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化蝶电作美
2007-01-05 11:47:42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A-
A+
电力18讯: 江苏仪征市南部地势平坦、水网纵横,被称作“圩区”,是富足的代名词;北部丘陵起伏,最高处灌溉时需要七级泵站提水,被不少仪征人称作“中后山区”,象征着贫穷落后。如今,“中后山区”内的月塘乡冥顽的石头变成了精美的雨花石,谢集乡沟沟坎坎的荒芜地改造成枝繁果密、鱼跳禽欢的生态园,陈集镇制作长毛绒玩具“唧唧复唧唧”的“机杼声”此起彼伏……“中后山区”的家家户户富起来了――楼房建了,汽车、摩托车买了,空调、有线电视装了。“中后山区”破茧成蝶,靠党的政策,靠辛勤的劳动,靠无微不至的电力支持。
称心电:“石老板”终圆致富梦
月塘乡长兴村前云组包金玉的家中,传来隆隆的机器声,老包和妻子正往加工雨花石的滚筒里添石料,几道工序过后,那泥迹斑斑的石料经筛选和抛光,成了玲珑如玉的雨花石。
几年前,老包做起了加工雨花石的生意,当时,全乡加工雨花石的只有几十户,机器运转还算正常。可后来越来越多的村民把目光投在了这一行上,老包明显感到电不够用了――电灯变成昏黄色,机器转起来吃力了,有时候甚至转不起来了。老包把活儿安排在晚上干,还是不行,以前一天能出五、六吨的货,那段时间只能出一、二吨的货。老包索性买了一台柴油机当“替补队员”,可“粗喉咙大嗓门”的柴油机启动起来不但吵得自个儿心烦意乱,还让邻居头疼不已。终于有一天,电机也彻底“罢工”了。妻子埋怨他:“你是一亩地里种出来的‘能豆子’,偏要发烂石头的财,看你逞什么能?”老包有苦难诉,只得咽下这口怨气无话可答。
今年9月底,供电公司在月塘进行三期农网改造,在离老包家七、八十米的地方新设了一台100千伏安的变压器,这可让老包乐开了花――即便用上十几台(套)机械也不愁电不够用呀。他算起帐来:一台(套)机械可净赚3万元左右,用不了两年,他就能把本钱收回来。别看老包算起帐来头头是道,可对电上的事是一窍不通。就在他为拉多长的线,装什么样的闸刀发愁时,供电所的电工师傅不请自到了,不仅接通了电,还帮他把机械设备安装到位,直到看着试机成功才离开。老包说,尽管月塘的雨花石资源在江苏数第一,但总有枯竭的一天,等他本钱到手了就换机械,到时候改做木材加工,只要有电不愁发不了财!
在月塘乡象老包一样从事雨花石加工的有2600户,共拥有雨花石加工设备3000多台套;其中东风村、赵桥村几乎家家从事该产业,最大户家里有16台套,目前他们的雨花石产品已经出口到欧美等30多个国家。供电部门正是根据他们的用电特点和需求,结合今年新农网改造的机会,从2002年的8个村民小组公用100千伏安容量改为现在的每3个村民小组公用100千伏安容量。以前因电压不足,是“谁家先开灯谁家先亮”,现在是不仅灯亮了,农户还用从事雨花石加工赚到的钱扩建了新房,增添了家用电器。
省心电:“果品王”兴起大手笔
省级生态示范园――扬州明天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坐落在美丽的登月湖畔。公司2002年年初挂牌成立,从种植508亩果树起步,最初对电力的需求并不大,仅用于照明和浇灌。2003年果树进入“挂果”期,公司员工的心事也跟着长大了,尤其到了2004年,公司开始进行规模化养殖家禽,大家发愁了――担心的不是果品、家禽卖不出去,而是不知道建加工区、置冷库、筑排灌站头时至少需要的100个千瓦的电量能不能顺利接通。果树进入“盛果”期了,将收获几十万公斤果品,建加工区、置冷库是当务之急啊!公司老总朱明听说供电公司实行“一线工作法”,其中有一条叫做“问题在一线解决”,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掏出手机拨通了供电公司总经理魏向阳的电话。
7月18日,就是朱明打电话的第二天,魏向阳带着相关人员来到了果园,不到两小时就敲定了供电方案,并要求施工时既要给今后的发展留有余量,也不能产生过大的变损、线损让用户多花冤枉钱。23日,工程正式施工。炎炎烈日下,施工人员挥汗如雨的情景被朱明摄入眼底,他让人买来香烟、西瓜、矿泉水,可到收工结束这些东西还是原样不动。30日,一条线长1.43千米、栽杆11根、容量100千伏安的供电专线顺利完工。
当天晚上,朱明宣布:今年秋收后追加投资将果园扩大到1000亩以上!朱明说,在这片土地上投资,让人省心啊。
朱明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据了解他的公司已向周边群众无偿提供果苗200万株以上,并且负责技术指导,等长成果品了保证回购。在果园附近的铁坝村陈庄组陈所元家证实。老实巴交的陈所元指着他后院里上百株长势茂盛果树说,再过两年,他家增收万儿八千的不在话下。老陈还补充一句:“靠近示范园的周边农户加起来每年收益最少30万元,以后还会更多。”在陈家串门的一位近七十的老太太也开心地说:“我
称心电:“石老板”终圆致富梦
月塘乡长兴村前云组包金玉的家中,传来隆隆的机器声,老包和妻子正往加工雨花石的滚筒里添石料,几道工序过后,那泥迹斑斑的石料经筛选和抛光,成了玲珑如玉的雨花石。
几年前,老包做起了加工雨花石的生意,当时,全乡加工雨花石的只有几十户,机器运转还算正常。可后来越来越多的村民把目光投在了这一行上,老包明显感到电不够用了――电灯变成昏黄色,机器转起来吃力了,有时候甚至转不起来了。老包把活儿安排在晚上干,还是不行,以前一天能出五、六吨的货,那段时间只能出一、二吨的货。老包索性买了一台柴油机当“替补队员”,可“粗喉咙大嗓门”的柴油机启动起来不但吵得自个儿心烦意乱,还让邻居头疼不已。终于有一天,电机也彻底“罢工”了。妻子埋怨他:“你是一亩地里种出来的‘能豆子’,偏要发烂石头的财,看你逞什么能?”老包有苦难诉,只得咽下这口怨气无话可答。
今年9月底,供电公司在月塘进行三期农网改造,在离老包家七、八十米的地方新设了一台100千伏安的变压器,这可让老包乐开了花――即便用上十几台(套)机械也不愁电不够用呀。他算起帐来:一台(套)机械可净赚3万元左右,用不了两年,他就能把本钱收回来。别看老包算起帐来头头是道,可对电上的事是一窍不通。就在他为拉多长的线,装什么样的闸刀发愁时,供电所的电工师傅不请自到了,不仅接通了电,还帮他把机械设备安装到位,直到看着试机成功才离开。老包说,尽管月塘的雨花石资源在江苏数第一,但总有枯竭的一天,等他本钱到手了就换机械,到时候改做木材加工,只要有电不愁发不了财!
在月塘乡象老包一样从事雨花石加工的有2600户,共拥有雨花石加工设备3000多台套;其中东风村、赵桥村几乎家家从事该产业,最大户家里有16台套,目前他们的雨花石产品已经出口到欧美等30多个国家。供电部门正是根据他们的用电特点和需求,结合今年新农网改造的机会,从2002年的8个村民小组公用100千伏安容量改为现在的每3个村民小组公用100千伏安容量。以前因电压不足,是“谁家先开灯谁家先亮”,现在是不仅灯亮了,农户还用从事雨花石加工赚到的钱扩建了新房,增添了家用电器。
省心电:“果品王”兴起大手笔
省级生态示范园――扬州明天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坐落在美丽的登月湖畔。公司2002年年初挂牌成立,从种植508亩果树起步,最初对电力的需求并不大,仅用于照明和浇灌。2003年果树进入“挂果”期,公司员工的心事也跟着长大了,尤其到了2004年,公司开始进行规模化养殖家禽,大家发愁了――担心的不是果品、家禽卖不出去,而是不知道建加工区、置冷库、筑排灌站头时至少需要的100个千瓦的电量能不能顺利接通。果树进入“盛果”期了,将收获几十万公斤果品,建加工区、置冷库是当务之急啊!公司老总朱明听说供电公司实行“一线工作法”,其中有一条叫做“问题在一线解决”,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掏出手机拨通了供电公司总经理魏向阳的电话。
7月18日,就是朱明打电话的第二天,魏向阳带着相关人员来到了果园,不到两小时就敲定了供电方案,并要求施工时既要给今后的发展留有余量,也不能产生过大的变损、线损让用户多花冤枉钱。23日,工程正式施工。炎炎烈日下,施工人员挥汗如雨的情景被朱明摄入眼底,他让人买来香烟、西瓜、矿泉水,可到收工结束这些东西还是原样不动。30日,一条线长1.43千米、栽杆11根、容量100千伏安的供电专线顺利完工。
当天晚上,朱明宣布:今年秋收后追加投资将果园扩大到1000亩以上!朱明说,在这片土地上投资,让人省心啊。
朱明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据了解他的公司已向周边群众无偿提供果苗200万株以上,并且负责技术指导,等长成果品了保证回购。在果园附近的铁坝村陈庄组陈所元家证实。老实巴交的陈所元指着他后院里上百株长势茂盛果树说,再过两年,他家增收万儿八千的不在话下。老陈还补充一句:“靠近示范园的周边农户加起来每年收益最少30万元,以后还会更多。”在陈家串门的一位近七十的老太太也开心地说:“我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