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写意无悔青春――记重庆市武隆供电公司巷口客户服务中心副主任王诗堂
2006-12-01 10:28:47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A-
A+
电力18讯: 今年的盛夏,太阳炙烤着大地,令人窒息。在仙女镇仙女村“户户通电”工地上,有一位带着红色安全帽的年轻人,在烈日下舞动着双臂:“大家注意安全,太阳凶!多喝水!”汗水顺着他那张暗黄的脸流下来,浅蓝的工作服早已湿透。他就是重庆市武隆供电公司巷口客户服务中心副主任王诗堂。
37岁的王诗堂属于工作很投入、很忘我、很执著的那种人。
从事电力工作十多年来,他始终把企业的发展视为自己毕生的追求,坦坦荡荡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一步一个脚印。在今年重庆这个不平凡的盛夏,顶烈日、抗高温演绎抗旱救灾和“户户通电”工作的背后,饱含了王诗堂无尽的奉献和心血……
临危受命 迎难而上
2006年4月11日,武隆供电公司在全县“户户通电”工程动员大会上,向县委、政府承诺:2006年12月30日前,全部消灭供区内的所有无电户,要让文明之光遍洒武隆的每一个角落,为武隆县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为了这份承诺,巷口客户服务中心成立了强有力的“户户通电”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王诗堂被任命为领导小组副组长主管“户户通电”建设工作。
此次“户户通电”工程,巷口客户服务中心辖区内共涉及3个乡镇,9个自然村11个社346户无电户,主要分布在高寒偏远山区。他们中间,大多是因为居住偏远,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差而与电无缘的特困户、五保户;但不管什么原因,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光明梦”。
接到任务后,摆在王诗堂面前的是346户无电户如何按照公司的统一部署,如期完成“无电户通电”工程。他深知户户通电工程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电力人的社会责任、是电力人的政治任务,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电力公司的形象。
武隆县无电户大都居住在海拔高,地势险,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的地方,施工环境恶劣,条件极为艰苦。要想在短短的5个月内完成任务,不影响到全县“户户通电”工程的顺利验收,任务是何等的艰巨。在这关键的时刻,他没有被困难吓倒,凭着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对电力员工的了解,他在中心“户户通电”第一次会议上,用平淡的声调向在座的各级领导作出了承诺:“不啃下这块硬骨头,我王诗堂决不收兵”。话是这样说了,可他知道要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完成上百万元的投资,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为了尽快让“户户通电”各项工作迅速走上正轨,他带领一班人仅十天就跑遍了无电户所涉及的全部乡镇,亲自核对无电户,并与当地政府座谈,做好施工前的宣传工作,为施工“奠基铺路”。
呕心沥血 倾洒热情
自7月份以来,重庆市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武隆县境内平均日最高温度42度,为了让无电户在重庆百年不遇的干旱高温天气里早日用上电,开展生产自救。王诗堂带领职工克服“户户通电”工程施工期间正逢迎峰度夏关键时刻,在检修工作繁重,“户户通电”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和创建国家电网公司“一流县级供电企业”冲刺阶段等因素下,千方百计想办法,克服困难,确保安全、优质、按照计划推进“户户通电”工作任务。
天上骄阳似火,地面腾起袅袅热气,战斗在“户户通电”战线上的王诗堂携手施工队员们顶着烈日,挥舞着矫健的身躯,有条不紊地工作着,身上的衣服被汗水完全湿透,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滚烫的金具烙得手脚起了水泡,渴了,就喝一口放有霍香正气液的自制防暑“开水”,累了,找一个勉强能够遮阳的地方席地而卧,醒来仍一如既往地忙碌着……。这样的场景一次次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可他们没有喊过一声累、一声苦,默默的忙碌着,无怨无悔。
在奋战的152天的日子里,他没有一个礼拜天在休息,始终战斗在“户户通电”第一线。记得7月18日那天,烈日当空,地面温度高达45度,人根本无法在户外活动。可这一天,在双河乡木根村对最后一户无电户施工时,个别农户不理解,无理阻扰施工。闻悉,王诗堂立即来到现场,在路上不小心被农户家狗咬伤,撕破皮肉,随行队员劝告他马上回城上药,打狂犬育苗,但他不以为然,只是淡淡得一笑说:“没得事,干完后回去还来得及”。简单的用冷水冲洗,止住血后就继续赶赴现场。他苦口婆心的向农户解释,一站就是6个小时。当回到武隆县城的时候已是晚上8点多钟了,在第二天才到防疫站打了狂犬育苗。
王诗堂常说:“户户通电”工程,是让山区人民真正享受到党的温暖,这项泽福子孙万代的‘惠民工程’不能在我们手里搞砸,我们上要对得起组织,下要对得起百姓”。正是因为他本着对组织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工作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困难
37岁的王诗堂属于工作很投入、很忘我、很执著的那种人。
从事电力工作十多年来,他始终把企业的发展视为自己毕生的追求,坦坦荡荡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一步一个脚印。在今年重庆这个不平凡的盛夏,顶烈日、抗高温演绎抗旱救灾和“户户通电”工作的背后,饱含了王诗堂无尽的奉献和心血……
临危受命 迎难而上
2006年4月11日,武隆供电公司在全县“户户通电”工程动员大会上,向县委、政府承诺:2006年12月30日前,全部消灭供区内的所有无电户,要让文明之光遍洒武隆的每一个角落,为武隆县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为了这份承诺,巷口客户服务中心成立了强有力的“户户通电”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王诗堂被任命为领导小组副组长主管“户户通电”建设工作。
此次“户户通电”工程,巷口客户服务中心辖区内共涉及3个乡镇,9个自然村11个社346户无电户,主要分布在高寒偏远山区。他们中间,大多是因为居住偏远,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差而与电无缘的特困户、五保户;但不管什么原因,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光明梦”。
接到任务后,摆在王诗堂面前的是346户无电户如何按照公司的统一部署,如期完成“无电户通电”工程。他深知户户通电工程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电力人的社会责任、是电力人的政治任务,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电力公司的形象。
武隆县无电户大都居住在海拔高,地势险,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的地方,施工环境恶劣,条件极为艰苦。要想在短短的5个月内完成任务,不影响到全县“户户通电”工程的顺利验收,任务是何等的艰巨。在这关键的时刻,他没有被困难吓倒,凭着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对电力员工的了解,他在中心“户户通电”第一次会议上,用平淡的声调向在座的各级领导作出了承诺:“不啃下这块硬骨头,我王诗堂决不收兵”。话是这样说了,可他知道要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完成上百万元的投资,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为了尽快让“户户通电”各项工作迅速走上正轨,他带领一班人仅十天就跑遍了无电户所涉及的全部乡镇,亲自核对无电户,并与当地政府座谈,做好施工前的宣传工作,为施工“奠基铺路”。
呕心沥血 倾洒热情
自7月份以来,重庆市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武隆县境内平均日最高温度42度,为了让无电户在重庆百年不遇的干旱高温天气里早日用上电,开展生产自救。王诗堂带领职工克服“户户通电”工程施工期间正逢迎峰度夏关键时刻,在检修工作繁重,“户户通电”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和创建国家电网公司“一流县级供电企业”冲刺阶段等因素下,千方百计想办法,克服困难,确保安全、优质、按照计划推进“户户通电”工作任务。
天上骄阳似火,地面腾起袅袅热气,战斗在“户户通电”战线上的王诗堂携手施工队员们顶着烈日,挥舞着矫健的身躯,有条不紊地工作着,身上的衣服被汗水完全湿透,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滚烫的金具烙得手脚起了水泡,渴了,就喝一口放有霍香正气液的自制防暑“开水”,累了,找一个勉强能够遮阳的地方席地而卧,醒来仍一如既往地忙碌着……。这样的场景一次次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可他们没有喊过一声累、一声苦,默默的忙碌着,无怨无悔。
在奋战的152天的日子里,他没有一个礼拜天在休息,始终战斗在“户户通电”第一线。记得7月18日那天,烈日当空,地面温度高达45度,人根本无法在户外活动。可这一天,在双河乡木根村对最后一户无电户施工时,个别农户不理解,无理阻扰施工。闻悉,王诗堂立即来到现场,在路上不小心被农户家狗咬伤,撕破皮肉,随行队员劝告他马上回城上药,打狂犬育苗,但他不以为然,只是淡淡得一笑说:“没得事,干完后回去还来得及”。简单的用冷水冲洗,止住血后就继续赶赴现场。他苦口婆心的向农户解释,一站就是6个小时。当回到武隆县城的时候已是晚上8点多钟了,在第二天才到防疫站打了狂犬育苗。
王诗堂常说:“户户通电”工程,是让山区人民真正享受到党的温暖,这项泽福子孙万代的‘惠民工程’不能在我们手里搞砸,我们上要对得起组织,下要对得起百姓”。正是因为他本着对组织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工作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困难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