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娃”的桑榆情结
2006-10-30 16:18:08 来源:四川电力在线
A-
A+
电力18讯: 本站讯 王 莉/文 陈丽萍/图
“干娃”(左)为退休员工服务
“干娃”在四川攀枝花电业局的名气响亮。员工们有的说他嗓门大,说话不用音响;有的说他做事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有的说他对人真诚热情,没有架子。总之,全局员工都喜欢“干娃”并与他打成一片。
“干娃”名叫李强贵,今年58岁。现任攀枝花电业局离退休管理中心的主任。他在任期间,离退管理中心荣获了“电力系统后勤达标单位”、 “四川省电力公司首批敬老模范先进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当时,没有想到自己会调到离退休管理中心工作,而且一干就是10个年头。” “干娃”告诉记者,初到管理中心时,他很担心,因为这里的同志年纪大、资格老,有一些还曾经是领导,如果没把工作做好,会影响企业的稳定。原离退休管理中心主任李成林鼓励他,只要把心思放在“老”字上,就能把工作做好。不懂就从头学起。从不服输的“干娃”跟自己较起真来。他学习相关政策、翻阅心理学书籍,并尝试以老同志的观点来看问题。
怎样才能让老同志健康长寿?通过摸索,“干娃”觉得老有所学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他为局里的老同志设立了6个学习室,订阅了10多种报刊;他组织了“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写一篇好文章、做一件好事、做一个好公民”活动,并将老同志撰写的诗歌、散文、回忆录等近百篇优秀文章收集整理,编辑成书;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时,他组织老同志参观邓小平故居、昆明世博园;在攀枝花建市40周年、纪念四川有电100周年时,他又组织老同志们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金色攀枝花》展览,并抒写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感慨。
“企业是员工的家。老同志虽已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是,企业的关怀却从未离开过他们。”这是“干娃”对自己工作的认识和要求。2004年,达州市遭受特大洪灾,得知消息的“干娃”在最短时间内安排工作人员与电业局工会代表一道,奔赴达州看望居住在当地的匡泽林等3位退休员工; 82岁退休员工赵先荣早年因工伤及腰部,如今入厕困难, “干娃”跑前跑后地为其购买并安装了抽水马桶,解决了老人的实际困难;65岁的饶传华孤身一人在攀枝花市生活,突发脑溢血时, “干娃”与同事将人事不醒的他送到医院救治并护理,其细致程度让在场的医护人员误以为他是患者的亲属。72岁的郭广洪高兴地对记者说:“离退休管理中心就像一个大家庭,‘干娃’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他总是把老同志的大事小事放首位,难事烦事放心上,他是我们的贴心人。”
任离退休管理中心主任的“干娃”为老同志做了很多实事。他告诉记者,办实体、做实事的想法源于以前曾发生过的一件尴尬事。有一年“三八”节,中心打算组织离退休女员工去户外搞活动,却因经费问题没有成行,感到十分尴尬的“干娃”由此萌生了办实体的想法。“干娃”认为,由电业建设一线退下来的老同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源。他的设想得到了攀枝花电业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利强贸易公司成立了。公司承担了10千伏线路和农网改造的工程,老同志们不辞辛劳,奔波在施工现场发挥余热,实现了老有所为,也得到了实惠。公司赚来的钱用于为老同志们办实事、送温暖,如逢重大节日时发放礼品和慰问金;帮助经济条件较差、遇到生活难题的老同志解决困难;定期组织老同志体检;举办金婚、银婚集体庆典活动;组织70岁以上老人集体庆寿等。由此,老同志们处处都能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66岁的龙新民告诉记者:“干娃”和离退休管理中心的同志对我们十分关心,生活在这个大家庭的老同志是幸福的,晚年是美好的。
从紧张繁忙的工作岗位退下来后,老同志有了空余时间。为使他们过上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干娃”组建了象棋队、乒乓球队、门球队、腰鼓队、武术队、艺术团等多个文娱团体,还专门请来老师进行指导。每年“三八”妇女节、“七一”建党节、 “九九”重阳节等重大节日,都会举办文艺汇演、书画展览、知识竞赛等各类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中心的老年艺术团连续3年在四川省电力公司老年文艺汇演中获奖;老年门球队在攀枝花市老体协举办的中国门球冠军赛四川分赛区攀枝花市选拔赛中获第8名; 2005年老同志们自编自演的舞蹈《希望》,代表四川省电力公司进京参加国家电网公司举办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文艺汇演,获优秀表演奖……谈到老同志们所获的辉煌成绩, “干娃”兴奋地站了起来。此时,一声“干主任,你好”的问候声打断了记者的采访,原来又有一位老同志来找他们的“干娃”了。
“干娃”在四川攀枝花电业局的名气响亮。员工们有的说他嗓门大,说话不用音响;有的说他做事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有的说他对人真诚热情,没有架子。总之,全局员工都喜欢“干娃”并与他打成一片。
“干娃”名叫李强贵,今年58岁。现任攀枝花电业局离退休管理中心的主任。他在任期间,离退管理中心荣获了“电力系统后勤达标单位”、 “四川省电力公司首批敬老模范先进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当时,没有想到自己会调到离退休管理中心工作,而且一干就是10个年头。” “干娃”告诉记者,初到管理中心时,他很担心,因为这里的同志年纪大、资格老,有一些还曾经是领导,如果没把工作做好,会影响企业的稳定。原离退休管理中心主任李成林鼓励他,只要把心思放在“老”字上,就能把工作做好。不懂就从头学起。从不服输的“干娃”跟自己较起真来。他学习相关政策、翻阅心理学书籍,并尝试以老同志的观点来看问题。
怎样才能让老同志健康长寿?通过摸索,“干娃”觉得老有所学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他为局里的老同志设立了6个学习室,订阅了10多种报刊;他组织了“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写一篇好文章、做一件好事、做一个好公民”活动,并将老同志撰写的诗歌、散文、回忆录等近百篇优秀文章收集整理,编辑成书;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时,他组织老同志参观邓小平故居、昆明世博园;在攀枝花建市40周年、纪念四川有电100周年时,他又组织老同志们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金色攀枝花》展览,并抒写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感慨。
“企业是员工的家。老同志虽已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是,企业的关怀却从未离开过他们。”这是“干娃”对自己工作的认识和要求。2004年,达州市遭受特大洪灾,得知消息的“干娃”在最短时间内安排工作人员与电业局工会代表一道,奔赴达州看望居住在当地的匡泽林等3位退休员工; 82岁退休员工赵先荣早年因工伤及腰部,如今入厕困难, “干娃”跑前跑后地为其购买并安装了抽水马桶,解决了老人的实际困难;65岁的饶传华孤身一人在攀枝花市生活,突发脑溢血时, “干娃”与同事将人事不醒的他送到医院救治并护理,其细致程度让在场的医护人员误以为他是患者的亲属。72岁的郭广洪高兴地对记者说:“离退休管理中心就像一个大家庭,‘干娃’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他总是把老同志的大事小事放首位,难事烦事放心上,他是我们的贴心人。”
任离退休管理中心主任的“干娃”为老同志做了很多实事。他告诉记者,办实体、做实事的想法源于以前曾发生过的一件尴尬事。有一年“三八”节,中心打算组织离退休女员工去户外搞活动,却因经费问题没有成行,感到十分尴尬的“干娃”由此萌生了办实体的想法。“干娃”认为,由电业建设一线退下来的老同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源。他的设想得到了攀枝花电业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利强贸易公司成立了。公司承担了10千伏线路和农网改造的工程,老同志们不辞辛劳,奔波在施工现场发挥余热,实现了老有所为,也得到了实惠。公司赚来的钱用于为老同志们办实事、送温暖,如逢重大节日时发放礼品和慰问金;帮助经济条件较差、遇到生活难题的老同志解决困难;定期组织老同志体检;举办金婚、银婚集体庆典活动;组织70岁以上老人集体庆寿等。由此,老同志们处处都能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66岁的龙新民告诉记者:“干娃”和离退休管理中心的同志对我们十分关心,生活在这个大家庭的老同志是幸福的,晚年是美好的。
从紧张繁忙的工作岗位退下来后,老同志有了空余时间。为使他们过上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干娃”组建了象棋队、乒乓球队、门球队、腰鼓队、武术队、艺术团等多个文娱团体,还专门请来老师进行指导。每年“三八”妇女节、“七一”建党节、 “九九”重阳节等重大节日,都会举办文艺汇演、书画展览、知识竞赛等各类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中心的老年艺术团连续3年在四川省电力公司老年文艺汇演中获奖;老年门球队在攀枝花市老体协举办的中国门球冠军赛四川分赛区攀枝花市选拔赛中获第8名; 2005年老同志们自编自演的舞蹈《希望》,代表四川省电力公司进京参加国家电网公司举办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文艺汇演,获优秀表演奖……谈到老同志们所获的辉煌成绩, “干娃”兴奋地站了起来。此时,一声“干主任,你好”的问候声打断了记者的采访,原来又有一位老同志来找他们的“干娃”了。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