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的电工
2006-12-13 09:15:35 来源:辽宁日报
A-
A+
电力18讯: 李奇峰聂京飞本报记者吴镝
从辽宁省彰武县城到科尔沁沙漠南缘的阿尔乡只有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同行的县农电局李东升书记说现在彰武到处都在修路,交通会越来越方便。葛春管的那几个村屯也能修路吗?记者问。
李书记说,估计明年葛春就不用骑马啦。葛春是个农村电工,他骑马维护线路、抄表、收费,一骑就是30年。
儿子结婚那天他还跑出去修线路
一直和暖的2006年的冬天,在11月23日这天嘎巴一下就冷了下来。在 彰武县农电局,李书记给记者找来一大堆介绍葛春的材料,说葛春现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了,说这是他自己干出来的,说他真的不容易。在那一大堆的材料中有一份是《关于开展向村电工葛春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材料里写道:葛春同志是阿尔乡供电所的村电工,负责阿尔乡镇北甸子屯等7个台区594个农户的抄表、收费和低压维护工作,他负责的7个台区都处于北部沙漠地区,工作环境特别艰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葛春同志克服各种困难,千方百计保供电,优质服务到每个农户,从没有因环境特殊,工作难度大而完不成抄表收费任务和村民的报修工作,受到当地政府和村民的好评……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阿尔乡是沙漠地区,没有路,而且住户也比较散,自然村屯间都相隔着十多里。摩托车、自行车都不管用,只有马是最实际的交通工具。当地村民居住比较分散,中间都是沙坨子。当地农民要出来一趟也都是步行、骑马,有时也拴马车。他们可以慢慢走一天半天的,可葛春还得干活啊。
见到葛春是在阿尔乡供电所,一屋子的人。葛春的外表跟大多数人想象中的劳动典型的样子非常贴近,没有给记者留下悬念和发挥的空间。老实巴交地坐着,不言语,眼神平和而谦恭,脸上的皮肤带着沙漠人常年风沙拂掠的红润。点上一支烟,葛春就与记者聊起来。
农村电工跟城里不一样,家里灯绳折了都找电工来修。线路这玩意儿,好天它肯定没问题。越是不好天,它越跟咱闹别扭。彰武这地方风大,越风大吧,出毛病的地方越多,就越得往外跑。儿子结婚那天,婚礼进行到一半,葛春就跑出去修线路去了,整得一家人贼不高兴。
就说维护,600多户,一个月最少跑两趟,遇到问题还得跑。还有收电费,如果有一家不交,就不一定跑几趟啦。
7个台区,这是农电部门的区片分隔名称,大体上就是7个自然屯。屯与屯之间都得十来里地,最远的有14里地。
记者问葛春是不是很喜欢这个工作,葛春回答这个问题时的语速比记者想象的快得多。就两个字,“喜欢”。
“他都自己掏钱换了三匹马了。”
“他差点摔死。”
“他老伴儿比他会说。”
“那咱们上他家吧。”
老伴儿和孩子们讲不完的故事
葛春的老伴叫李国萍,说起当年嫁给葛春的时候,显得非常开心。当年老葛是电工还磨面,那算得上是好小伙啦。一开始觉得这工作真好,在农村来说对象找个有技术的可知足了。这叫“两半户”,最吃香。一结婚才知道,他那工作就不像想象中的样子,一天天起早贪晚,忙忙碌碌,没有一天在家好好休息过。
“有一次他下乡维修,我在家包饺子等他,给他打电话他就说一会儿就回来,一等就是大半夜。等他回来我的气不打一处来,就问他你说的一会儿怎么这么长时间啊?可葛春笑呵呵地说你说咱这儿哪有正经道啊,半夜三更地不走迷路这都是最好的了,这时候回来都是早的。我想想也是,咱这地方牲口踩出的路人就码着走,一阵大风就没了。后来葛春说不干啥的话明天上班有活儿的话骑马去。我说那可不中,咱家种地、拉车全靠这马呢,你给骑趴蛋了咋整。他笑笑没说啥。后来一天天的,我看他太辛苦啦,说你想骑就骑吧。
第一次骑马去拆避雷器,马身上驮着拉杆、脚扣子、安全带,头一次驮这东西,拉杆在马身上晃来晃去,这马就毛愣啦,给他从马身上一下掀下来,他就背过气去了。有人招呼我“大嫂啊,不好啦!我大哥骑马摔死啦!”我当时一听,两腿发软,动弹不了啦。后来邻居、我们家孩子、还有孩子他老叔把他送到甘旗卡医院,等他醒来还说:“不行,我得马上回去,活儿没干完呢。”
记得今年5月的一天,下小雨。马家有3户没电。他拿着工具骑着马就走。到了晚间他还没回来,按说往返四五个小时的路程早该回来了。眼看半夜了,我急呀。就在这时他来电话了,说:“我迷坨子了(在沙漠中迷路)。”我当时一听,哎呀妈呀,怎么还迷坨子了呢。亲戚邻居找了10多人,顺着路找啊。12点多了,儿子在半路上找到了他,他蹲在地上抽烟呢。当时儿子就哭了。我说别干了,你都这么大岁数了,一天天总跟你提心吊胆的。他说他就没想过不干这事。
记者想与葛春一起走一走他平常工作时走的路。他老伴说还是别走了,真要是走到下个屯,得半夜才能回来。后来说咱们先坐越野车,车开到哪儿算哪儿,进不去了我们再步行。
走了三五分钟的样子,越野车就在沙坨子上打滑,只好下车。视线的尽头依然是茫茫
从辽宁省彰武县城到科尔沁沙漠南缘的阿尔乡只有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同行的县农电局李东升书记说现在彰武到处都在修路,交通会越来越方便。葛春管的那几个村屯也能修路吗?记者问。
李书记说,估计明年葛春就不用骑马啦。葛春是个农村电工,他骑马维护线路、抄表、收费,一骑就是30年。
儿子结婚那天他还跑出去修线路
一直和暖的2006年的冬天,在11月23日这天嘎巴一下就冷了下来。在 彰武县农电局,李书记给记者找来一大堆介绍葛春的材料,说葛春现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了,说这是他自己干出来的,说他真的不容易。在那一大堆的材料中有一份是《关于开展向村电工葛春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材料里写道:葛春同志是阿尔乡供电所的村电工,负责阿尔乡镇北甸子屯等7个台区594个农户的抄表、收费和低压维护工作,他负责的7个台区都处于北部沙漠地区,工作环境特别艰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葛春同志克服各种困难,千方百计保供电,优质服务到每个农户,从没有因环境特殊,工作难度大而完不成抄表收费任务和村民的报修工作,受到当地政府和村民的好评……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阿尔乡是沙漠地区,没有路,而且住户也比较散,自然村屯间都相隔着十多里。摩托车、自行车都不管用,只有马是最实际的交通工具。当地村民居住比较分散,中间都是沙坨子。当地农民要出来一趟也都是步行、骑马,有时也拴马车。他们可以慢慢走一天半天的,可葛春还得干活啊。
见到葛春是在阿尔乡供电所,一屋子的人。葛春的外表跟大多数人想象中的劳动典型的样子非常贴近,没有给记者留下悬念和发挥的空间。老实巴交地坐着,不言语,眼神平和而谦恭,脸上的皮肤带着沙漠人常年风沙拂掠的红润。点上一支烟,葛春就与记者聊起来。
农村电工跟城里不一样,家里灯绳折了都找电工来修。线路这玩意儿,好天它肯定没问题。越是不好天,它越跟咱闹别扭。彰武这地方风大,越风大吧,出毛病的地方越多,就越得往外跑。儿子结婚那天,婚礼进行到一半,葛春就跑出去修线路去了,整得一家人贼不高兴。
就说维护,600多户,一个月最少跑两趟,遇到问题还得跑。还有收电费,如果有一家不交,就不一定跑几趟啦。
7个台区,这是农电部门的区片分隔名称,大体上就是7个自然屯。屯与屯之间都得十来里地,最远的有14里地。
记者问葛春是不是很喜欢这个工作,葛春回答这个问题时的语速比记者想象的快得多。就两个字,“喜欢”。
“他都自己掏钱换了三匹马了。”
“他差点摔死。”
“他老伴儿比他会说。”
“那咱们上他家吧。”
老伴儿和孩子们讲不完的故事
葛春的老伴叫李国萍,说起当年嫁给葛春的时候,显得非常开心。当年老葛是电工还磨面,那算得上是好小伙啦。一开始觉得这工作真好,在农村来说对象找个有技术的可知足了。这叫“两半户”,最吃香。一结婚才知道,他那工作就不像想象中的样子,一天天起早贪晚,忙忙碌碌,没有一天在家好好休息过。
“有一次他下乡维修,我在家包饺子等他,给他打电话他就说一会儿就回来,一等就是大半夜。等他回来我的气不打一处来,就问他你说的一会儿怎么这么长时间啊?可葛春笑呵呵地说你说咱这儿哪有正经道啊,半夜三更地不走迷路这都是最好的了,这时候回来都是早的。我想想也是,咱这地方牲口踩出的路人就码着走,一阵大风就没了。后来葛春说不干啥的话明天上班有活儿的话骑马去。我说那可不中,咱家种地、拉车全靠这马呢,你给骑趴蛋了咋整。他笑笑没说啥。后来一天天的,我看他太辛苦啦,说你想骑就骑吧。
第一次骑马去拆避雷器,马身上驮着拉杆、脚扣子、安全带,头一次驮这东西,拉杆在马身上晃来晃去,这马就毛愣啦,给他从马身上一下掀下来,他就背过气去了。有人招呼我“大嫂啊,不好啦!我大哥骑马摔死啦!”我当时一听,两腿发软,动弹不了啦。后来邻居、我们家孩子、还有孩子他老叔把他送到甘旗卡医院,等他醒来还说:“不行,我得马上回去,活儿没干完呢。”
记得今年5月的一天,下小雨。马家有3户没电。他拿着工具骑着马就走。到了晚间他还没回来,按说往返四五个小时的路程早该回来了。眼看半夜了,我急呀。就在这时他来电话了,说:“我迷坨子了(在沙漠中迷路)。”我当时一听,哎呀妈呀,怎么还迷坨子了呢。亲戚邻居找了10多人,顺着路找啊。12点多了,儿子在半路上找到了他,他蹲在地上抽烟呢。当时儿子就哭了。我说别干了,你都这么大岁数了,一天天总跟你提心吊胆的。他说他就没想过不干这事。
记者想与葛春一起走一走他平常工作时走的路。他老伴说还是别走了,真要是走到下个屯,得半夜才能回来。后来说咱们先坐越野车,车开到哪儿算哪儿,进不去了我们再步行。
走了三五分钟的样子,越野车就在沙坨子上打滑,只好下车。视线的尽头依然是茫茫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