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不走”的电工
2006-11-22 13:54:22 来源:国家电风报
A-
A+
电力18讯: 谢辉 黄彬
“这两天杨和平咋不上俺村来了,听说把他调到仲姓村了,俺村就想让他当电工!”11月14日,几位老人来到安徽省蒙城小辛集供电所,一见到所长就嚷嚷开了。
“大爷,别生气,不把他调走行了吧!”看到老人们这样生气,所长只好改变了主意,打电话给正在仲姓村抄表的杨和平,让他快回来把老人们送回家。
这几位老人居住的杨庄户村,是个有名的“留守村”。全村共500多户人家,每到农闲,青壮年外出打工,只留下老人、孩子。杨和平在杨庄户村工作了6年,与留守老人、孩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用村支书的话说,杨和平已成为他们村的“荣誉村民”。
由于老人、孩子多,一些简单维修比如换灯炮、修开关这样的事,杨和平随叫随到。他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写在村里显眼的地方,只要打一个电话,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他都会及时赶到。2001年冬天,老中医袁大爷夜里开灯把开关绳子拉断了,本想天亮后再打电话,但又怕夜里来病人,只好拨通了杨和平的电话。杨和平接到电话后二话没说,骑上摩托便朝袁大爷家赶去。这件事过后,杨和平和袁大爷成了忘年交。
杨庄户村电费回收较难。杨和平经过摸底发现,主要原因是人员流动大,有的农户用了电没有交费就外出打工了,留守的老人、孩子交费也有困难。了解情况后,杨和平便挨家挨户收费。人不在家的,他先垫付。2001年刚接手这个村的前几个月里,他把家里卖猪的4000多元钱全替村民垫付了电费。
6年中,袁大爷和村中另外3位老人成了杨和平的义务催费员。村里人外出打工,都会主动留下一些钱,把电费先交上。村里还为杨和平安排了一间平时不用的房子,碰到恶劣天气他就可以不赶夜路了。
现在杨和平更忙了,所长看到调不走他,只好把仲姓村的两个台区也划归他管。
“这两天杨和平咋不上俺村来了,听说把他调到仲姓村了,俺村就想让他当电工!”11月14日,几位老人来到安徽省蒙城小辛集供电所,一见到所长就嚷嚷开了。
“大爷,别生气,不把他调走行了吧!”看到老人们这样生气,所长只好改变了主意,打电话给正在仲姓村抄表的杨和平,让他快回来把老人们送回家。
这几位老人居住的杨庄户村,是个有名的“留守村”。全村共500多户人家,每到农闲,青壮年外出打工,只留下老人、孩子。杨和平在杨庄户村工作了6年,与留守老人、孩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用村支书的话说,杨和平已成为他们村的“荣誉村民”。
由于老人、孩子多,一些简单维修比如换灯炮、修开关这样的事,杨和平随叫随到。他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写在村里显眼的地方,只要打一个电话,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他都会及时赶到。2001年冬天,老中医袁大爷夜里开灯把开关绳子拉断了,本想天亮后再打电话,但又怕夜里来病人,只好拨通了杨和平的电话。杨和平接到电话后二话没说,骑上摩托便朝袁大爷家赶去。这件事过后,杨和平和袁大爷成了忘年交。
杨庄户村电费回收较难。杨和平经过摸底发现,主要原因是人员流动大,有的农户用了电没有交费就外出打工了,留守的老人、孩子交费也有困难。了解情况后,杨和平便挨家挨户收费。人不在家的,他先垫付。2001年刚接手这个村的前几个月里,他把家里卖猪的4000多元钱全替村民垫付了电费。
6年中,袁大爷和村中另外3位老人成了杨和平的义务催费员。村里人外出打工,都会主动留下一些钱,把电费先交上。村里还为杨和平安排了一间平时不用的房子,碰到恶劣天气他就可以不赶夜路了。
现在杨和平更忙了,所长看到调不走他,只好把仲姓村的两个台区也划归他管。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