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乔有个“张思德”
2006-11-06 08:57:08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A-
A+
电力18讯: 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著作中高度评价烧木炭的八路军战士张思德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忘我奉献的崇高精神,而在杰出外交家乔冠华故里,有一位名为张士德的老党员、退休供电职工,修补村路,维修电路,乐为乡邻献爱心,好事做了一桩又一桩,村民们夸他是“咱们村里的‘张思德’”。重阳节前夕的一个双休日,我们寻访了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
在江苏建湖庆丰段204国道南侧东乔村新沟组,稻穗飘香、绿水环绕的田野上,一套三间两厨的玲珑农舍,便是张士德老两口颐养天年的温馨家园。今年72岁的张老,精神矍铄,身板硬朗,话音洪亮,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起码要年轻10岁。退休前,他是建湖县供电局用电营业班班长,平时在单位努力工作,星期天常常回来为村民服务。退休后,回老家定居。
农村人,左邻右舍,开了门就是一大家子,下地干活,邻里串门,问候交流,都是极直率和友善的。老党员张士德和村民们打成一片,别人有喜事,他高兴,别人有困难,他尽力帮助。农村电工人手少,管理范围广,村民们家里出了用电故障,有时往往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排除,于是就请张士德这位吃过30多年“电饭”的老师傅去帮个忙。无论白天黑夜,严冬酷暑,只要有人来找,张老就背上工具包,立即出发,有求必应,从不推诿,凭着他多年的电工实践技能和经验,每次“出诊”,总是人到“病”除,妙手回春,给村民们重新送来光明,新沟组50多户人家,40多户接受过他的电气维修服务,而且好多户多次请他服务。为了更好地帮助村民们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张老自费购齐了维修电气所必须的工具,还购买了螺丝、胶布、电线等常用材料,以便村民们需求时,随时拿得出,打得响。一个月前的一天清晨,一位六、七十岁的徐姓老爹爹家里电路坏了,稻子脱粒,急要用电,到处找不着电工,听人说东乔有个热心的老电工“自愿者”,情急之中,从6华里以外的邻村吉家庄一路寻来,请张老去前去帮忙。徐爹爹讲明来意后,张老二话没说,立即带上工具包,跨上自行车就跟着他走。在现场,张老仔细检查,很快查出故障点是在屋西汕墙瓷瓶线旁,串在管子里的电线上。张老登高操作,换上自带的新导线,徐家的电灯很快亮了,电机转了,脱粒机里又喷吐出清香四溢的稻粒,徐爹爹和家人脸上展开了灿烂的笑容。看着忙乎了半天,汗流满面的张老,徐爹爹很不过意,一定要招待他吃饭,他真诚地说:“庄户人,收稻如救火,不要破费时间和经济了,乡里乡亲的,帮个忙,没什么!”话毕,登上自行车就回家去。
张老不仅义务为村民装灯、维修电路,而且处处做维护群众安全用电的有心人,平时走路、散步,他都要看看供电线路是否正常、安全,每每看到新冒出来的树头对电力线路会有影响时,就招呼其他几位常和他一起玩的退休职工老哥老弟,找来钢锯,扛来竹梯,几老汉奋力合作,把对电力线路可能产生的障碍消除在早期。今年春季,麦子扬花时节,一场暴风雨后,村里供电线路受损,全村50多户人家失电,张老主动帮助东乔村巡线,沿着380伏低压供电线路,对线路和线杆挨个检查,在雨后潮湿的庄稼地里,一直走了3里多路,仅用一个小时,终于在新沟庄居民点后面的一根电杆上找到症结所在,喊来电工爬上电杆换去滑落下来的瓷瓶。由于张老的参与,缩短了故障的查找时间,全村提前恢复了正常用电。
平时,张士德总是在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能否尽自己的所能,再为群众做点什么呢?于是,他又把目标瞄准了“疏河补路”这一与村民利益最贴近的好事来做。他看到周围的河道里,繁衍极快的水葫芦挤满水面,污染水源。他登上借来的水泥船,一叉一叉地把这些水葫芦捞上船,再运到岸边,作绿肥用。捞水葫芦,清理河道是个很重的活儿,每次作业,张老都把浑身弄得泥猴似的,老伴心疼他,叫他不要自找苦吃了。他却笑着说:“ 看到家家门前的河水那么清、那么蓝,人们用水多舒心,居住环境多优美,苦点累点,值!”
张老家西南边有一条2华里多的村路,是新沟通往古基寺集镇的必经之路,坑坑洼洼,杂草丛生,村民们出行、孩子们上学,都有不便,人们骑摩托车,稍有不慎,就会摔倒。张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立即行动起来,整天推着后座架有竹篓的自行车,河边、路旁、垃圾堆里,到处捡废砖和煤渣,又找来铁锤,把砖头敲碎,把路面破损处挖掉,填上煤渣和碎砖,然后用自制的小型铁夯把路面夯实,再铺上路面砖。道路修好后,张老又忙着给它铲除杂草,精心维护,一年四季,暑往冬来,老人不知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用老愚公的精神把这条村路打理得平平整整,让村里大人小孩走在上面感觉舒畅、自在,赏心悦目。现在,老人每天清晨散步,身上都带着微型铲刀,随时清除路上新长出来的杂草。
走在这条不寻常的村路上,张老不时地扒开路旁草堆,我们看到里面都隐藏着他的“秘密武器”――留着日后修路用的碎转和煤渣,不禁打心眼里佩服这位新时代的“张思德”。 (孙晖 邱和义 卢红梅)
在江苏建湖庆丰段204国道南侧东乔村新沟组,稻穗飘香、绿水环绕的田野上,一套三间两厨的玲珑农舍,便是张士德老两口颐养天年的温馨家园。今年72岁的张老,精神矍铄,身板硬朗,话音洪亮,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起码要年轻10岁。退休前,他是建湖县供电局用电营业班班长,平时在单位努力工作,星期天常常回来为村民服务。退休后,回老家定居。
农村人,左邻右舍,开了门就是一大家子,下地干活,邻里串门,问候交流,都是极直率和友善的。老党员张士德和村民们打成一片,别人有喜事,他高兴,别人有困难,他尽力帮助。农村电工人手少,管理范围广,村民们家里出了用电故障,有时往往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排除,于是就请张士德这位吃过30多年“电饭”的老师傅去帮个忙。无论白天黑夜,严冬酷暑,只要有人来找,张老就背上工具包,立即出发,有求必应,从不推诿,凭着他多年的电工实践技能和经验,每次“出诊”,总是人到“病”除,妙手回春,给村民们重新送来光明,新沟组50多户人家,40多户接受过他的电气维修服务,而且好多户多次请他服务。为了更好地帮助村民们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张老自费购齐了维修电气所必须的工具,还购买了螺丝、胶布、电线等常用材料,以便村民们需求时,随时拿得出,打得响。一个月前的一天清晨,一位六、七十岁的徐姓老爹爹家里电路坏了,稻子脱粒,急要用电,到处找不着电工,听人说东乔有个热心的老电工“自愿者”,情急之中,从6华里以外的邻村吉家庄一路寻来,请张老去前去帮忙。徐爹爹讲明来意后,张老二话没说,立即带上工具包,跨上自行车就跟着他走。在现场,张老仔细检查,很快查出故障点是在屋西汕墙瓷瓶线旁,串在管子里的电线上。张老登高操作,换上自带的新导线,徐家的电灯很快亮了,电机转了,脱粒机里又喷吐出清香四溢的稻粒,徐爹爹和家人脸上展开了灿烂的笑容。看着忙乎了半天,汗流满面的张老,徐爹爹很不过意,一定要招待他吃饭,他真诚地说:“庄户人,收稻如救火,不要破费时间和经济了,乡里乡亲的,帮个忙,没什么!”话毕,登上自行车就回家去。
张老不仅义务为村民装灯、维修电路,而且处处做维护群众安全用电的有心人,平时走路、散步,他都要看看供电线路是否正常、安全,每每看到新冒出来的树头对电力线路会有影响时,就招呼其他几位常和他一起玩的退休职工老哥老弟,找来钢锯,扛来竹梯,几老汉奋力合作,把对电力线路可能产生的障碍消除在早期。今年春季,麦子扬花时节,一场暴风雨后,村里供电线路受损,全村50多户人家失电,张老主动帮助东乔村巡线,沿着380伏低压供电线路,对线路和线杆挨个检查,在雨后潮湿的庄稼地里,一直走了3里多路,仅用一个小时,终于在新沟庄居民点后面的一根电杆上找到症结所在,喊来电工爬上电杆换去滑落下来的瓷瓶。由于张老的参与,缩短了故障的查找时间,全村提前恢复了正常用电。
平时,张士德总是在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能否尽自己的所能,再为群众做点什么呢?于是,他又把目标瞄准了“疏河补路”这一与村民利益最贴近的好事来做。他看到周围的河道里,繁衍极快的水葫芦挤满水面,污染水源。他登上借来的水泥船,一叉一叉地把这些水葫芦捞上船,再运到岸边,作绿肥用。捞水葫芦,清理河道是个很重的活儿,每次作业,张老都把浑身弄得泥猴似的,老伴心疼他,叫他不要自找苦吃了。他却笑着说:“ 看到家家门前的河水那么清、那么蓝,人们用水多舒心,居住环境多优美,苦点累点,值!”
张老家西南边有一条2华里多的村路,是新沟通往古基寺集镇的必经之路,坑坑洼洼,杂草丛生,村民们出行、孩子们上学,都有不便,人们骑摩托车,稍有不慎,就会摔倒。张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立即行动起来,整天推着后座架有竹篓的自行车,河边、路旁、垃圾堆里,到处捡废砖和煤渣,又找来铁锤,把砖头敲碎,把路面破损处挖掉,填上煤渣和碎砖,然后用自制的小型铁夯把路面夯实,再铺上路面砖。道路修好后,张老又忙着给它铲除杂草,精心维护,一年四季,暑往冬来,老人不知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用老愚公的精神把这条村路打理得平平整整,让村里大人小孩走在上面感觉舒畅、自在,赏心悦目。现在,老人每天清晨散步,身上都带着微型铲刀,随时清除路上新长出来的杂草。
走在这条不寻常的村路上,张老不时地扒开路旁草堆,我们看到里面都隐藏着他的“秘密武器”――留着日后修路用的碎转和煤渣,不禁打心眼里佩服这位新时代的“张思德”。 (孙晖 邱和义 卢红梅)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