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无法抗拒的期望记四川省电力公司西昌电业局农电工牟杨
2007-01-04 10:01:14 来源:新华社
A-
A+
电力18讯:
2006年5月20日,牟杨(左)在彝族群众家中了解用电情况,宣传用电常识
(本网记者 姚朔昂) 在母亲的眼里,她不是一个尽孝的女儿。在儿子的心中,她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可不管是亲戚朋友,还是同事领导都以她为骄傲,她就是四川省电力公司西昌电业局月城供电局佑君供电所三十七岁的女电工牟杨。
众所周知,四川省的凉山州海拔高地势险,而住在高海拔地区的彝族同胞的用电问题自然成了户户通电工程的攻坚项目。据了解,牟杨所在的佑君供电所在户户通电之前,仍有2238户村民没有用上电。现在经过牟杨和同事们的日夜奋战,已有1998户即将在春节前享受到明亮的电灯,预计明年将全部解决辖区村民的用电问题。这背后的艰辛有几人知道呢?据牟杨透露,由于山高地险,很多东西都无法用现代交通工具运输,笨重的水泥电杆也不得不通过人力搬运,单说现在这1998户需要的电杆就足足有约2000吨,而这都是用人力一根一根地搬上山的。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村民连电都没用上呢?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大多居住在大山深处,十分分散,多数家庭贫困,因生活习惯对用电的需求不强烈。二是按照1998年供电营业区划分情况,西昌市境内部分乡镇未纳入西昌电业局供电营业区也未纳入地电公司供电营业区,属电网空白地带。
危急时刻冲在最前面
2003年牟杨刚到佑君供电所时,所里员工见她是女的,都认为她吃不了农电工作的苦,干不下来。用老电工郭光新的话说,她不但干下来了,而且一些连男员工都干不下来的活她都干下来了。在抗洪抢险等危急时刻,冲在前面的总是她。
2003年7月牟杨刚任所长不久,天降大雨,供电所一条供电线路出现问题。牟杨扛上三十多斤的横担,一手抱着大绳率先冲出供电所,同农电工一起实施抢修作业,提前四个多小时完成抢修任务。
2004年7月16日早,牟杨所在的辖区西昌市安宁河平原上的河西坝子爆发特大洪水,配电设备危急。牟杨立即赶到现场,把供电所人员分成三组,第一组由老电工陶继祥带队帮助政府抢险救灾,堵堤坝。第二组分别由牟杨自己和副所长郭光新带队,组织到受灾现场察看输电线路受损情况。在佑君镇乡金营村一、二组,眼看一座民房和变压器房要被洪水冲倒。尽管水面上飘浮着牛粪,但她和电工们手挽着手排成排一齐踩进齐腰的水里,摸索着一步一步摸到了配电房前,迅速将配电房与变压器和线路脱离,避免了其他输电线路被拉倒,把损失降低到了最低限度。直到下午4点多,牟杨和她的电工们才吃了当天第一顿饭。当晚把电送到了灾民点。由于水中有牛粪等,牟杨和所有抢险人员脚上都不同程度地长了脓疱。
今年,牟杨所在的辖区西昌市中坝乡的大中村、马厂村、山嘴村、佑君镇的丁庄村等八个村旱情严重,全部农田需要抽水灌溉。牟杨和所里人员一道每天早出晚归,奔波在田间地头。既要帮助村民安装移动表箱,保证抽水需要,又要进行安全用电巡视,确保安全用电。有一天晚上12点过才巡视完回到家,刚睡着电话又响了,“中坝乡山嘴村第六组、第七组停电……”牟杨又马上开车赶到现场,由于老公远在成都工作,家里无人照顾娃娃,牟杨只有带上孩子,在车上留了一条缝通气,让孩子在车上睡觉。村民们非常感动地说道,“以前是交了钱第二天才来处理,现在是不交钱半夜三更来抢修。”据悉,从3月初到7月底牟杨一共安装了六百多只移动表箱,义务抢修两百多次。
淳朴的村民感动牟杨
二十年来,牟杨一直在电力生产最基层的一线岗位上工作,自2003年以来,她和其他男同事一道跑遍了供电区域内的所有乡镇和村组,为3.2万多名群众用上了放心电、满意电和安全电。在今年户户通电工程中,牟杨和其他农电人员在二十天内,走了五百公里山路,一家挨一家地走访了1900余户农户,完成了七十八个变电台区、三百余公里线路的勘测设计工作,为工程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在勘测设计工作中,牟杨和同事们总是早出晚归。山路遥远,他们常常把身上所带的水和干粮都吃完了,就采摘和捡拾野果充饥和解渴,而且经常是晚上六七点钟才吃中午饭。
有一次,在勘测途中牟杨带病走了十多公里的山路。肚子一阵巨痛脸色发青,简直支持不住了,可还要爬一个多小时的陡坡山路才能回到公路上。疲惫不堪的她坐在地上,心想再也不想干这份工作了。这时一位彝家老阿妈双手捧着花生说:“卡沙沙,卡沙沙”(彝语:谢谢),一边硬把花生塞进牟杨手里。看着一脸皱纹目光中却充满了感激的老阿妈,牟杨心中涌起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觉得就是再苦再累再难,也一定要把电送进山寨。当时天色已晚,眼看又要下暴雨了,村长和村民们硬把牟杨和她的同事留在山寨过夜,杀羊感谢她们。面对村民们的盛情,牟杨把身上仅有的380元钱交给村长,买走了村民们用365元买
2006年5月20日,牟杨(左)在彝族群众家中了解用电情况,宣传用电常识
(本网记者 姚朔昂) 在母亲的眼里,她不是一个尽孝的女儿。在儿子的心中,她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可不管是亲戚朋友,还是同事领导都以她为骄傲,她就是四川省电力公司西昌电业局月城供电局佑君供电所三十七岁的女电工牟杨。
众所周知,四川省的凉山州海拔高地势险,而住在高海拔地区的彝族同胞的用电问题自然成了户户通电工程的攻坚项目。据了解,牟杨所在的佑君供电所在户户通电之前,仍有2238户村民没有用上电。现在经过牟杨和同事们的日夜奋战,已有1998户即将在春节前享受到明亮的电灯,预计明年将全部解决辖区村民的用电问题。这背后的艰辛有几人知道呢?据牟杨透露,由于山高地险,很多东西都无法用现代交通工具运输,笨重的水泥电杆也不得不通过人力搬运,单说现在这1998户需要的电杆就足足有约2000吨,而这都是用人力一根一根地搬上山的。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村民连电都没用上呢?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大多居住在大山深处,十分分散,多数家庭贫困,因生活习惯对用电的需求不强烈。二是按照1998年供电营业区划分情况,西昌市境内部分乡镇未纳入西昌电业局供电营业区也未纳入地电公司供电营业区,属电网空白地带。
危急时刻冲在最前面
2003年牟杨刚到佑君供电所时,所里员工见她是女的,都认为她吃不了农电工作的苦,干不下来。用老电工郭光新的话说,她不但干下来了,而且一些连男员工都干不下来的活她都干下来了。在抗洪抢险等危急时刻,冲在前面的总是她。
2003年7月牟杨刚任所长不久,天降大雨,供电所一条供电线路出现问题。牟杨扛上三十多斤的横担,一手抱着大绳率先冲出供电所,同农电工一起实施抢修作业,提前四个多小时完成抢修任务。
2004年7月16日早,牟杨所在的辖区西昌市安宁河平原上的河西坝子爆发特大洪水,配电设备危急。牟杨立即赶到现场,把供电所人员分成三组,第一组由老电工陶继祥带队帮助政府抢险救灾,堵堤坝。第二组分别由牟杨自己和副所长郭光新带队,组织到受灾现场察看输电线路受损情况。在佑君镇乡金营村一、二组,眼看一座民房和变压器房要被洪水冲倒。尽管水面上飘浮着牛粪,但她和电工们手挽着手排成排一齐踩进齐腰的水里,摸索着一步一步摸到了配电房前,迅速将配电房与变压器和线路脱离,避免了其他输电线路被拉倒,把损失降低到了最低限度。直到下午4点多,牟杨和她的电工们才吃了当天第一顿饭。当晚把电送到了灾民点。由于水中有牛粪等,牟杨和所有抢险人员脚上都不同程度地长了脓疱。
今年,牟杨所在的辖区西昌市中坝乡的大中村、马厂村、山嘴村、佑君镇的丁庄村等八个村旱情严重,全部农田需要抽水灌溉。牟杨和所里人员一道每天早出晚归,奔波在田间地头。既要帮助村民安装移动表箱,保证抽水需要,又要进行安全用电巡视,确保安全用电。有一天晚上12点过才巡视完回到家,刚睡着电话又响了,“中坝乡山嘴村第六组、第七组停电……”牟杨又马上开车赶到现场,由于老公远在成都工作,家里无人照顾娃娃,牟杨只有带上孩子,在车上留了一条缝通气,让孩子在车上睡觉。村民们非常感动地说道,“以前是交了钱第二天才来处理,现在是不交钱半夜三更来抢修。”据悉,从3月初到7月底牟杨一共安装了六百多只移动表箱,义务抢修两百多次。
淳朴的村民感动牟杨
二十年来,牟杨一直在电力生产最基层的一线岗位上工作,自2003年以来,她和其他男同事一道跑遍了供电区域内的所有乡镇和村组,为3.2万多名群众用上了放心电、满意电和安全电。在今年户户通电工程中,牟杨和其他农电人员在二十天内,走了五百公里山路,一家挨一家地走访了1900余户农户,完成了七十八个变电台区、三百余公里线路的勘测设计工作,为工程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在勘测设计工作中,牟杨和同事们总是早出晚归。山路遥远,他们常常把身上所带的水和干粮都吃完了,就采摘和捡拾野果充饥和解渴,而且经常是晚上六七点钟才吃中午饭。
有一次,在勘测途中牟杨带病走了十多公里的山路。肚子一阵巨痛脸色发青,简直支持不住了,可还要爬一个多小时的陡坡山路才能回到公路上。疲惫不堪的她坐在地上,心想再也不想干这份工作了。这时一位彝家老阿妈双手捧着花生说:“卡沙沙,卡沙沙”(彝语:谢谢),一边硬把花生塞进牟杨手里。看着一脸皱纹目光中却充满了感激的老阿妈,牟杨心中涌起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觉得就是再苦再累再难,也一定要把电送进山寨。当时天色已晚,眼看又要下暴雨了,村长和村民们硬把牟杨和她的同事留在山寨过夜,杀羊感谢她们。面对村民们的盛情,牟杨把身上仅有的380元钱交给村长,买走了村民们用365元买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