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虎:电力线路的“守护神”
2006-07-04 13:49:58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李敏 刘晔
在重庆市南岸区的大街小巷,流传着一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语”――线路受阻,找杨家虎。杨家虎是谁?他曾经是重庆南岸供电局事故抢修队队长。当笔者在南岸供电局见到他时,他迎上来微笑着和我们握手。这是双布满老茧、疤痕累累的手。握着它,感觉有些粗糙。但就是这双粗糙的大手,十年如一日守护着南岸区近3000公里低压线路,为20万用户处理事故近2万起。
“线路受阻,找杨家虎。”这是杨家虎名片上的“广告语”。名片的背面,印着事故抢修队3部值班电话的号码和他的联系电话。
名片送出去了,可杨家虎从此也被彻底“拴”住了。电话铃一响,哪怕天再黑,路再远,风再大,雨再猛,他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
2003年7月18日的那场暴风雨,许多南岸人至今仍记忆犹新。
当天夜晚,11级大风伴着暴雨席卷了大半个南岸。一时间,全区先后50余处电力线路受损,报修电话铃声一阵紧过一阵。坐落在南山半山腰上,以秀丽的山村景色和风味独特的美食泉水鸡吸引着各地游客的“泉水鸡一条街”,在那场暴风雨中严重受创。一经营户的屋顶被整个掀起,重重砸在了一台315千伏安变压器上后,又被电线悬挂在10米高的半空中,热闹的度假区顿时陷入黑暗。
事故抢修车和吊车接到电话后紧急出动。由于事故现场没有照明灯,仅凭抢险车灯光执行作业,风雨中能见度极低,吊装工作尤为艰难。杨家虎围着变压器和吊车转了3个小时,几乎喊破了嗓子。灯光重新亮起那一刻,整条街发出胜利的欢呼声。杨家虎和队员们这才发现,游客们有的站在走廊上,有的站在窗户前,一直在黑暗中关注着杨家虎和队员们的抢修行动。一经营户端上早已准备好的鸡汤,让杨家虎和队员们进屋暖暖身子,被杨家虎婉言谢绝了。来不及喘口气,杨家虎又带领队员匆匆登上抢修车,奔赴下一个事故现场。
那天,杨家虎带领队员在狂风暴雨中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直至第二天中午才完成了全部抢修任务,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送电,将事故损失降到了最低。闻讯赶来的电视台记者用摄像机记录下一个个感人的画面。当日,杨家虎和队员们雨中抢险的事迹被重庆电视台报道,并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
随着经济的发展,南岸区用户由几万增加到现在的近20万,事故抢修队也由10个人增加到30个人。杨家虎作为队长,觉得肩负的责任更重了。一方面,抢修任务加重,另一方面,队员的培训也得跟上。
杨家虎带的抢修队有个规矩,只要前一天晚上没出夜班,第二天早上6点必须在值班室外的院子里集合,开始晨练。在杨家虎的指导下,队员们搬出工具,拉开阵式,爬杆、立桩、装表、接线,抢修队的“十八般武艺”天天“拳不离手”。练习过程中,杨家虎一面作技术辅导,一面强化安全规程规范,把理论和实践生动结合起来,使队员们形成了安全作业的自觉习惯。
别看杨家虎对大家的管理非常严格,其实,他也有“心细”的一面。
杨家虎有一个笔记本,笔记本上记的是每位队员的生日。再忙再累,他都不会忘记给队员过生日。雨天出勤,他每次都要烧一大锅姜汤,叫每人都喝上一大碗。杨师傅是“刀子嘴,豆腐心”!队员们这样评价他。
在杨家虎的“言传身教”下,队员们把每一次抢修都看作是一次巩固技能的机会,执行任务雷厉风行。10年来,抢修队以优质服务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杨家虎在事故抢修一线工作10年后,于2005年1月走上了领导岗位,担任南岸供电局配网管理中心副主任,但仍然分管中心的事故抢修工作。如今,杨家虎带领的事故抢修队,正以全新的模式活跃在重庆南岸地区,追求更高标准的服务质量。杨家虎说:“我要带领全体队友更加努力地工作,让客户得到方便、快捷、满意的服务。归根到底,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永远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
在重庆市南岸区的大街小巷,流传着一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语”――线路受阻,找杨家虎。杨家虎是谁?他曾经是重庆南岸供电局事故抢修队队长。当笔者在南岸供电局见到他时,他迎上来微笑着和我们握手。这是双布满老茧、疤痕累累的手。握着它,感觉有些粗糙。但就是这双粗糙的大手,十年如一日守护着南岸区近3000公里低压线路,为20万用户处理事故近2万起。
“线路受阻,找杨家虎。”这是杨家虎名片上的“广告语”。名片的背面,印着事故抢修队3部值班电话的号码和他的联系电话。
名片送出去了,可杨家虎从此也被彻底“拴”住了。电话铃一响,哪怕天再黑,路再远,风再大,雨再猛,他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
2003年7月18日的那场暴风雨,许多南岸人至今仍记忆犹新。
当天夜晚,11级大风伴着暴雨席卷了大半个南岸。一时间,全区先后50余处电力线路受损,报修电话铃声一阵紧过一阵。坐落在南山半山腰上,以秀丽的山村景色和风味独特的美食泉水鸡吸引着各地游客的“泉水鸡一条街”,在那场暴风雨中严重受创。一经营户的屋顶被整个掀起,重重砸在了一台315千伏安变压器上后,又被电线悬挂在10米高的半空中,热闹的度假区顿时陷入黑暗。
事故抢修车和吊车接到电话后紧急出动。由于事故现场没有照明灯,仅凭抢险车灯光执行作业,风雨中能见度极低,吊装工作尤为艰难。杨家虎围着变压器和吊车转了3个小时,几乎喊破了嗓子。灯光重新亮起那一刻,整条街发出胜利的欢呼声。杨家虎和队员们这才发现,游客们有的站在走廊上,有的站在窗户前,一直在黑暗中关注着杨家虎和队员们的抢修行动。一经营户端上早已准备好的鸡汤,让杨家虎和队员们进屋暖暖身子,被杨家虎婉言谢绝了。来不及喘口气,杨家虎又带领队员匆匆登上抢修车,奔赴下一个事故现场。
那天,杨家虎带领队员在狂风暴雨中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直至第二天中午才完成了全部抢修任务,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送电,将事故损失降到了最低。闻讯赶来的电视台记者用摄像机记录下一个个感人的画面。当日,杨家虎和队员们雨中抢险的事迹被重庆电视台报道,并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
随着经济的发展,南岸区用户由几万增加到现在的近20万,事故抢修队也由10个人增加到30个人。杨家虎作为队长,觉得肩负的责任更重了。一方面,抢修任务加重,另一方面,队员的培训也得跟上。
杨家虎带的抢修队有个规矩,只要前一天晚上没出夜班,第二天早上6点必须在值班室外的院子里集合,开始晨练。在杨家虎的指导下,队员们搬出工具,拉开阵式,爬杆、立桩、装表、接线,抢修队的“十八般武艺”天天“拳不离手”。练习过程中,杨家虎一面作技术辅导,一面强化安全规程规范,把理论和实践生动结合起来,使队员们形成了安全作业的自觉习惯。
别看杨家虎对大家的管理非常严格,其实,他也有“心细”的一面。
杨家虎有一个笔记本,笔记本上记的是每位队员的生日。再忙再累,他都不会忘记给队员过生日。雨天出勤,他每次都要烧一大锅姜汤,叫每人都喝上一大碗。杨师傅是“刀子嘴,豆腐心”!队员们这样评价他。
在杨家虎的“言传身教”下,队员们把每一次抢修都看作是一次巩固技能的机会,执行任务雷厉风行。10年来,抢修队以优质服务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杨家虎在事故抢修一线工作10年后,于2005年1月走上了领导岗位,担任南岸供电局配网管理中心副主任,但仍然分管中心的事故抢修工作。如今,杨家虎带领的事故抢修队,正以全新的模式活跃在重庆南岸地区,追求更高标准的服务质量。杨家虎说:“我要带领全体队友更加努力地工作,让客户得到方便、快捷、满意的服务。归根到底,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永远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