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黄马甲”守护巢城千万家
2006-11-01 17:28:33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A-
A+
电力18讯: “天与人间作画图,南谯曾说小姑苏,登高四望皆奇绝,三面青山一面湖。”安徽巢湖市是座依山傍水、钟敏灵秀的小城,地域宽阔,各业繁盛。刚组建1年多的巢湖供电公司配电工区承担着8万多户居民、20多平方公里区域、200多公里低压线路、300多台公用变压器、50多台高压设备、20000多只电表箱的安全运行和故障抢修任务。今年5月,工区针对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行动快的抢修工作实际,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抽调23名精干力量,以抢修班为主体,组建了 黄马甲 抢修突击队,倾力打造“光明黄马甲”供电抢修服务品牌。六个多月里,这支队伍共出动车辆948次、人员1200多次;抢修设备故障28次、居民用电故障1308次;安装分时电表3900块、更换器材300多件。他们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供电服务”十项承诺”》,24小时全天候实施抢修,保供电,送光明,赢得了巢城用电客户的广泛赞誉。今年9月,这个光荣的集体被共青团安徽省委、安徽省电力公司联合授予“安徽省青年文明号”。
有了这支“黄马甲”抢修服务队,巢湖这座美丽的小城白天洋溢着欢歌笑语,夜晚则更加璀璨夺目。
成绩的取得,不仅凝聚着抢修人员的汗水和心血,更是配电工区推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结晶。
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思想境界
城区配电抢修是一项冬天一身汗、夏天一身水的工作,内容繁杂,任务繁重。6月份,工区班子针对今年迎峰度夏严峻形势,充分认识到,要想调动好每一个突击队员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好队伍的整体突击作用,就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思想境界;只有始终保持崇高的思想境界,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抢修工作中去,才能诚心诚意地为用户服务,为人民服务。为此,工区扎扎实实地开展好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一是坚持定期每月一次集中上“政治大课”。六个月共集中100多人次学习了国网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服务理念和大政方针。工区党支部采取分类指导的方法,班子成员把系统理论进行认真梳理,先学一步,然后组织召开专门会议,再对全体员工释疑解惑,使正确的工作理念牢牢扎根在每位员工的心坎里。二是坚持班组学习交流。结合“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工区四个班组每月组织一次学习交流活动。他们把班组学习园地办成学习交流的平台,六个月里共刊出了50多篇班组成员撰写的学习心得、工作体会“短板”反思文章,做到学习互动、知识和经验共享;以上级要求开展班组非专业学习为契机,组织班组讨论会,每次讨论会,大家都积极发言,纷纷表态,决心要在“黄马甲”抢修队伍里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三是坚持实际政治责任学习。工区明确要求员工们在实际行动中要体现岗位责任,通过每个人的努力,最终实现”发展公司,服务社会“的企业责任目标。今年以来,在开展”爱心活动“中,他们100多次为军烈属孤寡老人五保户提供义务服务,语言文明,举止文明,善后文明,不喝一杯茶,不抽一支烟,不怠一点工。
有形或无形的思想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全体突击队员的思想境界,他们的理论水平提高了,责任感、使命感增强了。1名突击队员撰写的《如何开展“八荣八耻”教育》论文在公司工会组织的有奖征文中获奖,10余篇反映工区员工新精神面貌的新闻报道分别被地市级报刊登载。抢修人员流血流汗不叫苦不叫累不叫疼,从一而终,5000多次的故障抢修按时到达、认真排故、保质保量。7月中旬,1名突击队员连续加班加点,连孩子生病住院都顾不上照料;7月下旬有2次夜间抢修,当值驾驶员驱车来回几十趟次接送人员、运送材料,劳累成疾也没吭一声。8月初的一天,深夜一点多钟,通往市政府一条线路断线,而市政府第二天八点安排了一个重要会议。接到通知,6名突击队员在深夜两点及时赶往故障地,他们一直干到早上七点多钟,保证了市政府会议如期顺利召开。
加强技术,努力提高抢修水平
水火无情电更无情,与电打交道需要过硬的技能水平。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工区按照班组建设”四个一“活动的要求,建立了一组有针对性、实用的班组培训试题库,全面开展一线职工的安全教育和业务培训,认真检测每一个职工的岗位业务水平和安全素质。
一是积极营造学技术,懂技术,用技术的良好环境。工区先后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为4名突击队员的科技知识学习和培训创造条件,对30多人次进行了城网故障查找方法、城网倒闸操作、城网配电线路施工验收培训。二是坚持每周召开一次运行分析会,详细分析制定了运行分析、负荷调整、红外线测试等防范措施,对城区配网1700多个故障点进行认真<
有了这支“黄马甲”抢修服务队,巢湖这座美丽的小城白天洋溢着欢歌笑语,夜晚则更加璀璨夺目。
成绩的取得,不仅凝聚着抢修人员的汗水和心血,更是配电工区推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结晶。
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思想境界
城区配电抢修是一项冬天一身汗、夏天一身水的工作,内容繁杂,任务繁重。6月份,工区班子针对今年迎峰度夏严峻形势,充分认识到,要想调动好每一个突击队员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好队伍的整体突击作用,就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思想境界;只有始终保持崇高的思想境界,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抢修工作中去,才能诚心诚意地为用户服务,为人民服务。为此,工区扎扎实实地开展好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一是坚持定期每月一次集中上“政治大课”。六个月共集中100多人次学习了国网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服务理念和大政方针。工区党支部采取分类指导的方法,班子成员把系统理论进行认真梳理,先学一步,然后组织召开专门会议,再对全体员工释疑解惑,使正确的工作理念牢牢扎根在每位员工的心坎里。二是坚持班组学习交流。结合“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工区四个班组每月组织一次学习交流活动。他们把班组学习园地办成学习交流的平台,六个月里共刊出了50多篇班组成员撰写的学习心得、工作体会“短板”反思文章,做到学习互动、知识和经验共享;以上级要求开展班组非专业学习为契机,组织班组讨论会,每次讨论会,大家都积极发言,纷纷表态,决心要在“黄马甲”抢修队伍里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三是坚持实际政治责任学习。工区明确要求员工们在实际行动中要体现岗位责任,通过每个人的努力,最终实现”发展公司,服务社会“的企业责任目标。今年以来,在开展”爱心活动“中,他们100多次为军烈属孤寡老人五保户提供义务服务,语言文明,举止文明,善后文明,不喝一杯茶,不抽一支烟,不怠一点工。
有形或无形的思想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全体突击队员的思想境界,他们的理论水平提高了,责任感、使命感增强了。1名突击队员撰写的《如何开展“八荣八耻”教育》论文在公司工会组织的有奖征文中获奖,10余篇反映工区员工新精神面貌的新闻报道分别被地市级报刊登载。抢修人员流血流汗不叫苦不叫累不叫疼,从一而终,5000多次的故障抢修按时到达、认真排故、保质保量。7月中旬,1名突击队员连续加班加点,连孩子生病住院都顾不上照料;7月下旬有2次夜间抢修,当值驾驶员驱车来回几十趟次接送人员、运送材料,劳累成疾也没吭一声。8月初的一天,深夜一点多钟,通往市政府一条线路断线,而市政府第二天八点安排了一个重要会议。接到通知,6名突击队员在深夜两点及时赶往故障地,他们一直干到早上七点多钟,保证了市政府会议如期顺利召开。
加强技术,努力提高抢修水平
水火无情电更无情,与电打交道需要过硬的技能水平。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工区按照班组建设”四个一“活动的要求,建立了一组有针对性、实用的班组培训试题库,全面开展一线职工的安全教育和业务培训,认真检测每一个职工的岗位业务水平和安全素质。
一是积极营造学技术,懂技术,用技术的良好环境。工区先后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为4名突击队员的科技知识学习和培训创造条件,对30多人次进行了城网故障查找方法、城网倒闸操作、城网配电线路施工验收培训。二是坚持每周召开一次运行分析会,详细分析制定了运行分析、负荷调整、红外线测试等防范措施,对城区配网1700多个故障点进行认真<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