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基层供电人的情怀――记安徽省五河大新供电所所长刘加武
2006-10-17 10:11:49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A-
A+
电力18讯: 在淮河岸边的五河县,有一位一心为公、痴心为民的好所长――刘加武。9年多来,他以一腔对农电事业的挚爱,爱岗敬业,真诚奉献,全所综合效益连续9年取得全县第一的好成绩,连续两年被省电力公司授予优秀供电所长。
在多年的基层农电工作中,刘加武悟出个道理:做基层工作的负责人要有感染力,首先在于自己要以身作则,这种人格的力量非常重要。他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个样子。”他所在的供电所负责近百个配变台区运行维修和近万客户的供电任务,为做到心中有数,刘加武带领职工几乎将辖区村村落落跑了个遍,哪个地方、哪条线路什么情况,他都一清二楚。
为切实提高农电管理水平,1997年初他刚上任,就一门心思投入到农电管理创新上,他走乡村、访客户,率先在全县开展了规范化供电所创建活动,最终摸索总结出“管理创新、工作创新、服务创新”的三新农电管理法。所谓的管理创新:就是将人员实行动态管理,指标实行在线管理,职责实行量化管理;工作创新,就是实行村电所管,电钱分离制、台区微机集抄制和客户报修工作单制;服务创新,就是实行超前服务和跟踪服务相结合,这样既避免了人浮于事,实现了指标可控在控,杜绝了“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同时也节约了人力,减少了误抄漏抄现象,避免了业务差错,提高了服务质量。
2001年,刘加武工作最为艰苦,日常供用电管理,再加上20个村22个台区整改任务几乎压得他抬不起头来。任务就是命令,他拖着“I”型糖尿病病体,带领全所职工抓住早晚时间和节假日不放松,全身心投入紧张施工之中,为防止休克,他身上常带上达美康和水果糖,有时血糖居高不下时,就自己注射胰岛素,由于他对注射胰岛素技术不熟,他的两个胳膊的肌肉被打凹陷下去,也没向组织说一声。
在洪集村农网改造中,为不影响群众暑天用电,刘加武带领职工冒着40度的高温,坚持实行全天候突击施工。中午,他带头登上滚烫的水泥杆。他们的脸被烤糊了,手脚被烫伤了,却没一个叫苦,村中干群看到这些,大家齐上阵,仅用7天时间,全村500多户群众就用上了舒心电。
“未来农电管理不仅仅是管理创新,更是高水平的体现,而我们自身的素质水平与未来农电管理需要还有很大差距,缩小这种差距的唯一办法,就是学习。”刘加武经常与职工共勉。为全面提高农电工素质,刘加武根据职工们的文化素质、业余爱好、性格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他还把十几种管理经验和高低压作业技术编成口诀,以便全所职工尽快提高业务水平。近几年来,他带领大家先后阅读了《农村低压电网技术规程》和全国进网作业电工统一培训教材等十几种专业书籍,从而较好地提高了职工的整体素质,他所带的职工在一年一度的全县农电工比武中多次夺得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在刘加武管辖的供电区内,有十几家酒楼、饭店,他没白吃白拿一次,在三年农网改造期间,他和职工从没吃农户一口饭,就连他98年至今的看病发票,也从未向单位报过一分钱……作为一个供电所长,所里每年盈利四五十万元,刘加武不是没有可以“利用“的权力,可他一心想的都是如何搞好电力服务,“不给电业人抹黑”。
二十多年来,在刘加武接到的求助电话中,无论是什么内容的电话,他都耐心礼貌的回答,给人以满意的答复。刘加武说:“既然老百姓信得过我,就得让老百姓满意”。
1999年6月上旬,肆虐的暴风雨使全境60多根水泥电杆和农户的小麦全都浸泡在雨水之中,电杆一旦倒下,是必给农户排涝抢收小麦造成更大损失,刘加武率领10多名电工组织抢险队,冒着生命的危险,昼夜巡回在湍急的淮河岸边清障、打拉线。连日雨水浸袭和疫劳使刘加武发起了高烧,夜里10点多钟,刘加武在医院水才吊到一半,他又接到市、县局要求连夜排除沫河口至小蚌埠35KV高压级路接地的指令,他二话没说,当即拔掉吊针,奔赴抢险一线。
家属邓庆华最清楚刘加武的身体状况,怕他出事,带上药品和备用针与食品,拎着电瓶灯,踏着泥水和刘加武一起行程10多公里,到深夜4点多钟排除故障,刘加武已累瘫在工作现场……
有不少亲朋好心地劝他:“自己身体这样差,这样拼命的干,却只拿个农电工的工资,到底图个啥?”刘加武很平静地说:“我小的时候家里穷的连口都糊不上,如今有了这份工作我已经很知足了!”这是刘加武发自内心的感触。刘加武取自社会甚少,却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朴素情怀,把自已的青春奉献给沫河口镇的农电事业,充分体现了一个基层电业人的人生价值。(仲崇安 张庆林 李振玉)
在多年的基层农电工作中,刘加武悟出个道理:做基层工作的负责人要有感染力,首先在于自己要以身作则,这种人格的力量非常重要。他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个样子。”他所在的供电所负责近百个配变台区运行维修和近万客户的供电任务,为做到心中有数,刘加武带领职工几乎将辖区村村落落跑了个遍,哪个地方、哪条线路什么情况,他都一清二楚。
为切实提高农电管理水平,1997年初他刚上任,就一门心思投入到农电管理创新上,他走乡村、访客户,率先在全县开展了规范化供电所创建活动,最终摸索总结出“管理创新、工作创新、服务创新”的三新农电管理法。所谓的管理创新:就是将人员实行动态管理,指标实行在线管理,职责实行量化管理;工作创新,就是实行村电所管,电钱分离制、台区微机集抄制和客户报修工作单制;服务创新,就是实行超前服务和跟踪服务相结合,这样既避免了人浮于事,实现了指标可控在控,杜绝了“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同时也节约了人力,减少了误抄漏抄现象,避免了业务差错,提高了服务质量。
2001年,刘加武工作最为艰苦,日常供用电管理,再加上20个村22个台区整改任务几乎压得他抬不起头来。任务就是命令,他拖着“I”型糖尿病病体,带领全所职工抓住早晚时间和节假日不放松,全身心投入紧张施工之中,为防止休克,他身上常带上达美康和水果糖,有时血糖居高不下时,就自己注射胰岛素,由于他对注射胰岛素技术不熟,他的两个胳膊的肌肉被打凹陷下去,也没向组织说一声。
在洪集村农网改造中,为不影响群众暑天用电,刘加武带领职工冒着40度的高温,坚持实行全天候突击施工。中午,他带头登上滚烫的水泥杆。他们的脸被烤糊了,手脚被烫伤了,却没一个叫苦,村中干群看到这些,大家齐上阵,仅用7天时间,全村500多户群众就用上了舒心电。
“未来农电管理不仅仅是管理创新,更是高水平的体现,而我们自身的素质水平与未来农电管理需要还有很大差距,缩小这种差距的唯一办法,就是学习。”刘加武经常与职工共勉。为全面提高农电工素质,刘加武根据职工们的文化素质、业余爱好、性格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他还把十几种管理经验和高低压作业技术编成口诀,以便全所职工尽快提高业务水平。近几年来,他带领大家先后阅读了《农村低压电网技术规程》和全国进网作业电工统一培训教材等十几种专业书籍,从而较好地提高了职工的整体素质,他所带的职工在一年一度的全县农电工比武中多次夺得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在刘加武管辖的供电区内,有十几家酒楼、饭店,他没白吃白拿一次,在三年农网改造期间,他和职工从没吃农户一口饭,就连他98年至今的看病发票,也从未向单位报过一分钱……作为一个供电所长,所里每年盈利四五十万元,刘加武不是没有可以“利用“的权力,可他一心想的都是如何搞好电力服务,“不给电业人抹黑”。
二十多年来,在刘加武接到的求助电话中,无论是什么内容的电话,他都耐心礼貌的回答,给人以满意的答复。刘加武说:“既然老百姓信得过我,就得让老百姓满意”。
1999年6月上旬,肆虐的暴风雨使全境60多根水泥电杆和农户的小麦全都浸泡在雨水之中,电杆一旦倒下,是必给农户排涝抢收小麦造成更大损失,刘加武率领10多名电工组织抢险队,冒着生命的危险,昼夜巡回在湍急的淮河岸边清障、打拉线。连日雨水浸袭和疫劳使刘加武发起了高烧,夜里10点多钟,刘加武在医院水才吊到一半,他又接到市、县局要求连夜排除沫河口至小蚌埠35KV高压级路接地的指令,他二话没说,当即拔掉吊针,奔赴抢险一线。
家属邓庆华最清楚刘加武的身体状况,怕他出事,带上药品和备用针与食品,拎着电瓶灯,踏着泥水和刘加武一起行程10多公里,到深夜4点多钟排除故障,刘加武已累瘫在工作现场……
有不少亲朋好心地劝他:“自己身体这样差,这样拼命的干,却只拿个农电工的工资,到底图个啥?”刘加武很平静地说:“我小的时候家里穷的连口都糊不上,如今有了这份工作我已经很知足了!”这是刘加武发自内心的感触。刘加武取自社会甚少,却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朴素情怀,把自已的青春奉献给沫河口镇的农电事业,充分体现了一个基层电业人的人生价值。(仲崇安 张庆林 李振玉)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