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晚霞格外红――记江苏省东台市供电夕阳红艺术团团长袁世琪
2006-11-03 09:42:22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A-
A+
电力18讯: “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画出了锦绣江南鱼米乡……”
10月25日,东台市东关社区举办的庆重阳大型文艺演出中,一曲精彩的现代京剧《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演唱韵味十足、声情并茂,博得全场热烈的掌声。演唱者便是东台市供电公司夕阳红艺术团团长袁世琪。演出结束后,我们到他家进行了采访。只见房间墙壁上挂着许多书法作品,书橱里排满了各类书籍,钢琴、手风琴、二胡、月琴等乐器摆放在显眼的位置,主人的喜好和特长就这样显现了出来。看着面前的老袁,比他65岁的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从其充满自信、乐观的脸上,让人难以相信这曾是一位癌症病人。
走出病房
1997年年末,56岁的袁世琪突然感觉身体不适,在东台人民医院做完检查后,放到他家人面前的是一张食道癌中期的诊断书。一向做事风风火火、乐观向上的老袁也懵了,但他很快调整了心态,坦然面对这悄然而至的病魔,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1998年元旦,袁世琪住进了上海胸科医院。手术前一个星期,与他同病房的患者愁眉不展、唉声叹气,而他则乐呵呵地闲不住,每天清晨都要到医院花园里跑步,以至于几次回住院部时,门卫不让进,说他不像是个癌症病患者。就这样,袁世琪带着乐观的心情进了手术室。尽管是三切口的大手术,但袁世琪术后身体恢复很快,14天后便走出了病房。其乐观的心态也深深感染着同室的病友。
手术成功后,袁世琪心情格外激动,看天,天更蓝;看地,地更美;看花,花更鲜;看人,人更亲。他感到活着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他从内心深处感激公司为他治病提供了条件,感激家人、领导、同事对他的关心和祝福。他默默地念叨着:我要战胜病魔,不让自己成为别人的累赘,还要尽最大努力为别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乐在其中
动完手术后,袁世琪处在病休中,很少在单位露面,但是该公司工会要搞文艺活动,工会武高义主席第一个想到的还是他,因为他一直是公司的文艺骨干,曾经策划组织过多次大型文艺活动。袁世琪也从不拿自己是病人作借口而拒绝,只要公司需要,他总是尽力将事情做好。另外,该公司的一些退休老同志只要到公司参加娱乐活动,不见袁世琪的面就“吵”着让他快过来,给他们上音乐课。袁世琪也从不推托,像手术前一样,与老同志们一起吹拉弹唱,打得火热。在忙碌中,袁世琪好像把自己的病忘了,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病,他觉得自己还能为大伙做点事,真好!
2001年,袁世琪办理了退休手续,但仍然退而不休,在公司所有退休职工的推举下,担任了夕阳红艺术团团长。从此,他更加热衷于组织公司退休职工的演出活动并担任导演。
2004年,袁世琪组织排练并指挥的公司大型老年秧歌队、腰鼓队在盐城市鸿鹰秧歌健身大赛中双双荣获一等奖,成为东台市唯一获此珠荣的单位。
2005年重阳节,袁世琪策划排练了在当地具有开先河意义的激情广场演出晚会,给东台市民留下了深刻印象。红色地毯铺就的广场上,以“祝福祖国”为主题背景的巨幅彩色画板高高悬挂,他指挥着由公司退休老同志和部分在职职工组成的红、黄、白三个方阵演出,《四渡赤水》、《春天的故事》等歌曲领唱、和唱、重唱、对唱大方而得体,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不断,这次活动的报道很快就见诸于《新华日报》、《中国电力报》等多家媒体。
2006年,在创建“和谐社会”活动中,他多次带领东台市民乐团到全市各社区、福利院义务演出,为抗战英雄演唱革命歌曲,义务为公司员工家庭喜事助兴演唱已达30多场次。今年还参加了盐城供电公司建企30周年文艺演出节目创作,在举办的书画作品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如今,65岁的袁世琪还是东台市老年艺术团导演、百人腰鼓队、百人秧歌队总负责兼艺术总监,经常组织策划东台市退休职工百人合唱团,百人秧歌队、百人腰鼓队参加市里的重大活动演出。
关爱生命
动完手术后,袁世琪不仅对自己的健康更为关注,而且尽力为他人健康着想。他积极协助公司退管会的负责人为退休职工做好服务,除了组织大家广泛开展文艺活动外,还积极开展体育活动,教他们打太极拳、练气功等。此外.他还广泛涉猎保健知识,从报刊上剪贴、复印、装订了170份厚厚的(祝您健康)资料,向公司退休职工每人发放一份,让老同志们科学保健有依据。退休后回到上海、无锡等地的老职工们收到袁世琪寄去的健康资料,都非常感动,他们也把自己的保健经验邮寄给他共同交流。
袁世琪常给同事和朋友们现身说法谈养生经,解思想疙瘩。有的老职工看到现在在职的年轻人工资比自己高,心理不平衡,有时发发牢骚。袁世<
10月25日,东台市东关社区举办的庆重阳大型文艺演出中,一曲精彩的现代京剧《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演唱韵味十足、声情并茂,博得全场热烈的掌声。演唱者便是东台市供电公司夕阳红艺术团团长袁世琪。演出结束后,我们到他家进行了采访。只见房间墙壁上挂着许多书法作品,书橱里排满了各类书籍,钢琴、手风琴、二胡、月琴等乐器摆放在显眼的位置,主人的喜好和特长就这样显现了出来。看着面前的老袁,比他65岁的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从其充满自信、乐观的脸上,让人难以相信这曾是一位癌症病人。
走出病房
1997年年末,56岁的袁世琪突然感觉身体不适,在东台人民医院做完检查后,放到他家人面前的是一张食道癌中期的诊断书。一向做事风风火火、乐观向上的老袁也懵了,但他很快调整了心态,坦然面对这悄然而至的病魔,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1998年元旦,袁世琪住进了上海胸科医院。手术前一个星期,与他同病房的患者愁眉不展、唉声叹气,而他则乐呵呵地闲不住,每天清晨都要到医院花园里跑步,以至于几次回住院部时,门卫不让进,说他不像是个癌症病患者。就这样,袁世琪带着乐观的心情进了手术室。尽管是三切口的大手术,但袁世琪术后身体恢复很快,14天后便走出了病房。其乐观的心态也深深感染着同室的病友。
手术成功后,袁世琪心情格外激动,看天,天更蓝;看地,地更美;看花,花更鲜;看人,人更亲。他感到活着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他从内心深处感激公司为他治病提供了条件,感激家人、领导、同事对他的关心和祝福。他默默地念叨着:我要战胜病魔,不让自己成为别人的累赘,还要尽最大努力为别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乐在其中
动完手术后,袁世琪处在病休中,很少在单位露面,但是该公司工会要搞文艺活动,工会武高义主席第一个想到的还是他,因为他一直是公司的文艺骨干,曾经策划组织过多次大型文艺活动。袁世琪也从不拿自己是病人作借口而拒绝,只要公司需要,他总是尽力将事情做好。另外,该公司的一些退休老同志只要到公司参加娱乐活动,不见袁世琪的面就“吵”着让他快过来,给他们上音乐课。袁世琪也从不推托,像手术前一样,与老同志们一起吹拉弹唱,打得火热。在忙碌中,袁世琪好像把自己的病忘了,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病,他觉得自己还能为大伙做点事,真好!
2001年,袁世琪办理了退休手续,但仍然退而不休,在公司所有退休职工的推举下,担任了夕阳红艺术团团长。从此,他更加热衷于组织公司退休职工的演出活动并担任导演。
2004年,袁世琪组织排练并指挥的公司大型老年秧歌队、腰鼓队在盐城市鸿鹰秧歌健身大赛中双双荣获一等奖,成为东台市唯一获此珠荣的单位。
2005年重阳节,袁世琪策划排练了在当地具有开先河意义的激情广场演出晚会,给东台市民留下了深刻印象。红色地毯铺就的广场上,以“祝福祖国”为主题背景的巨幅彩色画板高高悬挂,他指挥着由公司退休老同志和部分在职职工组成的红、黄、白三个方阵演出,《四渡赤水》、《春天的故事》等歌曲领唱、和唱、重唱、对唱大方而得体,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不断,这次活动的报道很快就见诸于《新华日报》、《中国电力报》等多家媒体。
2006年,在创建“和谐社会”活动中,他多次带领东台市民乐团到全市各社区、福利院义务演出,为抗战英雄演唱革命歌曲,义务为公司员工家庭喜事助兴演唱已达30多场次。今年还参加了盐城供电公司建企30周年文艺演出节目创作,在举办的书画作品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如今,65岁的袁世琪还是东台市老年艺术团导演、百人腰鼓队、百人秧歌队总负责兼艺术总监,经常组织策划东台市退休职工百人合唱团,百人秧歌队、百人腰鼓队参加市里的重大活动演出。
关爱生命
动完手术后,袁世琪不仅对自己的健康更为关注,而且尽力为他人健康着想。他积极协助公司退管会的负责人为退休职工做好服务,除了组织大家广泛开展文艺活动外,还积极开展体育活动,教他们打太极拳、练气功等。此外.他还广泛涉猎保健知识,从报刊上剪贴、复印、装订了170份厚厚的(祝您健康)资料,向公司退休职工每人发放一份,让老同志们科学保健有依据。退休后回到上海、无锡等地的老职工们收到袁世琪寄去的健康资料,都非常感动,他们也把自己的保健经验邮寄给他共同交流。
袁世琪常给同事和朋友们现身说法谈养生经,解思想疙瘩。有的老职工看到现在在职的年轻人工资比自己高,心理不平衡,有时发发牢骚。袁世<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