,吃就吃自己的,决不给客户加重负担”。
肩负重任,新环境创出新业绩
2005年8月,张廷顺同志由于工作突出,便
共产党员张廷顺是名年轻有为的土族青年,现在担任青海省民和县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多年来,他一直默默无闻奋战在电力第一线,本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扎扎实实搞好农村用电服务工作,特别是国家电网公司提出“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服务战略后,他默默无闻为广大用电客户服务,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服务,赢得广大群众的好评,2005年度被青海省电力公司评为“十佳服务明星”。曾多次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受省地公司的表扬和嘉奖。
情系农电,燃亮土乡黑暗的村庄
2000年原官亭泵站所辖的民和县官亭地区官亭镇、杏儿乡、甘沟乡、中川乡等55个村13000多户用电户归属于海东供电公司,民和县供电公司承担了该地区的供电任务,官亭供电所也就应运而生了,刚刚接收过来,一方面这里的用电秩序比较混乱,无法理清,另一方面,这里的供电线路条件极差,10KV线路供电半径过长,线路导线都破旧线,单股线,变压器都是高耗能的,低压线路全部是用木杆铁丝对凑而成,低电线杆上的瓷瓶也是由塑料鞋底顶用,官亭地区的群众,有电用不上电,能用上电的,都拿的是高电价,与此同时,这里是个土族、回族聚居的地方,由于民族不同,语言等问题,导致供电人员与群众为供电收费问题,经常发生冲突,2002年4月份,经组织上再三考虑,就将新民供电所担任所长的张廷顺同志调到官亭供电所担任所长职务。
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张廷顺同志面对调令毫无意见,赶紧赴自己的家乡任职,他立志那怕再苦再累也要为自己的家乡多做贡献,多为家乡的人民办点实事,张廷顺虽然家乡在官亭土乡,但他长期在县城,平时很少在意家乡的农网线路,初到官亭地区,他跑遍了三乡一镇55个行政村,才为该地的电网现状而寒心,此时,民和县其他乡镇各村的农村电网改造基本上结束了,都用上了优质电,实现了“两改一同价”的目标,但官亭地区的群众还没有尝到网改的甜头,都在为每户交纳200元的入户材料费而僵持,于是他走家串户,积极说服动员,不论是乡村干部,还是村里有威望的老人们,他一一动员,宣传“两改一同价”政策的优越性,山乡小路踏下了他深深的足迹,农家廷院留下了他熟悉的身影。历时一年的努力,2003年底,终于动员55个村筹备了20多万元入户材料费交到县供电公司,全区 高低压300 多公里线路全部改造,架设 192台节能式变压器,重新点燃三川土乡万家灯火,照亮了黄河岸畔的土族村庄。他带领供电所30多名农电工对13000多户用电户进行抄核收工作,并实施了“同网同价”,降低了电价,减轻了农民负担,三川土乡农民偿到了“两改一同价”的甜头,许多土族老人高兴地说:“这娃娃真行,电力职工格在棒!(土语,好!)”。
规范管理,强化了“三为”优质服务
2002年全国各地电力企业拉开了“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年”活动的序幕,张廷顺同志面对刚建立不久的供电所,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改,一是从狠抓人员的管理,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入手,针对供电所农电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人员结构较为复杂这一现状,他结合海东供电公司和县供电公司的有关规章制度,制定了本所的劳动纪律考核办法,并按照相关条例逐一执行,根据不同岗位,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并将各项规定公布上墙,考核结果进行张榜公示。这样,强化了供电所的管理,有力地提高了供电所的团结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搞好安全生产,提高供电可靠率,张廷顺同志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狠抓安全生产工作,他对所辖130多公里的10KV线路逐一进行承包到人,要求定期巡视,定期检修,坚持做到少停电,不停电,杜绝各类倒杆断线的事情发生。确保各条供电线路正常运行。三是切实抓好优质服务工作,张廷顺同志坚持农电为农民、为农村、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的“三农”服务的宗旨,扎扎实实搞好优质服务工作,针对供电所所辖区域分散偏远,在所内成立了维修中心,并专门安排三名职工进行抢修工作,对外公布抢修电话,并做到那里有电话报修,那里有群众呼声就跑到哪里,按张廷顺所要求的:“农民群众很少人懂得电,他们就是换一个灯泡,我们也要去安装更换,决不以任何理由来推诿扯皮或延误,即是不是我们的工作范围,我们也要满足他们的要求”。老板马某计划在官亭街道开电焊铺,要求动力用电,张廷顺同志受理了报装手续,当即要求手下的员工按规定办理,并在三天之际内完成供电工程及相关手续,满足了他的要求,看到张廷顺所长如此办事利索痛快,马某高兴地要请他吃一顿饭,张廷顺婉言谢绝,他常说:“我们有工资,吃就吃自己的,决不给客户加重负担”。
肩负重任,新环境创出新业绩
2005年8月,张廷顺同志由于工作突出,便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