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掌灯人
2006-09-18 09:16:20 来源:人民日报
A-
A+
电力18讯: 李堂科1976年入伍,1994年转业到陕西宝鸡供电局凤县分局。凤县地处秦岭腹地,全县9万多人分散居住在3187多平方公里的深山沟岔中。由于电网结构脆弱,一到刮风下雨农村就会断电。担任农电科长的他经常夜不能寝。
1998年农网改造的号角吹响,李堂科高兴极了,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是农民的儿子,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到了,立杆、架线不算苦,再苦再累都幸福”。他一头扎在网改第一线,两年时间全县150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电,在陕西省山区县中率先实现农村电气化。2004年全面完成农网改造工程,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全国农网改造先进县,李堂科连续6年被评为凤县优秀共产党员。
“电费降了,我在乡亲们面前才能直起腰说话”。这是李堂科常说的一句话。凤县东河桥村,全村20户人家来自18个省份,农网改造前,40瓦灯泡还没有煤油灯亮,摊到各户的电费平均每千瓦时电要3元多。网改到东河桥村,李堂科迎难而上。山上挖坑有危险,他就把安全带系在树上带头干;运电线杆时,更是带领大伙肩扛手抬,喊着号子一步一步向前移。脸、手、脚被树枝、石子划破了,就是凭着一股顽强的拼搏精神,李堂科领导全队同志提前完成了东河桥村网改任务,实现了户户通电,同网同价。电费降了,马达转了,清水入村,电视入户。村民们都说,“李堂科的队伍来了,用电不愁了”。
凤县坪坎镇碾子坝村地处大山深处,群众到镇上买煤油和生活用品,要早上3点钟打着火把,沿着沟底走7个多小时才能到。为了节约费用,李堂科和供电所的同志决定翻山架线,面对刺人的狼牙刺、酸枣树、灌木丛,他带领职工用斧头砍、镢头挖。手被划破,拿出自带白药和胶布一缠了事;手打泡了,用针挑破继续干,硬是提前两天把电送到碾子坝村。李堂科说,“户户用上电,我这个农电科长没白干”。
河口陈家岔村,九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村民李升贵家住在后沟鱼梁山上,由于沿途都是青石崖,施工困难,李家一直没有通上电。一家人望着山下的电灯,不知流过多少泪。网改到陈家岔村,李堂科组织供电所同志,开山劈石,青石崖上栽杆架线,把电送到了李升贵家,李升贵激动地说:“共产党好,供电所人好。”
1998年农网改造的号角吹响,李堂科高兴极了,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是农民的儿子,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到了,立杆、架线不算苦,再苦再累都幸福”。他一头扎在网改第一线,两年时间全县150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电,在陕西省山区县中率先实现农村电气化。2004年全面完成农网改造工程,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全国农网改造先进县,李堂科连续6年被评为凤县优秀共产党员。
“电费降了,我在乡亲们面前才能直起腰说话”。这是李堂科常说的一句话。凤县东河桥村,全村20户人家来自18个省份,农网改造前,40瓦灯泡还没有煤油灯亮,摊到各户的电费平均每千瓦时电要3元多。网改到东河桥村,李堂科迎难而上。山上挖坑有危险,他就把安全带系在树上带头干;运电线杆时,更是带领大伙肩扛手抬,喊着号子一步一步向前移。脸、手、脚被树枝、石子划破了,就是凭着一股顽强的拼搏精神,李堂科领导全队同志提前完成了东河桥村网改任务,实现了户户通电,同网同价。电费降了,马达转了,清水入村,电视入户。村民们都说,“李堂科的队伍来了,用电不愁了”。
凤县坪坎镇碾子坝村地处大山深处,群众到镇上买煤油和生活用品,要早上3点钟打着火把,沿着沟底走7个多小时才能到。为了节约费用,李堂科和供电所的同志决定翻山架线,面对刺人的狼牙刺、酸枣树、灌木丛,他带领职工用斧头砍、镢头挖。手被划破,拿出自带白药和胶布一缠了事;手打泡了,用针挑破继续干,硬是提前两天把电送到碾子坝村。李堂科说,“户户用上电,我这个农电科长没白干”。
河口陈家岔村,九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村民李升贵家住在后沟鱼梁山上,由于沿途都是青石崖,施工困难,李家一直没有通上电。一家人望着山下的电灯,不知流过多少泪。网改到陈家岔村,李堂科组织供电所同志,开山劈石,青石崖上栽杆架线,把电送到了李升贵家,李升贵激动地说:“共产党好,供电所人好。”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