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境线边的农电所长
2006-11-10 17:18:27 来源:国家电网报
A-
A+
电力18讯: 高万红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县同俄罗斯接壤,东宁农电局担负着中俄边境附近村屯的供电任务。李培玉就在这个农电局所属的一个国境线边上的农电所任所长。
李培玉工作的大肚川镇,位于中俄边境线边上,用电客户大多沿边境线分布,与俄罗斯隔瑚布图河相望。大肚川镇的烤烟业在全镇农业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每年烤烟烘烤前期,李培玉便将全所人员分成3个组,分别对全镇600多座新型烟炉的用电设施及线路进行全面的检修,及时消除隐患,确保烟农的用电安全。烤烟种植大户姚立昌去年种植烤烟10多垧,建了两座堆积式烤房,可是烟叶烘烤期已经到了,姚立昌还没有凑齐办理用电业务的费用,烤房接不上电,无法烤烟。一夜的功夫,姚立昌的嗓子便哑了。了解情况后,李培玉在半个小时内就准备好施工材料,带着几名电工来到姚立昌的烤烟地。他们挖坑立杆,架设了90多米的低压配电线路,解除了姚立昌的燃眉之急。
在大肚川镇的林海深处,有解放军某部的边防通信维护哨所。为保障哨所的正常用电,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风霜雨雪,只要哨所在用电上遇到了难题,李培玉就会马上带人赶赴现场。冬季到位于林海深处的哨所抢修,是对人精神和毅力的考验。刺骨的寒风,没膝的积雪,抢修人员稍有不慎就会陷入齐胸的雪窝里。即便在这种情况下,边防哨所用电从未出现过问题。
金厂村是离边境线不远的小村子。李培玉刚调到这里时,就马上走访客户。他发现在村外的野地里有一处简易的窝棚。当时离春节只有几天时间,天寒地冻的野外怎么会有人呢?李培玉试探着推开有些变形的木门,在不足10平方米的狭窄空间里,一位老人正蜷缩着身子,躺在一团破棉絮堆中。小棚子四处漏风,周围的墙上挂满了厚厚的白霜,棚顶上还有一个大豁口。那位老人眯着眼看着李培玉,没有理会。李培玉试着和他搭话,老人竟闭上了眼睛。同行的农电所职工告诉他,老人叫蓝柱,今年52岁,是村里的特困户。由于无经济来源,夏天他就在村里随便找个地方睡觉,冬天就躲在淘金民工留下来的破窝棚里。
“这样下去怎么行啊?”李培玉当天就把全所职工召集在一起商量,把农电所的仓库收拾一下,把蓝柱接过来住。说干就干,房子收拾好了,李培玉又拿钱给蓝柱买了两吨煤和一袋大米,把蓝柱接到农电所。蓝柱在这里一住就是五年,后来李培玉工作调动要离开时,蓝柱抓住李培玉的胳膊,哭着说:“李培玉,你真的要走啊?是你让我享福了……”
在大肚川的14个行政村里,仅有3个村和城镇公路相通,其他村屯的老百姓要到镇里买电,要换几趟车。来回一趟仅路费就得三四十元。李培玉了解到情况后,决定在全镇开展代购电服务,每年仅往返路费就能为客户节省6万多元。一位客户在给东宁农电局的表扬信中这样评价李培玉:“李培玉是个有血有肉的好兄弟。作为一位农电所长,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县同俄罗斯接壤,东宁农电局担负着中俄边境附近村屯的供电任务。李培玉就在这个农电局所属的一个国境线边上的农电所任所长。
李培玉工作的大肚川镇,位于中俄边境线边上,用电客户大多沿边境线分布,与俄罗斯隔瑚布图河相望。大肚川镇的烤烟业在全镇农业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每年烤烟烘烤前期,李培玉便将全所人员分成3个组,分别对全镇600多座新型烟炉的用电设施及线路进行全面的检修,及时消除隐患,确保烟农的用电安全。烤烟种植大户姚立昌去年种植烤烟10多垧,建了两座堆积式烤房,可是烟叶烘烤期已经到了,姚立昌还没有凑齐办理用电业务的费用,烤房接不上电,无法烤烟。一夜的功夫,姚立昌的嗓子便哑了。了解情况后,李培玉在半个小时内就准备好施工材料,带着几名电工来到姚立昌的烤烟地。他们挖坑立杆,架设了90多米的低压配电线路,解除了姚立昌的燃眉之急。
在大肚川镇的林海深处,有解放军某部的边防通信维护哨所。为保障哨所的正常用电,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风霜雨雪,只要哨所在用电上遇到了难题,李培玉就会马上带人赶赴现场。冬季到位于林海深处的哨所抢修,是对人精神和毅力的考验。刺骨的寒风,没膝的积雪,抢修人员稍有不慎就会陷入齐胸的雪窝里。即便在这种情况下,边防哨所用电从未出现过问题。
金厂村是离边境线不远的小村子。李培玉刚调到这里时,就马上走访客户。他发现在村外的野地里有一处简易的窝棚。当时离春节只有几天时间,天寒地冻的野外怎么会有人呢?李培玉试探着推开有些变形的木门,在不足10平方米的狭窄空间里,一位老人正蜷缩着身子,躺在一团破棉絮堆中。小棚子四处漏风,周围的墙上挂满了厚厚的白霜,棚顶上还有一个大豁口。那位老人眯着眼看着李培玉,没有理会。李培玉试着和他搭话,老人竟闭上了眼睛。同行的农电所职工告诉他,老人叫蓝柱,今年52岁,是村里的特困户。由于无经济来源,夏天他就在村里随便找个地方睡觉,冬天就躲在淘金民工留下来的破窝棚里。
“这样下去怎么行啊?”李培玉当天就把全所职工召集在一起商量,把农电所的仓库收拾一下,把蓝柱接过来住。说干就干,房子收拾好了,李培玉又拿钱给蓝柱买了两吨煤和一袋大米,把蓝柱接到农电所。蓝柱在这里一住就是五年,后来李培玉工作调动要离开时,蓝柱抓住李培玉的胳膊,哭着说:“李培玉,你真的要走啊?是你让我享福了……”
在大肚川的14个行政村里,仅有3个村和城镇公路相通,其他村屯的老百姓要到镇里买电,要换几趟车。来回一趟仅路费就得三四十元。李培玉了解到情况后,决定在全镇开展代购电服务,每年仅往返路费就能为客户节省6万多元。一位客户在给东宁农电局的表扬信中这样评价李培玉:“李培玉是个有血有肉的好兄弟。作为一位农电所长,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