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使者王述成
2006-12-01 11:37:55 来源:西南电力报
A-
A+
电力18讯: 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麓的巴中市通江县,地势险要,居住分散,经济落后。然而在这大山深处,却活跃着一支优秀的农电队伍,他们担负着40个乡、313个行政村、2134个社的供电任务,供电面积达3850平方公里,服务客户47800户。带领这支队伍的是一名忠于职守,用自己的爱心和希望,用自己无私的奉献和辛劳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的“排头兵”――通江供电公司农电部主任王述成。
爱心服务当“保姆”
“我和王主任打交道10多年了,他是我所结识的年轻电力人中最受尊敬的一位,虽然他年龄比我小,但却是一个工作踏实、能力很强的人。在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从不摆架子。他敬重年长者,关心同龄人,爱戴年幼人,对老弱病残用户特别关心。每当工作中遇到一些难题,他都能想出绝招最后把事情办好。”涪阳镇街道居委会主任屈全辉如是说。涪阳镇三村一位65岁的孤寡老人说:“每次我家电灯不亮,都是王所长来给我查找原因并修理,他真是一个好人啊!”在他工作过的涪阳镇,类似这样的客户好评不断,到现在,很多客户还对他念念不忘。10多年来,王述成从一个21岁的普通电力员工走上了农电管理者的岗位,带领员工尽心尽责为客户服务,严格执行电价,从不乱收费,家家户户有求必应,有难必帮,有险必排,也从无吃、拿、卡、要行为。工作中遇到客户有不理解的、难以达成共识的,或是对相关电力政策不知道的,他总是语重心长、耐心细致解释,取得理解。
为做好农电安全宣传工作,自2004年以来,王述成每年都要组织员工到全县各村社召开村社干部和用电客户代表参加的安全工作协调会达30多场,村社村民参加的安全用电知识、电价政策的宣传讲解大会达80多场,同时他还要求各供电所联系片区实际,现场解决存在的问题。每次下乡开会他都必须带上生活用品,尽量不给村社增加麻烦,而且这在他率领的农电队伍中已形成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了下来。现在大多数客户都知道王主任有本“客户日记”随身携带着,走到哪儿记到哪儿,村民们说,王主任真是把客户的满意度作为第一追求。
爱心关怀促安全
作为农电部主任、支部书记,王述成深感“班长”的责任重大。他充分认识到通江属于典型的“边、远、偏、吊”山区,农村用电客户占全县80%,大部分网络是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由老百姓自筹资金建设的,运行时间长,,网架脆弱,电网基础设施差。虽然已经进行了农网改造,但由于山区地旷人稀,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供电半径大,电压等级不够,使管理难度加大。农电“硬件”不硬,“软件”太软,制约着农电工作上台阶。难怪在广大用户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农电畅不畅,关键看电所;电所强不强,关键看所长;所长好不好,关键看(农电)“部长”。
为了不辜负老百姓的期望,王述成这个“部长” 在农电管理上积极推出“五靠紧”和“五零”服务。“五靠紧”:即靠紧农民利益;靠紧热点、难点问题;靠紧企业发展需求;靠紧重点项目建设;靠紧社会大局。“五零”服务:即服务时间“零空档”;服务质量“零缺陷”;供用电关系“零距离”;安全管理“零事故”;员工、客户交流“零纠纷”。
2006年“迎峰度夏”期间,巴中遭遇了近50年来不遇的大旱灾情,抗旱保电成为迎峰度夏的重中之重。由于巴中地广面宽,供电“战线”拉得很长,致使民胜红星村80千伏安变压器在抗旱抽水中“卸负叫板”。当王述成得知这一情况后,顾不得多想,马上电话通知民胜供电所立即赶赴现场,在无专用抢险车的情况下,他赶坐班车到民胜,然后搭乘摩托车赶到现场坐阵指挥。酷热的天气,烈日当空,他挥汗如雨,沉着稳定地指挥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抽水马达又响起了隆隆的欢唱声。
爱心情缘连深山
2006年4月,四川省电力公司把铁厂河乡筲箕背村定为“结对帮扶”对象,作为通江供电公司农电部负责人,王述成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筲箕背村进行实地踏勘,落实“结对帮扶”的具体工作,把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发展战略,深入到筲箕背村,融入大山深处。8月15日前后,由于连续的天旱无雨和持续的高温酷暑,气温高达38.5摄氏度。而王述成在筲箕背村一住就是一个星期,白天制订规划,勘察线路,汗水浸温了衣襟,脚上打起了血泡,他全然不顾;夜间在煤油灯下,与大伯大婶们一道促膝谈心,俨然地过上了农家生活。68岁的大伯朱仕顺拉着他的手说:“王领导,你为我们能早日用上电、过上好日子吃这么大的苦,遭这么大的罪,我们咋个感谢你们哟!”他却说:“我也是一个农民的孩子,应该和你们同甘共苦,更应该有责任和义务解决父老乡亲的用电难题。”他与公司相关部门的同志一道,规划建立了“爱心学习室”,落实帮扶中的措施制度,收集数据和材料,为省公司帮扶启动仪式作精心的前期准备工作。
9月3日,王述成率农电支部一班人与筲箕背村支部一道,座谈讨论长远发<
爱心服务当“保姆”
“我和王主任打交道10多年了,他是我所结识的年轻电力人中最受尊敬的一位,虽然他年龄比我小,但却是一个工作踏实、能力很强的人。在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从不摆架子。他敬重年长者,关心同龄人,爱戴年幼人,对老弱病残用户特别关心。每当工作中遇到一些难题,他都能想出绝招最后把事情办好。”涪阳镇街道居委会主任屈全辉如是说。涪阳镇三村一位65岁的孤寡老人说:“每次我家电灯不亮,都是王所长来给我查找原因并修理,他真是一个好人啊!”在他工作过的涪阳镇,类似这样的客户好评不断,到现在,很多客户还对他念念不忘。10多年来,王述成从一个21岁的普通电力员工走上了农电管理者的岗位,带领员工尽心尽责为客户服务,严格执行电价,从不乱收费,家家户户有求必应,有难必帮,有险必排,也从无吃、拿、卡、要行为。工作中遇到客户有不理解的、难以达成共识的,或是对相关电力政策不知道的,他总是语重心长、耐心细致解释,取得理解。
为做好农电安全宣传工作,自2004年以来,王述成每年都要组织员工到全县各村社召开村社干部和用电客户代表参加的安全工作协调会达30多场,村社村民参加的安全用电知识、电价政策的宣传讲解大会达80多场,同时他还要求各供电所联系片区实际,现场解决存在的问题。每次下乡开会他都必须带上生活用品,尽量不给村社增加麻烦,而且这在他率领的农电队伍中已形成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了下来。现在大多数客户都知道王主任有本“客户日记”随身携带着,走到哪儿记到哪儿,村民们说,王主任真是把客户的满意度作为第一追求。
爱心关怀促安全
作为农电部主任、支部书记,王述成深感“班长”的责任重大。他充分认识到通江属于典型的“边、远、偏、吊”山区,农村用电客户占全县80%,大部分网络是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由老百姓自筹资金建设的,运行时间长,,网架脆弱,电网基础设施差。虽然已经进行了农网改造,但由于山区地旷人稀,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供电半径大,电压等级不够,使管理难度加大。农电“硬件”不硬,“软件”太软,制约着农电工作上台阶。难怪在广大用户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农电畅不畅,关键看电所;电所强不强,关键看所长;所长好不好,关键看(农电)“部长”。
为了不辜负老百姓的期望,王述成这个“部长” 在农电管理上积极推出“五靠紧”和“五零”服务。“五靠紧”:即靠紧农民利益;靠紧热点、难点问题;靠紧企业发展需求;靠紧重点项目建设;靠紧社会大局。“五零”服务:即服务时间“零空档”;服务质量“零缺陷”;供用电关系“零距离”;安全管理“零事故”;员工、客户交流“零纠纷”。
2006年“迎峰度夏”期间,巴中遭遇了近50年来不遇的大旱灾情,抗旱保电成为迎峰度夏的重中之重。由于巴中地广面宽,供电“战线”拉得很长,致使民胜红星村80千伏安变压器在抗旱抽水中“卸负叫板”。当王述成得知这一情况后,顾不得多想,马上电话通知民胜供电所立即赶赴现场,在无专用抢险车的情况下,他赶坐班车到民胜,然后搭乘摩托车赶到现场坐阵指挥。酷热的天气,烈日当空,他挥汗如雨,沉着稳定地指挥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抽水马达又响起了隆隆的欢唱声。
爱心情缘连深山
2006年4月,四川省电力公司把铁厂河乡筲箕背村定为“结对帮扶”对象,作为通江供电公司农电部负责人,王述成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筲箕背村进行实地踏勘,落实“结对帮扶”的具体工作,把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发展战略,深入到筲箕背村,融入大山深处。8月15日前后,由于连续的天旱无雨和持续的高温酷暑,气温高达38.5摄氏度。而王述成在筲箕背村一住就是一个星期,白天制订规划,勘察线路,汗水浸温了衣襟,脚上打起了血泡,他全然不顾;夜间在煤油灯下,与大伯大婶们一道促膝谈心,俨然地过上了农家生活。68岁的大伯朱仕顺拉着他的手说:“王领导,你为我们能早日用上电、过上好日子吃这么大的苦,遭这么大的罪,我们咋个感谢你们哟!”他却说:“我也是一个农民的孩子,应该和你们同甘共苦,更应该有责任和义务解决父老乡亲的用电难题。”他与公司相关部门的同志一道,规划建立了“爱心学习室”,落实帮扶中的措施制度,收集数据和材料,为省公司帮扶启动仪式作精心的前期准备工作。
9月3日,王述成率农电支部一班人与筲箕背村支部一道,座谈讨论长远发<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