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自磨砺出――记国网公司农电调考笔试第一名、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蒋涛
2006-12-20 12:24:46 来源:
A-
A+
电力18讯: 2006年11月17日,北京华北电网培训基地,182名来自26个省集团公司的代表正在进行笔试和综合能力的比赛。
2006年12月13日,国网公司发来传真:来自山东淄博供电公司周村供电部城北供电所的农电工蒋涛作为集团公司代表荣获本次比武笔试第一名;综合能力考试第三名。当笔者问到蒋涛此次比武的收获时,他谦虚地说:“通过这次比武,学到了很多东西,没能取得更好成绩,说明自己在很多方面还有许多欠缺。”
从小热爱“电”
今年26岁的蒋涛,身高一米七O,看上去并不是一个标准的山东大汉,然而,眸子里流露出的精明却让人不得不为这个小伙子另眼相看。蒋涛同志自幼勤奋好学,特别是对于机械电工技术感兴趣,从小就立志要学好这门技术,他认为电学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科,所以在初中物理课中电工知识特别热爱学习,进入中专后通过系统的电力知识学习,为将来当好农电工、更好的为客户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专毕业后,正值农村电网改造初期,当时的南闫供电站组建农网改造施工队,他便报名参加,1999年12月份农电体制改革,通过竞争上岗,在经过正规的电工知识和安全规程培训后以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被优先录用。参加工作后,经过不断的学习、努力的工作,得到了师傅们、工友们一致的好评,一晃已是六年多。六年来,在电工师傅们的关心帮助、指导下,他的技术业务素质不断提高。
知识在实践中积累
刚参加工作不久,所长刘树生就安排他到北郊镇官庄村从事农电管理,这个村当时是一个老大难的村,线损高、管理的户数多(850户),他不怕困难、愉快地接受,接任官庄村管理不到三个月,低压线损率由原来的17%,降到了8%,管理初步尝到了甜头,自然积极性大增。于是,他在安全管理、电费回收、优质服务方面加大力度,在管庄村工作五年,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学到的东西。很快,管庄村由一个管理落后村一跃成为农电管理的先进单位。刚参加工作,又赶上第一期农网改造,作为一名技术骨干,蒋涛带领一个工作班,投入到了农网工程改造中去,一干就是三年,实践锻炼了他,也使他更加成熟起来。第一期农网改造工程结束后,他又参加了供电所组织的施工竣工验收档案资料的整编预决算的工作组,知识面更加丰富。在第二期农网改造中,他针对农灌线路线径细、老化严重、线损高、易被盗的现象,他和同事逐村逐户做工作,积极推广农灌地埋电缆的工作,施工中,他带领工作人员冒酷暑、战严寒,经过近半年的施工,率先在全市实现了农灌电缆送电到井口。根据农灌井潜水泵长期在水中易漏电掉闸,造成停电之状况,建议推广了一井一保护的措施,一井有病不影响其他用户,通过推广使用,用户得到了认可,认为是件大好事。目前,农村农灌线路地埋电缆入户率已经达到100%,使农电管理中最难管、最易造成电量损失的农灌用电走上了正规。
苦练成正果
2002年以来,他多次受供电部委派,参加供电部市公司组织的农电技术比武竞赛活动,在初次线路比武中,为了比赛不给团队拖后腿,他加紧练习。晚上加班加点学习理论知识,每晚挑灯夜读至零晨两三点,早上六七点钟起床。白天烈日下,抱着滚烫的电杆,汗水不住的往下淌,在教练的耐心指点下苦练本领。由于他分工拉线制作,手里的劲不够大,只好用膝盖顶着,时间长了,膝盖上渗出殷红的鲜血,为了锻炼手劲,他每天坚持练习几百次握手器。看着训练场上已经废弃的数百米钢绞线,手上磨出的厚厚的茧,膝盖被挤肿、渗出了鲜血,他没叫一声苦,没喊一声累。经过全力拼搏,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并且两度代表淄博供电公司参加了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的农电工岗位知识与技能竞赛,并取得了好成绩。
在谈到这次国网公司比武的收获时,他说:“这次机会难得,当时接到通知时,思想压力很大,当考虑到自己将代表集团公司参加比赛时,我就来劲了。心想,我决不能给省里拖后腿,我要为培养我多年的市公司、供电部、供电所争光。于是,我心一横,前面没有退路,只有拼了。”
农电专工孙巍在谈到农电工蒋涛时,感慨地说:“之所以蒋涛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关键两点:一是靠实践;二是靠自身努力。”
宝剑锋自磨砺出。蒋涛自参加市公司第二届农电工技术比武以来,先后获得了个人全能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二次,团体二等奖三次。2006年被评为淄博供电公司首批农电工岗位能手称号,近期又刚刚申报了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李汉栋)
2006年12月13日,国网公司发来传真:来自山东淄博供电公司周村供电部城北供电所的农电工蒋涛作为集团公司代表荣获本次比武笔试第一名;综合能力考试第三名。当笔者问到蒋涛此次比武的收获时,他谦虚地说:“通过这次比武,学到了很多东西,没能取得更好成绩,说明自己在很多方面还有许多欠缺。”
从小热爱“电”
今年26岁的蒋涛,身高一米七O,看上去并不是一个标准的山东大汉,然而,眸子里流露出的精明却让人不得不为这个小伙子另眼相看。蒋涛同志自幼勤奋好学,特别是对于机械电工技术感兴趣,从小就立志要学好这门技术,他认为电学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科,所以在初中物理课中电工知识特别热爱学习,进入中专后通过系统的电力知识学习,为将来当好农电工、更好的为客户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专毕业后,正值农村电网改造初期,当时的南闫供电站组建农网改造施工队,他便报名参加,1999年12月份农电体制改革,通过竞争上岗,在经过正规的电工知识和安全规程培训后以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被优先录用。参加工作后,经过不断的学习、努力的工作,得到了师傅们、工友们一致的好评,一晃已是六年多。六年来,在电工师傅们的关心帮助、指导下,他的技术业务素质不断提高。
知识在实践中积累
刚参加工作不久,所长刘树生就安排他到北郊镇官庄村从事农电管理,这个村当时是一个老大难的村,线损高、管理的户数多(850户),他不怕困难、愉快地接受,接任官庄村管理不到三个月,低压线损率由原来的17%,降到了8%,管理初步尝到了甜头,自然积极性大增。于是,他在安全管理、电费回收、优质服务方面加大力度,在管庄村工作五年,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学到的东西。很快,管庄村由一个管理落后村一跃成为农电管理的先进单位。刚参加工作,又赶上第一期农网改造,作为一名技术骨干,蒋涛带领一个工作班,投入到了农网工程改造中去,一干就是三年,实践锻炼了他,也使他更加成熟起来。第一期农网改造工程结束后,他又参加了供电所组织的施工竣工验收档案资料的整编预决算的工作组,知识面更加丰富。在第二期农网改造中,他针对农灌线路线径细、老化严重、线损高、易被盗的现象,他和同事逐村逐户做工作,积极推广农灌地埋电缆的工作,施工中,他带领工作人员冒酷暑、战严寒,经过近半年的施工,率先在全市实现了农灌电缆送电到井口。根据农灌井潜水泵长期在水中易漏电掉闸,造成停电之状况,建议推广了一井一保护的措施,一井有病不影响其他用户,通过推广使用,用户得到了认可,认为是件大好事。目前,农村农灌线路地埋电缆入户率已经达到100%,使农电管理中最难管、最易造成电量损失的农灌用电走上了正规。
苦练成正果
2002年以来,他多次受供电部委派,参加供电部市公司组织的农电技术比武竞赛活动,在初次线路比武中,为了比赛不给团队拖后腿,他加紧练习。晚上加班加点学习理论知识,每晚挑灯夜读至零晨两三点,早上六七点钟起床。白天烈日下,抱着滚烫的电杆,汗水不住的往下淌,在教练的耐心指点下苦练本领。由于他分工拉线制作,手里的劲不够大,只好用膝盖顶着,时间长了,膝盖上渗出殷红的鲜血,为了锻炼手劲,他每天坚持练习几百次握手器。看着训练场上已经废弃的数百米钢绞线,手上磨出的厚厚的茧,膝盖被挤肿、渗出了鲜血,他没叫一声苦,没喊一声累。经过全力拼搏,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并且两度代表淄博供电公司参加了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的农电工岗位知识与技能竞赛,并取得了好成绩。
在谈到这次国网公司比武的收获时,他说:“这次机会难得,当时接到通知时,思想压力很大,当考虑到自己将代表集团公司参加比赛时,我就来劲了。心想,我决不能给省里拖后腿,我要为培养我多年的市公司、供电部、供电所争光。于是,我心一横,前面没有退路,只有拼了。”
农电专工孙巍在谈到农电工蒋涛时,感慨地说:“之所以蒋涛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关键两点:一是靠实践;二是靠自身努力。”
宝剑锋自磨砺出。蒋涛自参加市公司第二届农电工技术比武以来,先后获得了个人全能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二次,团体二等奖三次。2006年被评为淄博供电公司首批农电工岗位能手称号,近期又刚刚申报了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李汉栋)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