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中追求卓越 用五心塑同电形象――记厦门市同安供电分局大同营业所抢修班
2006-09-08 13:41:59 来源:中国农电网
A-
A+
电力18讯:
厦门市同安供电分局大同营业所抢修班,现有职工5人, 其中共产党员1人;共青团员3人,平均年龄26岁,他们热情、积极、向上,四处焕发着青春的气息。正是这群洋溢着青春朝气的年青人, 用真心、爱心、细心、诚心、耐心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和满意,谱写了一曲服务上乘,争创一流,甘于奉献,追求卓越的乐章。班组荣誉墙上,用电客户惠赠的一面面荣誉牌匾,是他们用辛劳和汗水浇灌出来的光荣之花,也是他们用心血换来的累累硕果。
一、不断提升业务素质 努力打造“双过硬”班组
“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才会去精于事业;只有精于自己的事业,才会去勤业,只有勤于自己的事业,才会去敬业,才会立足于本职干出一番事业,才能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段精辟的话语,作为抢修班的座右铭,已经深深的烙刻在每一个抢修班成员的心中。目前抢修班担负着供电辖区内32台80KVA―250KVA变压器、47•551公里低压供电线路及5500多低压单、三相用户的日常供电故障抢修处理工作。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抢修班仍然巧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在“见缝插针”式的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开展思想教育、苦练基本技能、千方百计完善班组建设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电力业务知识培训与电力技能比武竞赛,从而使业务素质不断提升,努力打造出一个思想与技术“双过硬”的班组。功夫不负有心人,现今抢修班已经成为大同营业所,名副其实的一支“拳头”队伍。
二、服务无时限,挑灯夜战,满意写在用户心坎里
2006年4月的一个晚上,小雨淅淅沥沥的下着,22时53分值班室的抢修电话“铃……”的响起了,抢修值班人员立刻接起电话“喂,您好!我是电力抢修……”。这通报修电话是过溪村一大型养猪场老板打来的,言语之中透露着焦急的表情。原来是他的养猪场,正在用三相电机加工猪饲料,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间就没电了,如果不能即时恢复供电,养猪场的400多头猪次日将面临着“断粮”的危险,后果不可想象。了解情况后,抢修人员迅速穿上雨衣,带上工具和手电筒向养猪场赶去。到达现场后,抢修人员立刻对有可能发生故障的线路、设备,展开逐一细致的排查。不一会儿故障点就找到了,故障排除后,养猪场恢复了光明,三相饲料加工机又开始“欢快”的运转起来了,400多头猪次日的“饮食”问题又有了着落,此时那位养猪场老板深深的松了一口气,紧握着维修人员的手,感动的说:“我本想天这么晚了,而且又下着雨,你们肯定不会来维修了,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来修好了,太感谢你们了!你们的服务太令人满意了!”像这种深夜抢修的例子,实在是数不胜数,有时一晚上就会遇上好几起,通宵达旦的抢修虽然辛苦,但只要能得到群众的满意和理解,抢修人员在苦在累也值了!
三、“甘蔗没有两头甜”顾“大家”只好舍“小家”
电力企业因其运营方式的特殊性,每逢新春佳节或是其他重要节假日,其它单位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和家人幸福的团聚在一起,享受温馨的亲情氛围,而此时正是电业部门最忙碌的时侯,抢修班的成员不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那更是板上钉钉的事。俗话说:“甘蔗没有两头甜”顾“大家”只好舍“小家”,的确是如此。抢修班职工有的父亲病了在医院打点滴,作为儿子却不能到病床前陪护;有的新婚不满三天,就又得重新坚守起自已的岗位;有的孩子还太小,却不能亲自送孩子上学、放学,不能尽到一个“好爸爸”的职责……。抢修班每个职工都对心中的“小家”有着无尽的愧疚,但当“大家”需要他们的时侯,他们都会毅然决然的将“小家”舍去,全力以赴的投入到“大家”的建设中去!这是一种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无论遇上多么艰苦的抢修任务,都能做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全力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四、让“郑聪明事迹”转化为“郑聪明效应”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抓典型,树标杆” 让先进的人物与事迹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进而在全局形成“比、学、赶、帮、超”积极向上的良性互动效应。这是厦门电业局开展“郑聪明式班组”建设活动的目的。通过不间断的开展学习郑聪明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大同营业所抢修班,自加压力、自找差距、瞄准更高目标,克服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开拓创新,树立不甘落后,奋力赶超的工作信念。牢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力争用实际行动使“郑聪明事迹”转化为“郑聪明效应”。
这<
厦门市同安供电分局大同营业所抢修班,现有职工5人, 其中共产党员1人;共青团员3人,平均年龄26岁,他们热情、积极、向上,四处焕发着青春的气息。正是这群洋溢着青春朝气的年青人, 用真心、爱心、细心、诚心、耐心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和满意,谱写了一曲服务上乘,争创一流,甘于奉献,追求卓越的乐章。班组荣誉墙上,用电客户惠赠的一面面荣誉牌匾,是他们用辛劳和汗水浇灌出来的光荣之花,也是他们用心血换来的累累硕果。
一、不断提升业务素质 努力打造“双过硬”班组
“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才会去精于事业;只有精于自己的事业,才会去勤业,只有勤于自己的事业,才会去敬业,才会立足于本职干出一番事业,才能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段精辟的话语,作为抢修班的座右铭,已经深深的烙刻在每一个抢修班成员的心中。目前抢修班担负着供电辖区内32台80KVA―250KVA变压器、47•551公里低压供电线路及5500多低压单、三相用户的日常供电故障抢修处理工作。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抢修班仍然巧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在“见缝插针”式的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开展思想教育、苦练基本技能、千方百计完善班组建设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电力业务知识培训与电力技能比武竞赛,从而使业务素质不断提升,努力打造出一个思想与技术“双过硬”的班组。功夫不负有心人,现今抢修班已经成为大同营业所,名副其实的一支“拳头”队伍。
二、服务无时限,挑灯夜战,满意写在用户心坎里
2006年4月的一个晚上,小雨淅淅沥沥的下着,22时53分值班室的抢修电话“铃……”的响起了,抢修值班人员立刻接起电话“喂,您好!我是电力抢修……”。这通报修电话是过溪村一大型养猪场老板打来的,言语之中透露着焦急的表情。原来是他的养猪场,正在用三相电机加工猪饲料,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间就没电了,如果不能即时恢复供电,养猪场的400多头猪次日将面临着“断粮”的危险,后果不可想象。了解情况后,抢修人员迅速穿上雨衣,带上工具和手电筒向养猪场赶去。到达现场后,抢修人员立刻对有可能发生故障的线路、设备,展开逐一细致的排查。不一会儿故障点就找到了,故障排除后,养猪场恢复了光明,三相饲料加工机又开始“欢快”的运转起来了,400多头猪次日的“饮食”问题又有了着落,此时那位养猪场老板深深的松了一口气,紧握着维修人员的手,感动的说:“我本想天这么晚了,而且又下着雨,你们肯定不会来维修了,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来修好了,太感谢你们了!你们的服务太令人满意了!”像这种深夜抢修的例子,实在是数不胜数,有时一晚上就会遇上好几起,通宵达旦的抢修虽然辛苦,但只要能得到群众的满意和理解,抢修人员在苦在累也值了!
三、“甘蔗没有两头甜”顾“大家”只好舍“小家”
电力企业因其运营方式的特殊性,每逢新春佳节或是其他重要节假日,其它单位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和家人幸福的团聚在一起,享受温馨的亲情氛围,而此时正是电业部门最忙碌的时侯,抢修班的成员不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那更是板上钉钉的事。俗话说:“甘蔗没有两头甜”顾“大家”只好舍“小家”,的确是如此。抢修班职工有的父亲病了在医院打点滴,作为儿子却不能到病床前陪护;有的新婚不满三天,就又得重新坚守起自已的岗位;有的孩子还太小,却不能亲自送孩子上学、放学,不能尽到一个“好爸爸”的职责……。抢修班每个职工都对心中的“小家”有着无尽的愧疚,但当“大家”需要他们的时侯,他们都会毅然决然的将“小家”舍去,全力以赴的投入到“大家”的建设中去!这是一种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无论遇上多么艰苦的抢修任务,都能做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全力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四、让“郑聪明事迹”转化为“郑聪明效应”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抓典型,树标杆” 让先进的人物与事迹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进而在全局形成“比、学、赶、帮、超”积极向上的良性互动效应。这是厦门电业局开展“郑聪明式班组”建设活动的目的。通过不间断的开展学习郑聪明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大同营业所抢修班,自加压力、自找差距、瞄准更高目标,克服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开拓创新,树立不甘落后,奋力赶超的工作信念。牢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力争用实际行动使“郑聪明事迹”转化为“郑聪明效应”。
这<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