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门外汉”到技术能手 -――记铜仁供电局松桃县寨英供电所副所长李思辉
2006-08-30 17:14:05 来源:贵州电力报
A-
A+
电力18讯: 贾朝辉 刘云炼
成功是什么?是一份执着和勤奋。34岁的李思辉,是两年前才接触营业用电工作的“门外汉”。但在今年7月举行的“全省农村供电所长规范化管理技能竞赛营业用电部分”比赛中,李思辉却战胜众多选手,勇拔头筹,成为铜仁地区首位获得贵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贵州电网公司认可的“贵州省技术能手”。
学习是法宝
也许是曾经当过教师的原因,李思辉十分清楚知识的重要性。他是个动静相宜的人:上班时间总喜欢东走走西看看,以便熟悉设备。设备检修时他更是跑前跑后,弄得满身油腻也不在乎,而下班后却喜欢躲在家里看书。 2004年7月,李思辉担任了寨英供电所第一任副所长。供电所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他想:自己一个供电营业的“门外汉”凭什么领导这些有着多年供用电实践经验的老电工呢?惟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学习提高业务技能。勤能补拙,这是李思辉坚信的一个真理;不耻下问,这是李思辉进步的法宝。那间租来的办公室就是他的书房,《电能计量培训教材》《供电营业所实用技术手册》不知翻过了多少遍,风里来雨里去,安装现场总能见到他的身影,背包里除了工具就是书。他把所里的伙伴都当成自己的老师,从来不因为自己是副所长就羞于开口请教。有一次户表改造时,他发现工作人员并没有在换表的地方安装新表,而是重新布线。在那里比划了好久,李思辉不理解了:这不是既浪费时间又浪费材料吗?同志们没有因为他提出这样“低级”的问题就嘲笑他,而是耐心地为他讲解。时间长了,这一个个看似幼稚的问题,却让李思辉懂得了电能表箱宜安装于户外墙上;农户电能表箱底部距地面高度宜为1.8米至2.0米;电能表要安装在清洁干燥场所,不能装在易燃易爆、潮湿污染和有腐蚀气体的场所,要便于抄读;新装电能表一般应停电,要检查有无错用电源,如有要剪除,装前还要拉开用户总刀闸等许多实用本领。而每次在实践中,他总是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力争做到又快又好。
螺丝钉的启迪
由于寨英供电所近70%的客户在农村,农户对表计的安装要求不高,只要能用电就行,而农电工也认为装表接电技术含量不高,只要把电能表安上能计量就行。然而就是这一进一出,给供电部门造成了多大的损失,又给用户埋下了多少安全隐患。李思辉记得自己刚到供电所的时候听抄表员反映,发现客户负荷和计量失衡,可是客户的确没有偷电。他苦思冥想:会不会是安装上出了问题?这时,书又成了他的老师。他发现,一块小小的连接片,一颗小小的螺丝钉都会造成造成不计电量或少计电量。后来事实证明,根源就是那颗松松的小螺丝。还有一次他偶然听说有一栋居民楼的水管摸上去总有麻麻的感觉,他立即意识到可能有人窃电。后来查实是装表时把相线和中性线搞错了,用户就借水管取代零线窃电。这件事让李思辉心里很不平静:其实这些都是小问题,为什么自己没有想到?如果当时不以检查安全的借口去,那客户一定会不依不饶,这就会对供电所造成很不好的影响;供电所目前有七千多用户,如果经常出现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做事不小心的情况,那该给供电部门造成多大的损失,会给客户埋下多少安全隐患啊?就这样,他和员工们一起学习,每月定期参加考试,对考试不合格的员工实行严格的考核,包括自己。如今,寨英供电所线损下降了20%,同志们都笑着说:这是被逼出来的。
从“土八路”到“正规军”
在李思辉刚来寨英时,变电所有的同志连电压、功率的单位都弄不清,员工们学习意识差,李思辉感到担子很重。他明白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习,然而学习对于那时的员工来讲是一件新鲜却不愿意参加的事,要搞好这一切,当领导的就要做出榜样。李思辉总是抓住各级组织开展的培训机会为自己充电,对他来说,培训就是福利。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技术提高了,威信树起来了,大伙服了。在他的带动下,职工们不断参加培训、比赛,安全意识、业务技术得到了提高,慢慢地,“土八路”逐渐向“正规军”过渡,他们懂得了怎样根据用户负荷来选择表计,选择材料;怎样安装才能保证客户用电器的安全,才能正确计量等。
2005年10月在松桃县供电局组织的安全知识竞赛中,寨英供电所是全县9个乡镇供电所中惟一一个进入决赛并获奖的单位,这是寨英供电发展史上的辉煌。谈到这个奖项时,李思辉一脸的自豪“你们不要小瞧这个二等奖,大家都把它看成一种集体的荣誉,这是寨英农电历史上获得的第一个奖哟。”
今年6月,李思辉作为铜仁地区参加“全省农村供电所长规范化管理技能竞赛”的选手来到了红枫电力职业技<
成功是什么?是一份执着和勤奋。34岁的李思辉,是两年前才接触营业用电工作的“门外汉”。但在今年7月举行的“全省农村供电所长规范化管理技能竞赛营业用电部分”比赛中,李思辉却战胜众多选手,勇拔头筹,成为铜仁地区首位获得贵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贵州电网公司认可的“贵州省技术能手”。
学习是法宝
也许是曾经当过教师的原因,李思辉十分清楚知识的重要性。他是个动静相宜的人:上班时间总喜欢东走走西看看,以便熟悉设备。设备检修时他更是跑前跑后,弄得满身油腻也不在乎,而下班后却喜欢躲在家里看书。 2004年7月,李思辉担任了寨英供电所第一任副所长。供电所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他想:自己一个供电营业的“门外汉”凭什么领导这些有着多年供用电实践经验的老电工呢?惟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学习提高业务技能。勤能补拙,这是李思辉坚信的一个真理;不耻下问,这是李思辉进步的法宝。那间租来的办公室就是他的书房,《电能计量培训教材》《供电营业所实用技术手册》不知翻过了多少遍,风里来雨里去,安装现场总能见到他的身影,背包里除了工具就是书。他把所里的伙伴都当成自己的老师,从来不因为自己是副所长就羞于开口请教。有一次户表改造时,他发现工作人员并没有在换表的地方安装新表,而是重新布线。在那里比划了好久,李思辉不理解了:这不是既浪费时间又浪费材料吗?同志们没有因为他提出这样“低级”的问题就嘲笑他,而是耐心地为他讲解。时间长了,这一个个看似幼稚的问题,却让李思辉懂得了电能表箱宜安装于户外墙上;农户电能表箱底部距地面高度宜为1.8米至2.0米;电能表要安装在清洁干燥场所,不能装在易燃易爆、潮湿污染和有腐蚀气体的场所,要便于抄读;新装电能表一般应停电,要检查有无错用电源,如有要剪除,装前还要拉开用户总刀闸等许多实用本领。而每次在实践中,他总是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力争做到又快又好。
螺丝钉的启迪
由于寨英供电所近70%的客户在农村,农户对表计的安装要求不高,只要能用电就行,而农电工也认为装表接电技术含量不高,只要把电能表安上能计量就行。然而就是这一进一出,给供电部门造成了多大的损失,又给用户埋下了多少安全隐患。李思辉记得自己刚到供电所的时候听抄表员反映,发现客户负荷和计量失衡,可是客户的确没有偷电。他苦思冥想:会不会是安装上出了问题?这时,书又成了他的老师。他发现,一块小小的连接片,一颗小小的螺丝钉都会造成造成不计电量或少计电量。后来事实证明,根源就是那颗松松的小螺丝。还有一次他偶然听说有一栋居民楼的水管摸上去总有麻麻的感觉,他立即意识到可能有人窃电。后来查实是装表时把相线和中性线搞错了,用户就借水管取代零线窃电。这件事让李思辉心里很不平静:其实这些都是小问题,为什么自己没有想到?如果当时不以检查安全的借口去,那客户一定会不依不饶,这就会对供电所造成很不好的影响;供电所目前有七千多用户,如果经常出现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做事不小心的情况,那该给供电部门造成多大的损失,会给客户埋下多少安全隐患啊?就这样,他和员工们一起学习,每月定期参加考试,对考试不合格的员工实行严格的考核,包括自己。如今,寨英供电所线损下降了20%,同志们都笑着说:这是被逼出来的。
从“土八路”到“正规军”
在李思辉刚来寨英时,变电所有的同志连电压、功率的单位都弄不清,员工们学习意识差,李思辉感到担子很重。他明白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习,然而学习对于那时的员工来讲是一件新鲜却不愿意参加的事,要搞好这一切,当领导的就要做出榜样。李思辉总是抓住各级组织开展的培训机会为自己充电,对他来说,培训就是福利。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技术提高了,威信树起来了,大伙服了。在他的带动下,职工们不断参加培训、比赛,安全意识、业务技术得到了提高,慢慢地,“土八路”逐渐向“正规军”过渡,他们懂得了怎样根据用户负荷来选择表计,选择材料;怎样安装才能保证客户用电器的安全,才能正确计量等。
2005年10月在松桃县供电局组织的安全知识竞赛中,寨英供电所是全县9个乡镇供电所中惟一一个进入决赛并获奖的单位,这是寨英供电发展史上的辉煌。谈到这个奖项时,李思辉一脸的自豪“你们不要小瞧这个二等奖,大家都把它看成一种集体的荣誉,这是寨英农电历史上获得的第一个奖哟。”
今年6月,李思辉作为铜仁地区参加“全省农村供电所长规范化管理技能竞赛”的选手来到了红枫电力职业技<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