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岗上的“部落”
2006-08-15 16:13:29 来源:
A-
A+
电力18讯:
编者按:
1998年,二滩水电站建成投运。当年参与水电站建设的攀枝花电业局三滩沟变电站至今坚守当地。站内员工远离市区,远离家人,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闪光岁月。
承受寂寞
四川攀枝花电业局三滩沟变电站,地处一座名为扁冈山的陡坡上,前后左右都是数不清的峰,望不尽的岭。山下是滔滔雅砻江水,可远眺二滩水电大坝一角。7月底,笔者慕名前去采访。
“这里距攀枝花市有50公里,面积相当于7个篮球场。站内有两台主变,总容量5万千伏安。7名员工,分三个班,五天一轮换,全天候值守在站内。”一位叫郑松德的值班运行工简短地向笔者介绍。
运行工郑松德是8年前从其他站调到这里来的,另一位运行工唐同斌则骄傲地告诉笔者,他调到该站已整整10年。郑松德毫不示弱地说:“邓明礼是站内的元老,在这里整整15年了,与变电站同岁。站里还有工作了12年、14年的老员工呢……”笔者问:“每次就两个人值班,不寂寞吗?”他俩异口同声地回答:“说不寂寞那是假话。”一个说:“在站内,一个班就只有2至3名员工,天天你看我,我瞅你,话题单一。说看电视吧,电视机播放的图像又闪烁不定,有时还真有点无聊。”另一位又搭上腔:“以往我俩在其他变电站值班时,还能看得见居民的灯光,在这里,白天黑夜都只能听着变压器的‘嗡嗡’声,夜晚,附近连点灯光都没有……”话到此时,气氛有点低沉。
郑松德把话锋一转:“不说这些了,既然组织上把重任交给我们,我们就要担负起责任,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紧紧地拧在设备上,确保供电。” 唐同斌也调整好了情绪:“尽管备尝孤独、寂寞,生活也挺不方便(日常生活用水都得到山下去挑),但我们在站内也找到了乐趣。”“什么乐趣,”笔者追着问。“你到我们住的地方,就知道了。”两位运行工给的回答还挺有悬念。
自找乐趣
变电站主控室的墙外,就是员工们的居住地。笔者惊讶地看到,6棵芒果树长势喜人,大小不等的芒果挂满了枝头;两棵开着白花的黄桷兰,散发着诱人的芳香;不到20平方米的菜地里内容丰富,茄子开花挂果,小白菜嫩绿诱人,南瓜、丝瓜花繁叶茂,还有少许的红苕、生姜,小葱等也长得生机盎然。不用解释,这是全站人员业余时间劳动的结晶。
郑松德看着菜地里的南瓜,讲起了一件事。去年5月的一天,他和唐同斌一起值班,晚上20时许,他正在准备晚饭,忽然听到站内的警笛拉响了。他三步并做二步地冲过去,只见一号主变35千伏开关室内的变压设备已冒烟起火,两人迅速拿起了灭火器进行扑救。之后,记录、汇报、倒闸操作、为检修人员来站做准备工作……处理完所有的工作,回到驻地时,他们发现锅已烧干、饭已烧焦,打算重做,却又发现米袋都空了。两人顺手在“自留地”里摘了两个碗口大的南瓜,煮熟后,饥不择食地填饱了肚子。
笔者在他们的宿舍里看到一台2000瓦的电暖器,不由十分疑惑。攀枝花市的气候干燥炎热,冬天最冷的时候都用不上这家伙。细问才知道,由于这里山高雾浓,加上二滩水电站泄洪时顺风飘来的大量水蒸气,这里的被褥衣服随时都是润润的,一到雨季,更是可以滴出水来,这电暖器是用来烘干潮湿的床被、衣物的。
走出宿舍,一条叫小花的狗摇着尾巴跑过来,郑松德弯腰抚摸它,又讲起一段往事。一年前,小花的妈妈也在这儿“工作”,那是条极懂事的狗,懂得爱护电器设备。一天为了保护站内员工的安全,它勇敢地与一条一米多长的金环蛇进行搏斗。尽管它最后战胜了对手,但自己也中了毒。临终前,它撇下小花,悄悄地来到站外,默默地死去。从此,站内的员工都对小花爱如珍宝。说到这儿,郑松德显得有些伤心,沉默了许久。
乐于奉献
“工作是奉献,而不是索取。监护表盘,巡查设备,倒闸操作,全面维护着站内输配电设施的安全运行,是我们运行员工的神圣职责。”不善言谈的唐同斌倾吐出全站运行人员的心声。是啊,三滩变电站的员工都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1993年尹万才夫妇还在距三滩沟变电站12公里处的方家沟变电站工作。由于站内工作繁忙,两口子索性把无人照顾的孩子带到变电站生活。一天,他们将只有2岁的孩子锁在宿舍内,自己则外出工作。小孩被滚烫的开水烫伤,至今,脸上、胳臂上还留有疤痕。1996年,因工作需要,组织上要把尹万才调到更远的三滩沟变电站工作,征求他意见时,“毫不汲取教训”的尹万才二话没说就点头答应,当天就来到站里报到。
35岁的邓明礼,1992年来三滩沟变电站工作,是目前站内资格最老的运行工。1998年,二滩电站即将投运,三滩沟变电站的全体员工都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邓明礼更是“抛下”快要临产的爱人,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监视着设备运行状况。
15年来,站内的员工也有过交替,但到这里来工作的值班工,都遵守着站内的优良传统。没有一名员工向组织上提过任何待遇要求。他们不畏条件艰苦,尽职尽责,他们坚守着自<
编者按:
1998年,二滩水电站建成投运。当年参与水电站建设的攀枝花电业局三滩沟变电站至今坚守当地。站内员工远离市区,远离家人,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闪光岁月。
承受寂寞
四川攀枝花电业局三滩沟变电站,地处一座名为扁冈山的陡坡上,前后左右都是数不清的峰,望不尽的岭。山下是滔滔雅砻江水,可远眺二滩水电大坝一角。7月底,笔者慕名前去采访。
“这里距攀枝花市有50公里,面积相当于7个篮球场。站内有两台主变,总容量5万千伏安。7名员工,分三个班,五天一轮换,全天候值守在站内。”一位叫郑松德的值班运行工简短地向笔者介绍。
运行工郑松德是8年前从其他站调到这里来的,另一位运行工唐同斌则骄傲地告诉笔者,他调到该站已整整10年。郑松德毫不示弱地说:“邓明礼是站内的元老,在这里整整15年了,与变电站同岁。站里还有工作了12年、14年的老员工呢……”笔者问:“每次就两个人值班,不寂寞吗?”他俩异口同声地回答:“说不寂寞那是假话。”一个说:“在站内,一个班就只有2至3名员工,天天你看我,我瞅你,话题单一。说看电视吧,电视机播放的图像又闪烁不定,有时还真有点无聊。”另一位又搭上腔:“以往我俩在其他变电站值班时,还能看得见居民的灯光,在这里,白天黑夜都只能听着变压器的‘嗡嗡’声,夜晚,附近连点灯光都没有……”话到此时,气氛有点低沉。
郑松德把话锋一转:“不说这些了,既然组织上把重任交给我们,我们就要担负起责任,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紧紧地拧在设备上,确保供电。” 唐同斌也调整好了情绪:“尽管备尝孤独、寂寞,生活也挺不方便(日常生活用水都得到山下去挑),但我们在站内也找到了乐趣。”“什么乐趣,”笔者追着问。“你到我们住的地方,就知道了。”两位运行工给的回答还挺有悬念。
自找乐趣
变电站主控室的墙外,就是员工们的居住地。笔者惊讶地看到,6棵芒果树长势喜人,大小不等的芒果挂满了枝头;两棵开着白花的黄桷兰,散发着诱人的芳香;不到20平方米的菜地里内容丰富,茄子开花挂果,小白菜嫩绿诱人,南瓜、丝瓜花繁叶茂,还有少许的红苕、生姜,小葱等也长得生机盎然。不用解释,这是全站人员业余时间劳动的结晶。
郑松德看着菜地里的南瓜,讲起了一件事。去年5月的一天,他和唐同斌一起值班,晚上20时许,他正在准备晚饭,忽然听到站内的警笛拉响了。他三步并做二步地冲过去,只见一号主变35千伏开关室内的变压设备已冒烟起火,两人迅速拿起了灭火器进行扑救。之后,记录、汇报、倒闸操作、为检修人员来站做准备工作……处理完所有的工作,回到驻地时,他们发现锅已烧干、饭已烧焦,打算重做,却又发现米袋都空了。两人顺手在“自留地”里摘了两个碗口大的南瓜,煮熟后,饥不择食地填饱了肚子。
笔者在他们的宿舍里看到一台2000瓦的电暖器,不由十分疑惑。攀枝花市的气候干燥炎热,冬天最冷的时候都用不上这家伙。细问才知道,由于这里山高雾浓,加上二滩水电站泄洪时顺风飘来的大量水蒸气,这里的被褥衣服随时都是润润的,一到雨季,更是可以滴出水来,这电暖器是用来烘干潮湿的床被、衣物的。
走出宿舍,一条叫小花的狗摇着尾巴跑过来,郑松德弯腰抚摸它,又讲起一段往事。一年前,小花的妈妈也在这儿“工作”,那是条极懂事的狗,懂得爱护电器设备。一天为了保护站内员工的安全,它勇敢地与一条一米多长的金环蛇进行搏斗。尽管它最后战胜了对手,但自己也中了毒。临终前,它撇下小花,悄悄地来到站外,默默地死去。从此,站内的员工都对小花爱如珍宝。说到这儿,郑松德显得有些伤心,沉默了许久。
乐于奉献
“工作是奉献,而不是索取。监护表盘,巡查设备,倒闸操作,全面维护着站内输配电设施的安全运行,是我们运行员工的神圣职责。”不善言谈的唐同斌倾吐出全站运行人员的心声。是啊,三滩变电站的员工都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1993年尹万才夫妇还在距三滩沟变电站12公里处的方家沟变电站工作。由于站内工作繁忙,两口子索性把无人照顾的孩子带到变电站生活。一天,他们将只有2岁的孩子锁在宿舍内,自己则外出工作。小孩被滚烫的开水烫伤,至今,脸上、胳臂上还留有疤痕。1996年,因工作需要,组织上要把尹万才调到更远的三滩沟变电站工作,征求他意见时,“毫不汲取教训”的尹万才二话没说就点头答应,当天就来到站里报到。
35岁的邓明礼,1992年来三滩沟变电站工作,是目前站内资格最老的运行工。1998年,二滩电站即将投运,三滩沟变电站的全体员工都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邓明礼更是“抛下”快要临产的爱人,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监视着设备运行状况。
15年来,站内的员工也有过交替,但到这里来工作的值班工,都遵守着站内的优良传统。没有一名员工向组织上提过任何待遇要求。他们不畏条件艰苦,尽职尽责,他们坚守着自<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