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东升:为理想而执著
2006-07-04 13:42:37 来源:国家电网报
A-
A+
电力18讯: 记者 葛慧 张德武 实习记者 王志
人物档案
席东升,江苏省沛县人,1962年11月出生,1982年10月参加工作,198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北京送变电公司机械处汽车修理工、修理班班长、架线队副队长。曾先后三次荣获QC小组技术革新奖,2003年被中国质量协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授予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组员称号。两次荣获华北电网有限公司优秀党员称号。2003年被北京市总工会授予首都劳动奖章。2004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认识席东升,是先看到了他的背影。6月27日,北京的天气极为炎热,在位于房山区的北京送变电公司,记者看到五六个人在一台台机器间忙碌着。中间一个身穿蓝色工作服,看不出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的,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席东升。
席东升是北京送变电公司机械处的架线队副队长。这几年,他获得了沉甸甸的荣誉。席东升说,他感到内心有些不安,他觉得自己付出的太少,而得到的太多。但与他相识的人都认为,这些荣誉,席东升当之无愧。
工作如生命
席东升在1996年架线队成立之初就在这里,10年来转战南北,在送电工地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席东升干工作痴迷投入,工作已然成为他的生命,成为他的精神支柱。
1998年四川自蓉线开工,面对工程,机械处的领导心里打鼓――这是北京送变电公司20世纪50年代后第二次南下四川,也是架线队第一次在一条线路上同几家单位一起施工。同行一争高下,北京送变电员工能否经受住这样的考验?四川盆地的气候,新进口的意大利设备,这些都是困难所在。
就在领导们考虑让谁带队的时候,席东升站了出来。
从北京到了四川,一下火车,席东升就一头钻进工地,了解设备的具体情况,检查设备的技术状态。设备缺少中文资料,他就拿本英汉字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查,愣是把资料翻译成中文。
1999年广西天广直流输电工程开始放线。当时放线设备已经在南方服役3年,设备状况不是很好,能否如期完成公司第一条500千伏直流工程,公司领导心中没底。这时,大家又想到了修理、放线都过硬的席东升。可是,席东升已经连续在几个工地施工,家里的老人又疾病缠身,再让他带队去广西有些不近人情。机械处的负责人在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找到他,他只说了一个字:“干!”这句最简练、最有力的话,让大家感动不已。
工地的生活条件艰苦,他白天带着机组成员检修设备,晚上忍着蚊叮虫咬翻资料,画图纸,制定第二天的检修计划。橡胶制成的英制油封漏油,国内根本没有配件,如果出图纸到南宁定做,时间又来不及。经过多次的试验,他大胆采用旧的油封做骨架,用聚四氟乙烯带做密封材料,终于解决了问题。在广西的小牵引机发动机无力,二牵二的原设计中没有盘车回路,他就在二牵二的回路中引出一根油管,用回油压力驱动小牵引机的尾轴转轮,加快了放线的速度,解决了小牵引机无力这个施工中最大的难题。
2003年,保霸吴输变电工程开工了,席东升又担负起设备试验的任务。当工程到了即将竣工的关键时刻,一场疾病袭来,连续的高烧让席东升觉得站立都困难。
这真的让席东升为难了。自己是领队,这时候回去休息,势必会影响施工,不回去,自己的身体实在难以支撑。他非常清楚当时的情况:队里已经没有机手可以往工地派了,自己不撑下去,工程就要停下来。一定要咬牙坚持下去!
为了不让队友发现自己的病情,保证正常施工,他不顾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开始大剂量服药。就是这样,他在连续高烧中完成了最后一个区段的施工任务。在这个区段的10天,席东升是怎样撑下来的,只有他自己知道。等工程完工,他已经无法再坚持了,到医院一检查,几乎所有应该正常的指标他都不合格。医生说是高烧给烧的。领导对他大发脾气,他却笑了,“咱们家里还有机手能派吗?我不咬牙坚持工程能完吗?再说了,咱是党员,党员就要在最艰苦的时候,最艰苦的地方,干最艰苦的工作。”
美丽的“空中草原”
2002年,华北电网重点工程托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机械处的架线设备进入紧张的检修时期。5月底的一天中午,席东升押着设备从湖北的左龙工地返京。为了能让他安心在家休息几天,大家谁都没说设备检修的事情。下午一上班,身穿工作服的席东升就出现在设备检修现场,领导急了,让他回家休息。他一边干活一边说:“<
人物档案
席东升,江苏省沛县人,1962年11月出生,1982年10月参加工作,198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北京送变电公司机械处汽车修理工、修理班班长、架线队副队长。曾先后三次荣获QC小组技术革新奖,2003年被中国质量协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授予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组员称号。两次荣获华北电网有限公司优秀党员称号。2003年被北京市总工会授予首都劳动奖章。2004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认识席东升,是先看到了他的背影。6月27日,北京的天气极为炎热,在位于房山区的北京送变电公司,记者看到五六个人在一台台机器间忙碌着。中间一个身穿蓝色工作服,看不出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的,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席东升。
席东升是北京送变电公司机械处的架线队副队长。这几年,他获得了沉甸甸的荣誉。席东升说,他感到内心有些不安,他觉得自己付出的太少,而得到的太多。但与他相识的人都认为,这些荣誉,席东升当之无愧。
工作如生命
席东升在1996年架线队成立之初就在这里,10年来转战南北,在送电工地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席东升干工作痴迷投入,工作已然成为他的生命,成为他的精神支柱。
1998年四川自蓉线开工,面对工程,机械处的领导心里打鼓――这是北京送变电公司20世纪50年代后第二次南下四川,也是架线队第一次在一条线路上同几家单位一起施工。同行一争高下,北京送变电员工能否经受住这样的考验?四川盆地的气候,新进口的意大利设备,这些都是困难所在。
就在领导们考虑让谁带队的时候,席东升站了出来。
从北京到了四川,一下火车,席东升就一头钻进工地,了解设备的具体情况,检查设备的技术状态。设备缺少中文资料,他就拿本英汉字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查,愣是把资料翻译成中文。
1999年广西天广直流输电工程开始放线。当时放线设备已经在南方服役3年,设备状况不是很好,能否如期完成公司第一条500千伏直流工程,公司领导心中没底。这时,大家又想到了修理、放线都过硬的席东升。可是,席东升已经连续在几个工地施工,家里的老人又疾病缠身,再让他带队去广西有些不近人情。机械处的负责人在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找到他,他只说了一个字:“干!”这句最简练、最有力的话,让大家感动不已。
工地的生活条件艰苦,他白天带着机组成员检修设备,晚上忍着蚊叮虫咬翻资料,画图纸,制定第二天的检修计划。橡胶制成的英制油封漏油,国内根本没有配件,如果出图纸到南宁定做,时间又来不及。经过多次的试验,他大胆采用旧的油封做骨架,用聚四氟乙烯带做密封材料,终于解决了问题。在广西的小牵引机发动机无力,二牵二的原设计中没有盘车回路,他就在二牵二的回路中引出一根油管,用回油压力驱动小牵引机的尾轴转轮,加快了放线的速度,解决了小牵引机无力这个施工中最大的难题。
2003年,保霸吴输变电工程开工了,席东升又担负起设备试验的任务。当工程到了即将竣工的关键时刻,一场疾病袭来,连续的高烧让席东升觉得站立都困难。
这真的让席东升为难了。自己是领队,这时候回去休息,势必会影响施工,不回去,自己的身体实在难以支撑。他非常清楚当时的情况:队里已经没有机手可以往工地派了,自己不撑下去,工程就要停下来。一定要咬牙坚持下去!
为了不让队友发现自己的病情,保证正常施工,他不顾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开始大剂量服药。就是这样,他在连续高烧中完成了最后一个区段的施工任务。在这个区段的10天,席东升是怎样撑下来的,只有他自己知道。等工程完工,他已经无法再坚持了,到医院一检查,几乎所有应该正常的指标他都不合格。医生说是高烧给烧的。领导对他大发脾气,他却笑了,“咱们家里还有机手能派吗?我不咬牙坚持工程能完吗?再说了,咱是党员,党员就要在最艰苦的时候,最艰苦的地方,干最艰苦的工作。”
美丽的“空中草原”
2002年,华北电网重点工程托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机械处的架线设备进入紧张的检修时期。5月底的一天中午,席东升押着设备从湖北的左龙工地返京。为了能让他安心在家休息几天,大家谁都没说设备检修的事情。下午一上班,身穿工作服的席东升就出现在设备检修现场,领导急了,让他回家休息。他一边干活一边说:“<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