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健:一个自学成才的技术干部
2006-11-01 16:46:32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A-
A+
电力18讯: 2004年10月28日,这在浙江省宁海电力发展史上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宁波电业局率先在全省开展的110千伏变电所属地代管改革,宁海境内7座110千伏变电所属地代管签约暨宁海供电局变电运行工区成立挂牌仪式,在这一天隆重举行。随110千伏变电所代管的原宁波运行工区宁海变电合运班同时归属宁海供电局,合运班中的王敏健被任命为宁海供电局变电运行工区副主任,主要负责运行技术管理。
今年35岁的王敏健,1992年在建设宁海220千伏跃龙变时,土地征用招工进了宁波电业局,毕业于宁海技校机电专业的他,进单位后被分配在220千伏跃龙变当运行值班工。那么,他是怎样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值班员走到今天负责技术管理工区副主任岗位的呢?他说:“是干一行必须专一行的那份不服输的犟劲,是自己对变电运行工作的热爱,使我在多年的变电运行工作中有了那一份驾轻就熟的成功感”。
三年成为值长
王敏健参加工作之初,面对变电所内各种错综复杂的仪表和设备,与自己所学的机电专业除了电气知识外,可谓是风马牛不相及。这使他认识到要立足变电运行岗位,必须增长自己的变电专业知识,他一边实践一边向师傅们认真求教;一边通过自学提高自己的文化专业知识,很快获得了大专学历。随着对变电运行工作的渐渐了解,使他感受到变电运行工作的责任重大,熟悉每一台运行设备、读懂每一只仪表和每盏指示灯,是保证运行安全最起码需要掌握的基础技术。
1995年,宁波变电运行工区在和王敏健同时进单位的这批运行人员中,选拔220千伏变电运行值长,通过应知应会考核,王敏健以优异的专业知识和出色实际操作成绩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宁波变电运行工区最年轻的220千伏变电值长之一。从参加变电工作到担任值长,王敏健仅用了3年时间。2001年,他又被委任以110千伏历洋变所长。2002年9月,宁海所在地的110千伏变电所技改后全部实现了无人值班化,王敏健和他的同事们都转入了宁海集控站,他被任命负责技术专职。
没有弄不懂的技术
宁海变电运行工区成立后,王健敏负责技术管理。过去他所接触的都是110千伏、220千伏变电所,110千伏属地代管后,工区不但要承担7座110千伏变电所的运行管理,还要承担宁海供电局原有的7座35千伏变电所运行管理任务。虽说35千伏变电技术低于110千伏,但由于各变电所的设备不同,投入运行年份的不同,在技术管理上不可能千篇一律。王健敏亲自到各变电所,逐个熟悉和摸清各变电所的设备状况,仔细核对图纸,更正图实误差,使所有变电所的设备及缺陷做到心中有数。
去年下半年,110千伏黄坛变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一台手车式35千伏开关无法拉合,打电话给王敏健。王敏健心里有底,是那种型号的手车式开关一只卡件原始设计上的不合理,长期运行后机械磨损易发生卡死故障,他在电话里指导现场操作人员如何排除故障后,王敏健就这一型号手车式开关设计缺陷的改正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王敏健认为变电运行的基本运行技术原理是一样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各变电所的投产有早有晚,各所的设备型号不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需要不断跟进的是新的变电技术的知识。过去有人值班跟现在无人、少人值班,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任何科技进步,无论如何自动化、现代化,最终还得由人来操作和管理,如果说“学海无涯”指的是一个人学无止境的话;那么,钻研技术也同样无涯,一个人只要能下功夫刻苦去钻研,没有弄不懂和掌握不了自己这一行的技术。
如今,宁海境内现有的7座110千伏变电所、7座35千伏变电所,所有的设备都清晰地烙刻在王敏健的脑海里,无论是检修人员在检修中遇到技术上的难题,还是操作人员在操作中遇到问题,只要询问王敏健,他总能准确为你提供解决难题的方法。有人说过“王敏健不但在运行技术上熟练全面,对变电设备的优劣也同样了如指掌。他现在对35千伏变电所设备的了解,比我们多年在35千伏变电所值班的人员还精通”。
众人拾柴火焰高
俗话说“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变电运行管理在电网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管理,变电运行的安全与否关系到社会和谐与经济的发展,可靠的变电技术装备是变电运行安全的重要基础之一,而技术上的可靠需要管理人员对技术的掌握和熟悉,操作的熟练和尽量减少操作上的差错,是技术上保证变电运行安全的基础。技术管理说到底是人的管理,人的因素决定着变电运行的安全与否。
王敏健十分清楚这一点,把自己掌握的技术无私传授给大家,使每一个变电运行工熟悉和熟练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把宁海变电运行工区建成技术人才济济,管理一流的变电工区,是王敏健与工区这些年来一直<
今年35岁的王敏健,1992年在建设宁海220千伏跃龙变时,土地征用招工进了宁波电业局,毕业于宁海技校机电专业的他,进单位后被分配在220千伏跃龙变当运行值班工。那么,他是怎样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值班员走到今天负责技术管理工区副主任岗位的呢?他说:“是干一行必须专一行的那份不服输的犟劲,是自己对变电运行工作的热爱,使我在多年的变电运行工作中有了那一份驾轻就熟的成功感”。
三年成为值长
王敏健参加工作之初,面对变电所内各种错综复杂的仪表和设备,与自己所学的机电专业除了电气知识外,可谓是风马牛不相及。这使他认识到要立足变电运行岗位,必须增长自己的变电专业知识,他一边实践一边向师傅们认真求教;一边通过自学提高自己的文化专业知识,很快获得了大专学历。随着对变电运行工作的渐渐了解,使他感受到变电运行工作的责任重大,熟悉每一台运行设备、读懂每一只仪表和每盏指示灯,是保证运行安全最起码需要掌握的基础技术。
1995年,宁波变电运行工区在和王敏健同时进单位的这批运行人员中,选拔220千伏变电运行值长,通过应知应会考核,王敏健以优异的专业知识和出色实际操作成绩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宁波变电运行工区最年轻的220千伏变电值长之一。从参加变电工作到担任值长,王敏健仅用了3年时间。2001年,他又被委任以110千伏历洋变所长。2002年9月,宁海所在地的110千伏变电所技改后全部实现了无人值班化,王敏健和他的同事们都转入了宁海集控站,他被任命负责技术专职。
没有弄不懂的技术
宁海变电运行工区成立后,王健敏负责技术管理。过去他所接触的都是110千伏、220千伏变电所,110千伏属地代管后,工区不但要承担7座110千伏变电所的运行管理,还要承担宁海供电局原有的7座35千伏变电所运行管理任务。虽说35千伏变电技术低于110千伏,但由于各变电所的设备不同,投入运行年份的不同,在技术管理上不可能千篇一律。王健敏亲自到各变电所,逐个熟悉和摸清各变电所的设备状况,仔细核对图纸,更正图实误差,使所有变电所的设备及缺陷做到心中有数。
去年下半年,110千伏黄坛变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一台手车式35千伏开关无法拉合,打电话给王敏健。王敏健心里有底,是那种型号的手车式开关一只卡件原始设计上的不合理,长期运行后机械磨损易发生卡死故障,他在电话里指导现场操作人员如何排除故障后,王敏健就这一型号手车式开关设计缺陷的改正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王敏健认为变电运行的基本运行技术原理是一样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各变电所的投产有早有晚,各所的设备型号不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需要不断跟进的是新的变电技术的知识。过去有人值班跟现在无人、少人值班,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任何科技进步,无论如何自动化、现代化,最终还得由人来操作和管理,如果说“学海无涯”指的是一个人学无止境的话;那么,钻研技术也同样无涯,一个人只要能下功夫刻苦去钻研,没有弄不懂和掌握不了自己这一行的技术。
如今,宁海境内现有的7座110千伏变电所、7座35千伏变电所,所有的设备都清晰地烙刻在王敏健的脑海里,无论是检修人员在检修中遇到技术上的难题,还是操作人员在操作中遇到问题,只要询问王敏健,他总能准确为你提供解决难题的方法。有人说过“王敏健不但在运行技术上熟练全面,对变电设备的优劣也同样了如指掌。他现在对35千伏变电所设备的了解,比我们多年在35千伏变电所值班的人员还精通”。
众人拾柴火焰高
俗话说“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变电运行管理在电网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管理,变电运行的安全与否关系到社会和谐与经济的发展,可靠的变电技术装备是变电运行安全的重要基础之一,而技术上的可靠需要管理人员对技术的掌握和熟悉,操作的熟练和尽量减少操作上的差错,是技术上保证变电运行安全的基础。技术管理说到底是人的管理,人的因素决定着变电运行的安全与否。
王敏健十分清楚这一点,把自己掌握的技术无私传授给大家,使每一个变电运行工熟悉和熟练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把宁海变电运行工区建成技术人才济济,管理一流的变电工区,是王敏健与工区这些年来一直<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