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军”的领班人
2006-08-31 09:05:54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A-
A+
电力18讯: ――浙江诸暨供电局支援温州苍南灾区电力抢修班班长杨银益小记
历史罕见的8号台风“桑美”袭击温州苍南电网后,为了帮助灾区早日恢复供电,根据浙江省电力公司的统一部署,诸暨市供电局在最短时间内抽调精兵强将,组织了一支抢修队伍,奔赴灾区,抢修电网。在短短10多天的救灾过程中,诸暨电力抢修队以敢拚敢干、技术过硬、作风优良受到当地电力部门和沿线群众的好评,而这其中,抢修一班班长杨银益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沧海 流显本色
金乡镇是诸暨供电局对口支援的灾区。尽管杨银益他们在出发前对灾害已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经过8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后,眼前的灾情还是让抢险队员们触目惊心:掀顶倒塌的房屋、受淹发黄的稻秧,成排歪斜的电杆、横七竖八的断线,甚至连高高的铁塔也不能幸免。台风给金乡镇带来了满目疮痍,着实让队员们倒吸了一口冷气。作为一班班长的杨银益,就给队员们打气、做思想工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供电系统的优秀传统,我们出来了,就是代表诸暨市供电局,现在局领导把工作交给我们,就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不会辜负领导的信任。”在他的鼓舞下,抢修班的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地展开,参战的队员们也充满了斗志。
身先士卒赢赞誉
灾区施工的困难可想而知。作为一班之长,杨银益除了妥善安排好队员的生活、落实好生产任务外,他深知,自己带班七、八年来,素有“野战军”的称号,关键时刻必须拉得出、打得响。一到金乡,他就协助抢修队负责人迅速召开班组会议,安排生产、明确任务,并在第一时间到现场了解情况,商量制定抢险方案。为了赶抢险速度,杨银益每天带领抢险救灾队,天还没亮便出工、天暗到没法工作才收工。在抢险过程当中,每天10时至14时是一天中最热的时段,头上有烈日、扑面是热风、脚下有发烫的沟水,杨银益身先士卒,奋战一线,无论是浇混凝土的电杆坑道旁,还是在拔除电杆的第一现场,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正是凭着这样一种忘我的拼博精神,短短三天时间内,抢修班就对海湾、卧龙和凉亭等3条10千伏线路的112支断杆、22处倒杆现场进行了清理。
在施工过程中,杨银益十分注重安全环节。比如说线路架设,金乡镇大多是三回线的同杆架设,线径又较粗(截面240平方毫米),在做好工作票签发、安全交底后,他特别注意到不少杆子都受过伤这个因素,特别是耐张杆的受力,除了在杆身、横担每个方向打好临时拉外,如果是转角杆,他还要求再在外角打1根临时拉线,确保施工安全。金乡供电所所长殷为哲对诸暨供电局抢修队很佩服,他的评价是:工作经验丰富,技术全面,是一支名符其实的野战军。
泰山压顶斗志坚
由于停电停水,抢修队的生活异常艰苦,有几名队员由于一时不能适应环境,呕吐、腹泻的现象时有发生,杨银益到抢险救灾现场的第二天就出现了呕吐和腹泻。尽管晚上没有睡好、吃好,但第二天一早,他又生龙活虎出现在施工现场。他说:“如果我不带好头,队员怎能服心,现在金乡人民都期盼着早日恢复用电,我们只有争分夺秒,才能无愧‘电力先行者’的光荣称号。”
在杨银益坚硬的另一面,是他放弃家人的独自奉献。杨银益一家五口,妻子出国到柬浦寨工作已有5年不曾回家,家中留有70高龄的两位老人和12岁的女儿。8月16日,当杨银益得知父亲由于用药不当、不能正常排尿而住院的消息时,他虽然心中焦急,作为儿子,他也想赶紧回家看看病中的父亲,但他深知现在正是关键时刻,不能有丝毫松懈。正是凭着这个信念,他默默地把这个消息藏在心中。事后,抢修队住宿的房东也得知了这件事情,逢人便说:诸暨来的电力工人真了得!(毛年永 章奇斌)
历史罕见的8号台风“桑美”袭击温州苍南电网后,为了帮助灾区早日恢复供电,根据浙江省电力公司的统一部署,诸暨市供电局在最短时间内抽调精兵强将,组织了一支抢修队伍,奔赴灾区,抢修电网。在短短10多天的救灾过程中,诸暨电力抢修队以敢拚敢干、技术过硬、作风优良受到当地电力部门和沿线群众的好评,而这其中,抢修一班班长杨银益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沧海 流显本色
金乡镇是诸暨供电局对口支援的灾区。尽管杨银益他们在出发前对灾害已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经过8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后,眼前的灾情还是让抢险队员们触目惊心:掀顶倒塌的房屋、受淹发黄的稻秧,成排歪斜的电杆、横七竖八的断线,甚至连高高的铁塔也不能幸免。台风给金乡镇带来了满目疮痍,着实让队员们倒吸了一口冷气。作为一班班长的杨银益,就给队员们打气、做思想工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供电系统的优秀传统,我们出来了,就是代表诸暨市供电局,现在局领导把工作交给我们,就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不会辜负领导的信任。”在他的鼓舞下,抢修班的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地展开,参战的队员们也充满了斗志。
身先士卒赢赞誉
灾区施工的困难可想而知。作为一班之长,杨银益除了妥善安排好队员的生活、落实好生产任务外,他深知,自己带班七、八年来,素有“野战军”的称号,关键时刻必须拉得出、打得响。一到金乡,他就协助抢修队负责人迅速召开班组会议,安排生产、明确任务,并在第一时间到现场了解情况,商量制定抢险方案。为了赶抢险速度,杨银益每天带领抢险救灾队,天还没亮便出工、天暗到没法工作才收工。在抢险过程当中,每天10时至14时是一天中最热的时段,头上有烈日、扑面是热风、脚下有发烫的沟水,杨银益身先士卒,奋战一线,无论是浇混凝土的电杆坑道旁,还是在拔除电杆的第一现场,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正是凭着这样一种忘我的拼博精神,短短三天时间内,抢修班就对海湾、卧龙和凉亭等3条10千伏线路的112支断杆、22处倒杆现场进行了清理。
在施工过程中,杨银益十分注重安全环节。比如说线路架设,金乡镇大多是三回线的同杆架设,线径又较粗(截面240平方毫米),在做好工作票签发、安全交底后,他特别注意到不少杆子都受过伤这个因素,特别是耐张杆的受力,除了在杆身、横担每个方向打好临时拉外,如果是转角杆,他还要求再在外角打1根临时拉线,确保施工安全。金乡供电所所长殷为哲对诸暨供电局抢修队很佩服,他的评价是:工作经验丰富,技术全面,是一支名符其实的野战军。
泰山压顶斗志坚
由于停电停水,抢修队的生活异常艰苦,有几名队员由于一时不能适应环境,呕吐、腹泻的现象时有发生,杨银益到抢险救灾现场的第二天就出现了呕吐和腹泻。尽管晚上没有睡好、吃好,但第二天一早,他又生龙活虎出现在施工现场。他说:“如果我不带好头,队员怎能服心,现在金乡人民都期盼着早日恢复用电,我们只有争分夺秒,才能无愧‘电力先行者’的光荣称号。”
在杨银益坚硬的另一面,是他放弃家人的独自奉献。杨银益一家五口,妻子出国到柬浦寨工作已有5年不曾回家,家中留有70高龄的两位老人和12岁的女儿。8月16日,当杨银益得知父亲由于用药不当、不能正常排尿而住院的消息时,他虽然心中焦急,作为儿子,他也想赶紧回家看看病中的父亲,但他深知现在正是关键时刻,不能有丝毫松懈。正是凭着这个信念,他默默地把这个消息藏在心中。事后,抢修队住宿的房东也得知了这件事情,逢人便说:诸暨来的电力工人真了得!(毛年永 章奇斌)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