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坳坳里的那盏灯―――共产党员、新时期农电工的榜样林厚国追记
2006-09-30 08:58:27 来源:德阳日报
A-
A+
电力18讯: 2006年5月2日清晨,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黄鹿镇福沟村村民陈兴清一早就站在自家秧田边等着,今天,她要送那个好人上山。
远远的,被悲痛笼罩的人流缓缓行进在山路上,他们中有梨园的乡亲、洪流的乡亲、双凤的乡亲……附近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来了。大家护送着他们心中的好人去安息。好人名叫林厚国,中江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双凤供电所的一名普通技安员。
洪流村的一道梁子脚下,苍松翠柏的掩映中,林厚国静静地躺在这里,墓地正对面,是双凤供电所987线路的4号电杆――一条他设计并参与架设的农网线路,长眠于此的他,在这里,永远守护着那些让他魂牵梦绕的一根根电杆、一根根电线。
“如果我死了,我也要守着家乡,守着这些电线和电杆” ――林厚国
“早上6点50到双凤供电所,7点10分组织人员并安排工作,8点10分进入双凤场镇变压器搬迁现场,12点40分午餐;下午1点30分继续工作;晚上8点30分完成变压器搬迁,恢复送电;晚9点下班,清点完材料工具后离开供电所”。
这是林厚国今年3月20日的工作日程记录,也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他的岗位上,而这一天的工作,对于林厚国而言,相对还是轻松的。“从19号起,我们就开始架设双凤场镇10Kv线路和搬迁变压器,两天中午他都没有吃饭,只喝了点汤,人都痛来直不起腰了,干活还和我们抢重的”,很长一段时间,林厚国的徒弟王孟刚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仍是师傅拖着病体工作的情景。
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林厚国其实是心中有数的。2005年,一次常规身体检查后,医生告诉林厚国,他的肝有问题,叮嘱他注意保养,多休息。这些话林厚国记住了,却从来没有执行过,并不是他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而是在他心中,农网改造对他而言,是最大的事情。这次身体检查后直到他去世,短短几个月时间,林厚国参与完成了牌坊、青狮、梨三、双凤场镇四条线路的架线改造,而3月20日变压器搬迁的完成,成了他留给大家最后的纪念。
3月21日,在大家的强制性劝说下,林厚国终于同意到医院看病。临走前,他主动找到所长黄荣全,请求承担起所里春、秋两季的安全检查工作,得到应允后,林厚国才放心地前往绵阳看病,随他而行的,只有一个已经磨破的工具包。
在绵阳一家医院,林厚国被诊断为病毒性肝炎,28日,病情恶化的林厚国转院德阳市人民医院,医院再次确诊为病毒性肝炎,必须进行肝移植手术。整个住院期间,林厚国和工具包寸步不离,即便从手术室出来,林厚国的第一句话也是“把我的包拿到新病房来”。推他出来的王孟刚当时就忍不住嚎啕大哭,“人都这样了,还管啥子包嘛”。事后在清理林厚国的遗物时,王孟刚终于知晓了师傅包里的“秘密”:一套电工工具,两本书,一本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另一本叫《农村供电安全知识》。睹物思人,王孟刚和大家再一次泪如雨下。
4月27日,林厚国执意要回家,他告诉妻子,他想那些电杆了。黄荣全含泪租来一辆车,和张树华一起接他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劳碌一生的林厚国再也坚持不住了,在妻子的呼唤声中,带着对山坳坳里那些电杆的思念,林厚国永远闭上了眼睛,走完了自己42年的人生之路。
“如果我死了,也要守着家乡,守着这些电线和电杆”,这是林厚国2006年春节期间一次加班时说的一句话,两个月后,他化作家乡的泥土,依然守护着那片光明。
“林厚国用了23年的时间,让山坳坳亮了,让乡亲们笑了”――双凤供电所所长黄荣全
23年的农电工工作,其中的20年林厚国是个没有身份的临时工。1983年,黄荣全与林厚国由朋友变成了师徒,在黄荣全的带领下,林厚国成了一名编外农电工,这一干就是20年,直到2003年4月,中江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林厚国才从编外农电员工成为一名正式的农电员工。
“一到晚上就黑灯瞎火,几乎看不见一点亮光,林厚国用了23年的时间,让山坳坳亮了,让乡亲们笑了”,黄荣全记忆中,23年前的双凤供电所现在所服务的83平方公里范围内,18个行政村是如此一番凄凉景象。从当上农电工第一天起,林厚国就立志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山坳坳里亮起来。
“巡查一次线路,行程至少200多公
远远的,被悲痛笼罩的人流缓缓行进在山路上,他们中有梨园的乡亲、洪流的乡亲、双凤的乡亲……附近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来了。大家护送着他们心中的好人去安息。好人名叫林厚国,中江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双凤供电所的一名普通技安员。
洪流村的一道梁子脚下,苍松翠柏的掩映中,林厚国静静地躺在这里,墓地正对面,是双凤供电所987线路的4号电杆――一条他设计并参与架设的农网线路,长眠于此的他,在这里,永远守护着那些让他魂牵梦绕的一根根电杆、一根根电线。
“如果我死了,我也要守着家乡,守着这些电线和电杆” ――林厚国
“早上6点50到双凤供电所,7点10分组织人员并安排工作,8点10分进入双凤场镇变压器搬迁现场,12点40分午餐;下午1点30分继续工作;晚上8点30分完成变压器搬迁,恢复送电;晚9点下班,清点完材料工具后离开供电所”。
这是林厚国今年3月20日的工作日程记录,也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他的岗位上,而这一天的工作,对于林厚国而言,相对还是轻松的。“从19号起,我们就开始架设双凤场镇10Kv线路和搬迁变压器,两天中午他都没有吃饭,只喝了点汤,人都痛来直不起腰了,干活还和我们抢重的”,很长一段时间,林厚国的徒弟王孟刚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仍是师傅拖着病体工作的情景。
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林厚国其实是心中有数的。2005年,一次常规身体检查后,医生告诉林厚国,他的肝有问题,叮嘱他注意保养,多休息。这些话林厚国记住了,却从来没有执行过,并不是他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而是在他心中,农网改造对他而言,是最大的事情。这次身体检查后直到他去世,短短几个月时间,林厚国参与完成了牌坊、青狮、梨三、双凤场镇四条线路的架线改造,而3月20日变压器搬迁的完成,成了他留给大家最后的纪念。
3月21日,在大家的强制性劝说下,林厚国终于同意到医院看病。临走前,他主动找到所长黄荣全,请求承担起所里春、秋两季的安全检查工作,得到应允后,林厚国才放心地前往绵阳看病,随他而行的,只有一个已经磨破的工具包。
在绵阳一家医院,林厚国被诊断为病毒性肝炎,28日,病情恶化的林厚国转院德阳市人民医院,医院再次确诊为病毒性肝炎,必须进行肝移植手术。整个住院期间,林厚国和工具包寸步不离,即便从手术室出来,林厚国的第一句话也是“把我的包拿到新病房来”。推他出来的王孟刚当时就忍不住嚎啕大哭,“人都这样了,还管啥子包嘛”。事后在清理林厚国的遗物时,王孟刚终于知晓了师傅包里的“秘密”:一套电工工具,两本书,一本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另一本叫《农村供电安全知识》。睹物思人,王孟刚和大家再一次泪如雨下。
4月27日,林厚国执意要回家,他告诉妻子,他想那些电杆了。黄荣全含泪租来一辆车,和张树华一起接他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劳碌一生的林厚国再也坚持不住了,在妻子的呼唤声中,带着对山坳坳里那些电杆的思念,林厚国永远闭上了眼睛,走完了自己42年的人生之路。
“如果我死了,也要守着家乡,守着这些电线和电杆”,这是林厚国2006年春节期间一次加班时说的一句话,两个月后,他化作家乡的泥土,依然守护着那片光明。
“林厚国用了23年的时间,让山坳坳亮了,让乡亲们笑了”――双凤供电所所长黄荣全
23年的农电工工作,其中的20年林厚国是个没有身份的临时工。1983年,黄荣全与林厚国由朋友变成了师徒,在黄荣全的带领下,林厚国成了一名编外农电工,这一干就是20年,直到2003年4月,中江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林厚国才从编外农电员工成为一名正式的农电员工。
“一到晚上就黑灯瞎火,几乎看不见一点亮光,林厚国用了23年的时间,让山坳坳亮了,让乡亲们笑了”,黄荣全记忆中,23年前的双凤供电所现在所服务的83平方公里范围内,18个行政村是如此一番凄凉景象。从当上农电工第一天起,林厚国就立志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山坳坳里亮起来。
“巡查一次线路,行程至少200多公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