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无电户 甘当排头兵――记湖北省保康县电力公司后坪供电所农电工曹光明
2006-10-12 13:48:21 来源:荆楚电力在线
A-
A+
电力18讯: 本网讯 曹光明同志是湖北省保康县电力公司后坪供电所的一名普通农电工,多年来,一直在一个崇山峻岭、居住分散、经济条件较差的乡镇供电所工作,虽然经过农村电网改造后大部分村民都用上了电,但仍还有极少数人未用上电,他们生活在大山的深处,由于受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限制,加之交通闭塞,居住点分散,“东三户,西五户”;架设线路困难大,线损高,难以管理,一直未通上电。
2006年5月,保康县电力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建设新农村、发展新电力、服务新形象”的号召,在8月底彻底消灭了全县1129个无电户。8月30日,襄樊市农村“户户通电”工程竣工送电仪式,在后坪镇车峰坪村举行。当大山的脊梁插上了电杆,飞舞的银线穿越了沟壑,深山里的农户有了电的光明,村民们的欢笑声溢出了山谷,这标志着保康县的“户户通电”工程全面竣工了。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曹光明和他的同事们冒高温、战酷暑,风餐露宿、加班加点,仅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后坪镇55户无电户的通电任务。新架10KV线路1.507公里,新增台区1台,新架380V线路0.01公里,新架220V线路39.41公里。可以说,是他们的汗水,点亮了大山深处贫困户的光明灯,是他们的心血,铸就了“户户通电”工程的里程碑。
2006年5月2日,当别人还沉浸在节日欢乐中时,曹光明就和他的同事背上水壶,带上方便面,踏上核实“无电户”的旅途中,他们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行走,经过7天的时间,走遍了全镇所涉“无电户”12个村,核实“无电户”共55户,共走山路一百多公里。在这期间,他们的脚磨起了血泡,腿走肿了,鞋底磨穿了,但每当想起那些还没用上电,在昏暗的油灯下生活的村民时,他们都暗下决心,不管有多么困难,吃什么样的苦,一定要让那些没用上电的村民们用上电,结束那蜡烛、油灯照明的历史,让他们过上光明的日子。
为了消灭无电户,解决户户通电问题,他们核实无电户后,根据所制定的户户通电实施方案,本着“安全施工、质量第一”的原则,立即到现场实地测量、施工。5月中旬,后坪供电所的“户户通电”工程后坪车峰村正式开工。“5月天,三付脸”。天公不作美,“鬼脸”的天气一直是连降暴雨,而一场一切为了“户户通电”工程的战役在这个边远山村正紧张进行着。尽管暴雨不断,但他们施工一天也没有间断过,雨中他们披着雨衣,冒雨挖电杆坑、人力抬运电杆、立杆、拉线…… ,与自然界抗争,争分夺秒施工。他们的行动,深深感动了当地的老百姓,自发地加入搬运队伍,帮着抬运电杆。有的村民端来热腾腾的茶水,有的撑起了雨伞,为施工人员挡雨。 在高山峻岭上运杆架线,平常的机械设备都派不上用场,只能靠肩扛人抬。没有路,就自己修,将导线、拉线分成段,一点点往上背。多数电线杆不能运输到位,就人力抬运电杆,十多天下来,曹光明和他的手和脚磨起了血泡,但他们的信心都很坚定,那就是“一定要把工程搞好,尽快让边远山区村民用上电。”通过十多天不懈的努力,共架设220V线路5.5公里,使全村8户无电户都有用上了安全可靠的电。
6月25日,他们又驻进全村无电户最多的唐二河村。进入该村后,天气异常炎热,他们冒炎热,顶酷暑,起早贪黑,加班加点,战斗在“户户通电”工程的一线,皮肤晒脱了一层又一层,手脚磨起子厚厚的老茧,但仍毫无怨言。县公司领导知道后,先后几次到工地进行了慰问。
在为特困无电户鲁国富、游兴平施工时,这些无电户都非常贫困,为了不给他们添麻烦,曹光明和施工队员们渴了就在山沟里舀点凉水喝,饿了就吃自己带的方便面,黑了就地露宿,直到该户通电为止。无电户村民祁兴秀激动地说:“我在这里生活了五十年多了,过去靠树皮、煤油灯照明,祖祖辈辈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现在总算盼到通电了。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供电部门!”
作为一名普通农电工,曹光明和他的同事们一起见证了“户户通电”工程的伟大实践,并在其中作出了巨大牺牲和努力。他们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努力搞优质服务,以“户户通电”工程为契机,继续加强无电户通电后电力设施保护和安全用电管理,为广大农民朋友用上可靠电、放心电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06年5月,保康县电力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建设新农村、发展新电力、服务新形象”的号召,在8月底彻底消灭了全县1129个无电户。8月30日,襄樊市农村“户户通电”工程竣工送电仪式,在后坪镇车峰坪村举行。当大山的脊梁插上了电杆,飞舞的银线穿越了沟壑,深山里的农户有了电的光明,村民们的欢笑声溢出了山谷,这标志着保康县的“户户通电”工程全面竣工了。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曹光明和他的同事们冒高温、战酷暑,风餐露宿、加班加点,仅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后坪镇55户无电户的通电任务。新架10KV线路1.507公里,新增台区1台,新架380V线路0.01公里,新架220V线路39.41公里。可以说,是他们的汗水,点亮了大山深处贫困户的光明灯,是他们的心血,铸就了“户户通电”工程的里程碑。
2006年5月2日,当别人还沉浸在节日欢乐中时,曹光明就和他的同事背上水壶,带上方便面,踏上核实“无电户”的旅途中,他们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行走,经过7天的时间,走遍了全镇所涉“无电户”12个村,核实“无电户”共55户,共走山路一百多公里。在这期间,他们的脚磨起了血泡,腿走肿了,鞋底磨穿了,但每当想起那些还没用上电,在昏暗的油灯下生活的村民时,他们都暗下决心,不管有多么困难,吃什么样的苦,一定要让那些没用上电的村民们用上电,结束那蜡烛、油灯照明的历史,让他们过上光明的日子。
为了消灭无电户,解决户户通电问题,他们核实无电户后,根据所制定的户户通电实施方案,本着“安全施工、质量第一”的原则,立即到现场实地测量、施工。5月中旬,后坪供电所的“户户通电”工程后坪车峰村正式开工。“5月天,三付脸”。天公不作美,“鬼脸”的天气一直是连降暴雨,而一场一切为了“户户通电”工程的战役在这个边远山村正紧张进行着。尽管暴雨不断,但他们施工一天也没有间断过,雨中他们披着雨衣,冒雨挖电杆坑、人力抬运电杆、立杆、拉线…… ,与自然界抗争,争分夺秒施工。他们的行动,深深感动了当地的老百姓,自发地加入搬运队伍,帮着抬运电杆。有的村民端来热腾腾的茶水,有的撑起了雨伞,为施工人员挡雨。 在高山峻岭上运杆架线,平常的机械设备都派不上用场,只能靠肩扛人抬。没有路,就自己修,将导线、拉线分成段,一点点往上背。多数电线杆不能运输到位,就人力抬运电杆,十多天下来,曹光明和他的手和脚磨起了血泡,但他们的信心都很坚定,那就是“一定要把工程搞好,尽快让边远山区村民用上电。”通过十多天不懈的努力,共架设220V线路5.5公里,使全村8户无电户都有用上了安全可靠的电。
6月25日,他们又驻进全村无电户最多的唐二河村。进入该村后,天气异常炎热,他们冒炎热,顶酷暑,起早贪黑,加班加点,战斗在“户户通电”工程的一线,皮肤晒脱了一层又一层,手脚磨起子厚厚的老茧,但仍毫无怨言。县公司领导知道后,先后几次到工地进行了慰问。
在为特困无电户鲁国富、游兴平施工时,这些无电户都非常贫困,为了不给他们添麻烦,曹光明和施工队员们渴了就在山沟里舀点凉水喝,饿了就吃自己带的方便面,黑了就地露宿,直到该户通电为止。无电户村民祁兴秀激动地说:“我在这里生活了五十年多了,过去靠树皮、煤油灯照明,祖祖辈辈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现在总算盼到通电了。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供电部门!”
作为一名普通农电工,曹光明和他的同事们一起见证了“户户通电”工程的伟大实践,并在其中作出了巨大牺牲和努力。他们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努力搞优质服务,以“户户通电”工程为契机,继续加强无电户通电后电力设施保护和安全用电管理,为广大农民朋友用上可靠电、放心电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