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英涛:好奇打开一扇窗
2006-11-24 11:27:09 来源:山东电力报
A-
A+
电力18讯: □郭 蔚 长 刚 德 胜 戚 磊
孙英涛正在进行试验测试的仪器操作
小档案:孙英涛,男,30岁,党员,工程师,2002年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电力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同年进入济南供电公司,在检修公司变电队试验班工作至今,曾获得多种荣誉称号。
2003年5月,济南。
黄屯110千伏电缆交接试验现场,正准备进行串联谐振,5吨的电抗器,1吨多的操作台,设备都是大块头,吊车起起落落。一场大雨来了,试验班的几个人跑前跑后,给设备搭篷布。当时定岗不到半年的孙英涛跟同事忙活着,这种大场面让他格外兴奋。
“现在当然不会有这种感觉了,比那大得多的场面见多了。”语速很快的孙英涛说。5年的经历,被这短短的一句话凝练。
孙英涛对继电保护情有独钟,2002年,他被分配到需要人才的高压试验岗位时,心里多少有点失落。
精细化的专业分工,对于好强的孙英涛来说,陌生的“课程”还很多,那丝失落很快淹没在对未知的兴奋中。
“这线这么细,搭在变压器上不会烧了吗?”工作现场,好奇的孙英涛总跟在师傅后面不断发问,同事们常看到他匆忙擦掉手上的油腻,急着把捕捉到的点滴信息记在本子上,也经常看到他与师傅为了讨论一个技术难题错过饭点的窘态。
孙英涛工作的几年,正是试验班技术设备快速发展的阶段,这给他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从简单幼稚的问题到记满一大本子的实验方法和体会,济南供电公司的高压试验多了一名得力干将。
2004年,济南220千伏许寺变电站。
“终于找到了,二次电缆的一个小铜丝搭在末屏上了,接地造成的,再测一下。”孙英涛趴在架构上冲下面喊。
许寺变CT介质损耗,换了接线一试再试,数据总是不理想。孙英涛爬上爬下一定要较这个真。
孙英涛是班里的培训员。红外测温是每年夏季用电高峰和有重大保电任务时必须做的工作。但是新上测试仪器的英文操作界面,工作人员往往不太明白,给现场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孙英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定要解决这个难题,不能影响班组的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发挥自己的英语特长,仔细查找资料,几天后,他就将一份中文使用说明书放到了仪器箱内。有了详细的操作说明,现场操作的效率一下子提高了许多。
2004年,济南供电公司试验班将工作创新的重点放在了局部放电试验上。从组合试验电源,到确定试验接线;从试验参数估算,到试验数据分析,都留下了他和师傅忙碌的身影。完成了电源部分后,进口局部放电仪器的使用又成为试验工作开展的绊脚石,孙英涛主动请缨。他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翻阅了几天的专业词典,终于译出了几十页的操作说明书,推动了局部放电试验工作的开展,保持了该项试验在省内的领先地位。
2006年10月,东北电网公司电力培训中心。
东北的严寒已经到来,经过赛前的强化训练,孙英涛体重不足100公斤。
一场理论答卷、三场现场操作竞赛,一步步,三个月的充分准备,孙英涛镇定得很。
“不学干不好活,凑凑活活过日子,不是我的性格。”
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使他多次争得了代表公司参加技术比武的机会。此次参加全国的技能竞赛,他结婚不足3个月。赛制临时调整,试验测试设备变化也较大,更增加了竞赛难度。孙英涛全身心投入。一个月下来,他用掉了3斤稿纸。和他朝夕相处的李永宁班长说:“那时候,不是给他加油鼓励,而是他劝他休息。”
比赛结束了,孙英涛回到班组里,又踏踏实实地与测温仪、电投器试验设备为伴,“每次做试验,就像中学学习时一样,一步步操作,期待着最后的结果,好奇让这个过程格外有趣。”
好奇,为孙英涛打开了一扇窗,这扇窗越来越宽广。
小档案:孙英涛,男,30岁,党员,工程师,2002年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电力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同年进入济南供电公司,在检修公司变电队试验班工作至今,曾获得多种荣誉称号。
2003年5月,济南。
黄屯110千伏电缆交接试验现场,正准备进行串联谐振,5吨的电抗器,1吨多的操作台,设备都是大块头,吊车起起落落。一场大雨来了,试验班的几个人跑前跑后,给设备搭篷布。当时定岗不到半年的孙英涛跟同事忙活着,这种大场面让他格外兴奋。
“现在当然不会有这种感觉了,比那大得多的场面见多了。”语速很快的孙英涛说。5年的经历,被这短短的一句话凝练。
孙英涛对继电保护情有独钟,2002年,他被分配到需要人才的高压试验岗位时,心里多少有点失落。
精细化的专业分工,对于好强的孙英涛来说,陌生的“课程”还很多,那丝失落很快淹没在对未知的兴奋中。
“这线这么细,搭在变压器上不会烧了吗?”工作现场,好奇的孙英涛总跟在师傅后面不断发问,同事们常看到他匆忙擦掉手上的油腻,急着把捕捉到的点滴信息记在本子上,也经常看到他与师傅为了讨论一个技术难题错过饭点的窘态。
孙英涛工作的几年,正是试验班技术设备快速发展的阶段,这给他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从简单幼稚的问题到记满一大本子的实验方法和体会,济南供电公司的高压试验多了一名得力干将。
2004年,济南220千伏许寺变电站。
“终于找到了,二次电缆的一个小铜丝搭在末屏上了,接地造成的,再测一下。”孙英涛趴在架构上冲下面喊。
许寺变CT介质损耗,换了接线一试再试,数据总是不理想。孙英涛爬上爬下一定要较这个真。
孙英涛是班里的培训员。红外测温是每年夏季用电高峰和有重大保电任务时必须做的工作。但是新上测试仪器的英文操作界面,工作人员往往不太明白,给现场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孙英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定要解决这个难题,不能影响班组的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发挥自己的英语特长,仔细查找资料,几天后,他就将一份中文使用说明书放到了仪器箱内。有了详细的操作说明,现场操作的效率一下子提高了许多。
2004年,济南供电公司试验班将工作创新的重点放在了局部放电试验上。从组合试验电源,到确定试验接线;从试验参数估算,到试验数据分析,都留下了他和师傅忙碌的身影。完成了电源部分后,进口局部放电仪器的使用又成为试验工作开展的绊脚石,孙英涛主动请缨。他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翻阅了几天的专业词典,终于译出了几十页的操作说明书,推动了局部放电试验工作的开展,保持了该项试验在省内的领先地位。
2006年10月,东北电网公司电力培训中心。
东北的严寒已经到来,经过赛前的强化训练,孙英涛体重不足100公斤。
一场理论答卷、三场现场操作竞赛,一步步,三个月的充分准备,孙英涛镇定得很。
“不学干不好活,凑凑活活过日子,不是我的性格。”
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使他多次争得了代表公司参加技术比武的机会。此次参加全国的技能竞赛,他结婚不足3个月。赛制临时调整,试验测试设备变化也较大,更增加了竞赛难度。孙英涛全身心投入。一个月下来,他用掉了3斤稿纸。和他朝夕相处的李永宁班长说:“那时候,不是给他加油鼓励,而是他劝他休息。”
比赛结束了,孙英涛回到班组里,又踏踏实实地与测温仪、电投器试验设备为伴,“每次做试验,就像中学学习时一样,一步步操作,期待着最后的结果,好奇让这个过程格外有趣。”
好奇,为孙英涛打开了一扇窗,这扇窗越来越宽广。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