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一名普通电力工人”
2007-01-05 11:31:26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A-
A+
电力18讯: ――记恩施州2006年劳动模范李正刚
李正刚――恩施供电公司变电工区主任、劳动模范。记者手中拿着李正刚的简单履历,脑海中便出现了一个身着电力工装、头戴安全帽、肩挎工具包的电力工人素描形象。见到李正刚,了解李正刚,这个形象在渐渐清晰,渐渐丰满。的确,他是一个吃苦耐劳的电力工人代表,但更是一个知识型的新时代电力工人优秀代表。在他身上,闪现着电力行业“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
李正刚刚过而立之年,但有着同龄人少有的沉稳。“这是十年工作一线磨砺的结果。”有人这样说。
李正刚1995年从湖北民院电气工程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恩施供电公司工作。从运行值班员、调度值班员、变电站站长、工区生产办主任一直到工区主任,10多年的工作经历,丰富的基层实践,锻炼了他扎实的业务技能,也为他后来从事管理工作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十年,对于他来说,脚下是一串串闪光的足迹:1996年原州电力公司“先进工作者”;1998年原州电力公司“十佳青年”;2003年、2005年州电力总公司“全州电力系统先进工作者”;2006年州政府表彰“恩施州劳动模范”……
荣誉,是非同寻常的付出,是大伙儿的信任。
“他骨子里有一股劲儿,带动人的拼劲儿!”工人们都说。
2005年5月,恩施市城区用电负荷不断攀升,恩施供电公司为解决迎峰度夏用电卡口问题,决定必须立即对黄泥坝变电站2号主变进行增容改造。李正刚临危受命,被要求一个月完成任务,而工程预计工期2个月,要在异常炎热的天气里将工期整整提前一月,谈何容易。
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李正刚带领一班人向目标发起了冲刺。每天一大早,在路上胡乱地啃了几口馒头,李正刚便来到工地开始忙活起来。5月的天气已是酷热难当,40多度的高温使得施工异常艰难。强烈的阳光暴晒下,刚刚用过的扳手,回过头来再去拿便觉得烫手。1000多毫升的大水杯水工人们一天要喝上四五杯。身上的衣服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而李正刚总是身先士卒,审核图纸、上螺丝、上线夹、搬运设备材料。
每天施工结束,工人们都回家休息了,他还留在工地组织主要技术人员盘点当日的工作,预想第二天的工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阶段性的工作计划。在他的积极带领下,工人们齐心协力,仅用28天即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脱去戴了20多天的安全帽,李正刚的额头上留下了一条深深的晒痕。
2003年7月,公司党委将主持工区全面工作的重担交到了李正刚的肩上。变电工区主管着公司16个城乡变电站,职工总数130余人,负责公司电网运行、维护、日常管理、检修安装、大修改造、增容扩建等众多工作。变电工区作为公司主电网的维护管理部门,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供区内人民的生产生活和供电部门的良好社会声誉。
工人们看到,李正刚的拼劲儿更足了。除了日常管理,绝大多数时间他都奔走在设备安装、大修、技改和抢修的路上。在管理上,他狠抓职工素质建设、制度建设和人性化管理,制度管人,以德服人。
正是在那股劲儿的感召下,整个工区职工队伍团结齐心,积极上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变电工区主网络结构进一步完善,设备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共增容改造110KV变电站4座,增加主变容量71.5MVA。增容改造35KV变电站9座,增加主变容量26MVA。改造综合自动化系统2套,新建35KV变电站2座,优化了网络结构,解决了供电网络卡口问题,基本实现110KV主变调压有载化,开关设备无油化,二次系统自动化。生产管理成效显著,创建工作有声有色。通过认真实践,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生产管理精细化之路,有效地提升了管理水平,并走在公司乃至全州同行的前列。在一流班组,学习型班组、标杆变电站等一系列创建活动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到目前为止,共有5个变电站获省级一流班组称号。
现代企业管理不是靠拼劲就能胜任的,还需要知识和智慧。对此,李正刚感受很深:“时代变化太快,唯有学习才能接受新思维,才能不断进步。”
正如他自己所言,他喜欢学习,善于学习。在他办公室的书柜里,放满了各类书籍,《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SF6断路器实用技术》、《企业经理人法律教程》等等,翻开那些书籍,里面都做有阅读记号和注解,还夹有详尽的读书笔记,工整地记载着学习要点和心得。
工区里的人都说,只要李主任在办公室,他随时都在看书。在外面,他就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走到哪里记到哪里,电站结构图、设备运行原理、电网修护技能……这种习惯一直保持至今。
“他是一张活图纸,对任何一条线路、变压<
李正刚――恩施供电公司变电工区主任、劳动模范。记者手中拿着李正刚的简单履历,脑海中便出现了一个身着电力工装、头戴安全帽、肩挎工具包的电力工人素描形象。见到李正刚,了解李正刚,这个形象在渐渐清晰,渐渐丰满。的确,他是一个吃苦耐劳的电力工人代表,但更是一个知识型的新时代电力工人优秀代表。在他身上,闪现着电力行业“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
李正刚刚过而立之年,但有着同龄人少有的沉稳。“这是十年工作一线磨砺的结果。”有人这样说。
李正刚1995年从湖北民院电气工程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恩施供电公司工作。从运行值班员、调度值班员、变电站站长、工区生产办主任一直到工区主任,10多年的工作经历,丰富的基层实践,锻炼了他扎实的业务技能,也为他后来从事管理工作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十年,对于他来说,脚下是一串串闪光的足迹:1996年原州电力公司“先进工作者”;1998年原州电力公司“十佳青年”;2003年、2005年州电力总公司“全州电力系统先进工作者”;2006年州政府表彰“恩施州劳动模范”……
荣誉,是非同寻常的付出,是大伙儿的信任。
“他骨子里有一股劲儿,带动人的拼劲儿!”工人们都说。
2005年5月,恩施市城区用电负荷不断攀升,恩施供电公司为解决迎峰度夏用电卡口问题,决定必须立即对黄泥坝变电站2号主变进行增容改造。李正刚临危受命,被要求一个月完成任务,而工程预计工期2个月,要在异常炎热的天气里将工期整整提前一月,谈何容易。
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李正刚带领一班人向目标发起了冲刺。每天一大早,在路上胡乱地啃了几口馒头,李正刚便来到工地开始忙活起来。5月的天气已是酷热难当,40多度的高温使得施工异常艰难。强烈的阳光暴晒下,刚刚用过的扳手,回过头来再去拿便觉得烫手。1000多毫升的大水杯水工人们一天要喝上四五杯。身上的衣服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而李正刚总是身先士卒,审核图纸、上螺丝、上线夹、搬运设备材料。
每天施工结束,工人们都回家休息了,他还留在工地组织主要技术人员盘点当日的工作,预想第二天的工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阶段性的工作计划。在他的积极带领下,工人们齐心协力,仅用28天即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脱去戴了20多天的安全帽,李正刚的额头上留下了一条深深的晒痕。
2003年7月,公司党委将主持工区全面工作的重担交到了李正刚的肩上。变电工区主管着公司16个城乡变电站,职工总数130余人,负责公司电网运行、维护、日常管理、检修安装、大修改造、增容扩建等众多工作。变电工区作为公司主电网的维护管理部门,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供区内人民的生产生活和供电部门的良好社会声誉。
工人们看到,李正刚的拼劲儿更足了。除了日常管理,绝大多数时间他都奔走在设备安装、大修、技改和抢修的路上。在管理上,他狠抓职工素质建设、制度建设和人性化管理,制度管人,以德服人。
正是在那股劲儿的感召下,整个工区职工队伍团结齐心,积极上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变电工区主网络结构进一步完善,设备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共增容改造110KV变电站4座,增加主变容量71.5MVA。增容改造35KV变电站9座,增加主变容量26MVA。改造综合自动化系统2套,新建35KV变电站2座,优化了网络结构,解决了供电网络卡口问题,基本实现110KV主变调压有载化,开关设备无油化,二次系统自动化。生产管理成效显著,创建工作有声有色。通过认真实践,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生产管理精细化之路,有效地提升了管理水平,并走在公司乃至全州同行的前列。在一流班组,学习型班组、标杆变电站等一系列创建活动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到目前为止,共有5个变电站获省级一流班组称号。
现代企业管理不是靠拼劲就能胜任的,还需要知识和智慧。对此,李正刚感受很深:“时代变化太快,唯有学习才能接受新思维,才能不断进步。”
正如他自己所言,他喜欢学习,善于学习。在他办公室的书柜里,放满了各类书籍,《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SF6断路器实用技术》、《企业经理人法律教程》等等,翻开那些书籍,里面都做有阅读记号和注解,还夹有详尽的读书笔记,工整地记载着学习要点和心得。
工区里的人都说,只要李主任在办公室,他随时都在看书。在外面,他就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走到哪里记到哪里,电站结构图、设备运行原理、电网修护技能……这种习惯一直保持至今。
“他是一张活图纸,对任何一条线路、变压<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