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优秀的电焊工”――记全国第二届职工职业技能焊工比赛冠军武国振
2006-12-08 10:38:29 来源:山东电力报
A-
A+
电力18讯: □于宪章 耿兴强
2006年11月4日,全国第二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颁奖典礼在辽宁本溪举行。作为焊工比赛第一名,山东电建二公司员工武国振走上领奖台时,心情难以平静。从1999年6月进入电建二公司,拿起焊枪做一名焊工的那一刻起,他就把“做最优秀的电焊工”当作自己的目标。此时,他的目标终于实现了!
磨砺是最好的财富
“能够学一门技术,做好一项工作,挣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工资。”――这是1999年武国振从职业中专毕业时最迫切的愿望。武国振出生在东平县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当时,他的这个想法现实而又简单。
毕业后武国振被电建二公司聘用,成为锅炉工程处一名电焊工。在职业中专读书时,他曾学习过一点焊接课程,所以在为期一个月的焊接培训期间,武国振是20多名一起培训的焊工中表现最好的。
武国振还记得上岗第一天,他的工作是焊接锅炉吹灰器管道。从早上到中午,他一口气连续焊了4个接口,没想到质检员巡视时却发火了:“看看这管边咬的?老师是怎么教你的?”像当头被泼了一盆冷水,武国振从头顶凉到脚心。第一次干活,本来想表现一下,不料却砸锅了。
从现场回来,武国振耷拉着脑袋。没想到电焊这工作看起来简单,干起来学问大着哩!这次返工不但没有让武国振气馁,反倒激起了他的牛脾气:“上初中时,推沙搬砖的苦力活我都干过,盼来盼去,现在能学真功夫,干技术活了,怎么能掉链子?”
“干就要干好,干不好就练!”此后一个星期,武国振像着了魔一般,起早贪黑,一个人躲在小工棚里练焊接。配发的训练焊件用完了,他就到工地上捡废料头、下脚料来练。厚厚的工作服被飞溅的焊花烧穿,皮肤上烫出大大小小的泡。
“有什么大不了的。”晚上回到宿舍,他看着手背上那些水泡,想起上学时在老家干农活的情景――他一下下地挥起镐头,把玉米秸的茬子一个个从土里刨出来,一天下来满手也是水泡。他从来就没有怕过,也没有叫过苦。
第二天,武国振又一头钻进了训练棚。当初让他去工地上试焊的班长徐兴国看在眼里,称赞说:“这个家伙,是块料!”
徐兴国说对了,武国振就是有股“牛劲”。在青岛工地,武国振躺在狭窄的钢梁上仰焊管道,溶化的铁水淌到肩窝处,一下烙出两个坑,他到卫生所涂了点紫药水,用纱布一包,第二天又出现在工地上。在聊城工地,他连续20多天工作12个小时,累得不行了就在地上一躺,迷糊一会儿。工程结束时,他一个人完成了近3000个焊口,一次探伤合格率达到了99.9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看着焊花在你眼前不停地闪烁,然后看着那焊缝光滑、平整的焊口,那感觉特别带劲儿……”说到电焊,武国振神采飞扬,“我就是喜欢这个工作。”
2002年秋天,武国振拿到了高压焊工合格证,第二天,他就上锅炉去焊接承压焊口了。惠州南海石化电厂工程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外资项目,监理方都是老外。制度严,标准高,有经验的老焊工们都抱怨活难干,武国振也不免有些担心。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武国振爬上了锅炉房,面对着高压蒸汽管道,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端起焊枪,调整好电流干了起来。焊丝均匀地送进熔池,氩气细密地包围着强烈的电弧,铁水平稳地融化到坡口中间……连续15分钟,武国振顺利地完成了一个焊口,站起来伸了伸疲惫的腰,发现那位让他们有点胆怯的英国监理工程师,不知何时站在了他的后面。
“Good very good ”那位大鼻子老外向武国振伸出了大拇指,还挤了挤眼睛,做了一个鬼脸。
新难题又来了。工程采用的锅炉是燃气燃油锅炉,焊口是普通锅炉的一倍多。焊接工艺采用全氩弧焊,受风的影响很大,施工速度比较慢。能不能通过改进焊接方法提高速度呢?经过苦苦地思索,武国振想出了办法,他试着把焊口用氩弧焊打完底后,又用常用的手工电弧焊进行盖面。这样,工艺同样可以满足要求,而电弧焊太受风力影响比较小,速度快,效率提高了好几倍。
“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武国振把练好技术当作最快乐的事情,研究焊接“疑难杂症”变成了他的兴趣爱好。在省煤气管道工程中有个难题,有一个焊口正好被外面的管道挡住,看都看不到,怎么施焊?早晨照镜子时,武国振突然得到了启发,他把镜子揣到包里,直奔现场。准备好焊枪,他把镜子塞到被挡住管道的后面,看着镜子找准焊口的位置,终于焊接成功了。
挑战是最好的动力
“世界上最顽固的敌人,就是自己!”武国振特别喜欢这句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他的目标就是做最优秀的电焊工。
机会终于来了,2006年1月,武国振被推荐参加电建二公司第十二届焊接技术比<
2006年11月4日,全国第二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颁奖典礼在辽宁本溪举行。作为焊工比赛第一名,山东电建二公司员工武国振走上领奖台时,心情难以平静。从1999年6月进入电建二公司,拿起焊枪做一名焊工的那一刻起,他就把“做最优秀的电焊工”当作自己的目标。此时,他的目标终于实现了!
磨砺是最好的财富
“能够学一门技术,做好一项工作,挣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工资。”――这是1999年武国振从职业中专毕业时最迫切的愿望。武国振出生在东平县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当时,他的这个想法现实而又简单。
毕业后武国振被电建二公司聘用,成为锅炉工程处一名电焊工。在职业中专读书时,他曾学习过一点焊接课程,所以在为期一个月的焊接培训期间,武国振是20多名一起培训的焊工中表现最好的。
武国振还记得上岗第一天,他的工作是焊接锅炉吹灰器管道。从早上到中午,他一口气连续焊了4个接口,没想到质检员巡视时却发火了:“看看这管边咬的?老师是怎么教你的?”像当头被泼了一盆冷水,武国振从头顶凉到脚心。第一次干活,本来想表现一下,不料却砸锅了。
从现场回来,武国振耷拉着脑袋。没想到电焊这工作看起来简单,干起来学问大着哩!这次返工不但没有让武国振气馁,反倒激起了他的牛脾气:“上初中时,推沙搬砖的苦力活我都干过,盼来盼去,现在能学真功夫,干技术活了,怎么能掉链子?”
“干就要干好,干不好就练!”此后一个星期,武国振像着了魔一般,起早贪黑,一个人躲在小工棚里练焊接。配发的训练焊件用完了,他就到工地上捡废料头、下脚料来练。厚厚的工作服被飞溅的焊花烧穿,皮肤上烫出大大小小的泡。
“有什么大不了的。”晚上回到宿舍,他看着手背上那些水泡,想起上学时在老家干农活的情景――他一下下地挥起镐头,把玉米秸的茬子一个个从土里刨出来,一天下来满手也是水泡。他从来就没有怕过,也没有叫过苦。
第二天,武国振又一头钻进了训练棚。当初让他去工地上试焊的班长徐兴国看在眼里,称赞说:“这个家伙,是块料!”
徐兴国说对了,武国振就是有股“牛劲”。在青岛工地,武国振躺在狭窄的钢梁上仰焊管道,溶化的铁水淌到肩窝处,一下烙出两个坑,他到卫生所涂了点紫药水,用纱布一包,第二天又出现在工地上。在聊城工地,他连续20多天工作12个小时,累得不行了就在地上一躺,迷糊一会儿。工程结束时,他一个人完成了近3000个焊口,一次探伤合格率达到了99.9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看着焊花在你眼前不停地闪烁,然后看着那焊缝光滑、平整的焊口,那感觉特别带劲儿……”说到电焊,武国振神采飞扬,“我就是喜欢这个工作。”
2002年秋天,武国振拿到了高压焊工合格证,第二天,他就上锅炉去焊接承压焊口了。惠州南海石化电厂工程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外资项目,监理方都是老外。制度严,标准高,有经验的老焊工们都抱怨活难干,武国振也不免有些担心。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武国振爬上了锅炉房,面对着高压蒸汽管道,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端起焊枪,调整好电流干了起来。焊丝均匀地送进熔池,氩气细密地包围着强烈的电弧,铁水平稳地融化到坡口中间……连续15分钟,武国振顺利地完成了一个焊口,站起来伸了伸疲惫的腰,发现那位让他们有点胆怯的英国监理工程师,不知何时站在了他的后面。
“Good very good ”那位大鼻子老外向武国振伸出了大拇指,还挤了挤眼睛,做了一个鬼脸。
新难题又来了。工程采用的锅炉是燃气燃油锅炉,焊口是普通锅炉的一倍多。焊接工艺采用全氩弧焊,受风的影响很大,施工速度比较慢。能不能通过改进焊接方法提高速度呢?经过苦苦地思索,武国振想出了办法,他试着把焊口用氩弧焊打完底后,又用常用的手工电弧焊进行盖面。这样,工艺同样可以满足要求,而电弧焊太受风力影响比较小,速度快,效率提高了好几倍。
“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武国振把练好技术当作最快乐的事情,研究焊接“疑难杂症”变成了他的兴趣爱好。在省煤气管道工程中有个难题,有一个焊口正好被外面的管道挡住,看都看不到,怎么施焊?早晨照镜子时,武国振突然得到了启发,他把镜子揣到包里,直奔现场。准备好焊枪,他把镜子塞到被挡住管道的后面,看着镜子找准焊口的位置,终于焊接成功了。
挑战是最好的动力
“世界上最顽固的敌人,就是自己!”武国振特别喜欢这句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他的目标就是做最优秀的电焊工。
机会终于来了,2006年1月,武国振被推荐参加电建二公司第十二届焊接技术比<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