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玲:会爬电线杆的女经理
2006-07-04 13:52:06 来源:国家电网报
A-
A+
电力18讯: 朱 文
“你是邓玲吗?”
“是啊,我就是邓玲,需要我为您做点什么吗?”
“不用了,我看到报纸上经常宣传你的先进事迹,特地打来电话,就是想听听你的声音……”
邓玲,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在安徽合肥却家喻户晓。
邓玲究竟有什么“魔力”?
白衬衫、蓝西裤,身材不高、皮肤较黑,在合肥供电公司包河营业厅第一次见到邓玲时,笔者很难把朴素的她与“经理”这样的头衔联系在一起。
随着采访的深入,笔者渐渐发现了这名中年女性的与众不同:她会爬杆,几分钟内能迅速爬上十几米高的电线杆;她会哑语,能与来营业所的聋哑人顺利地进行交流;她还是合肥市仅有的两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志愿者服务队之一――“邓玲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头儿”。
2003年8月的一个傍晚,合肥市热浪袭人。邓玲为用电客户装好电表,正准备回家休息。这时,家住金寨路372号的83岁老人朱宝钧,被人用轮椅推着来到了营业厅。朱宝钧是位残疾人,儿女都不在身边。他一进门就对邓玲说:“天气太热了,家里的空调又无法启动,想申请单独装块电表,可不知道要办哪些手续。”听到这里,邓玲顾不上浑身疲惫,立即帮老人办好申请电表的相关手续,并安排车辆送老人回家。随后,邓玲又带着材料、工具赶到老人家中,为老人装新电表。在装电表的过程中,邓玲发现老人家中的户内电线已经严重老化,如果不及时更换,会留下隐患。于是,装好电表后,邓玲又掏钱为老人买来了护套电线,并帮老人更换了电线。打理好这一切,邓玲又耐心地叮嘱老人注意安全用电,并告诉他如何交电费。临走时,老人拉着邓玲的手热泪盈眶:“我遇到好人了,谢谢你!”
合肥市福利工厂的几位聋哑人来包河营业厅办理用“牡丹卡”交电费的业务,由于担心营业员不会哑语,便事先把要办的事情写在了纸上。令这几位聋哑人意外的是,没等他们拿出纸条,邓玲便迎了上来,用平时自学的哑语和他们打招呼。在“交谈”过程中,邓玲发现他们带的钱不够,又自掏腰包为他们垫上。事情办理妥当后,几位聋哑人不约而同地对邓玲竖起了大拇指。
邓玲的事迹影响着她所在的团队。2003年,合肥供电公司成立了以邓玲的名字命名的邓玲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这是安徽省电力公司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志愿者队伍。
邓玲常说:“为客户提供服务,就是要多多地换位思考,想想如果我是客户,我最需要的是什么。”
2004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双岗街道一位工作人员找到邓玲,请求帮助。原来,住在濉溪一村的郑老汉是位盲人,无儿无女,一直靠街道救济生活。郑老汉家里没有电,工作人员希望供电公司能为老人装一块电表。郑老汉说:“夏天能吹吹电风扇,晚上能听听电视机里传出来的声音,是我最大的愿望。”
第二天上午,天空飘起了雪花。邓玲和同事们带着500元钱,帮郑老汉买来了电线。邓玲冒着风雪,登上电线杆为郑老汉家接上了电。通电了,郑老汉的心愿终于实现了,他握着邓玲冰凉的双手,不停地说:“你们是好人,你们是好人……”
次日,郑老汉执意要邻居把他搀扶到合肥人民广播电台,为邓玲和她的同事们点播一首歌曲――《好人一生平安》。
2006年2月26日,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邓玲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光荣称号。
邓玲尽心尽力的服务,得到了用户的普遍称赞。这位有着17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先后获得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电力公司“十大优质服务标兵”、合肥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在邓玲的带动下,邓玲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也荣获“安徽省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合肥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志愿服务队先后有3人被评为合肥市优秀青年志愿者。邓玲所在的包河营业厅也先后荣获“国家级示范窗口”、团中央“青年文明号”、“全国用户满意服务奖牌”、“全国服务明星班组”等称号。
面对这些荣誉,邓玲平静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我只想献出我的光和热,我只想在有生之年,为党、为群众多做一些事情。”这是一位共产党员质朴的真情表白。
“你是邓玲吗?”
“是啊,我就是邓玲,需要我为您做点什么吗?”
“不用了,我看到报纸上经常宣传你的先进事迹,特地打来电话,就是想听听你的声音……”
邓玲,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在安徽合肥却家喻户晓。
邓玲究竟有什么“魔力”?
白衬衫、蓝西裤,身材不高、皮肤较黑,在合肥供电公司包河营业厅第一次见到邓玲时,笔者很难把朴素的她与“经理”这样的头衔联系在一起。
随着采访的深入,笔者渐渐发现了这名中年女性的与众不同:她会爬杆,几分钟内能迅速爬上十几米高的电线杆;她会哑语,能与来营业所的聋哑人顺利地进行交流;她还是合肥市仅有的两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志愿者服务队之一――“邓玲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头儿”。
2003年8月的一个傍晚,合肥市热浪袭人。邓玲为用电客户装好电表,正准备回家休息。这时,家住金寨路372号的83岁老人朱宝钧,被人用轮椅推着来到了营业厅。朱宝钧是位残疾人,儿女都不在身边。他一进门就对邓玲说:“天气太热了,家里的空调又无法启动,想申请单独装块电表,可不知道要办哪些手续。”听到这里,邓玲顾不上浑身疲惫,立即帮老人办好申请电表的相关手续,并安排车辆送老人回家。随后,邓玲又带着材料、工具赶到老人家中,为老人装新电表。在装电表的过程中,邓玲发现老人家中的户内电线已经严重老化,如果不及时更换,会留下隐患。于是,装好电表后,邓玲又掏钱为老人买来了护套电线,并帮老人更换了电线。打理好这一切,邓玲又耐心地叮嘱老人注意安全用电,并告诉他如何交电费。临走时,老人拉着邓玲的手热泪盈眶:“我遇到好人了,谢谢你!”
合肥市福利工厂的几位聋哑人来包河营业厅办理用“牡丹卡”交电费的业务,由于担心营业员不会哑语,便事先把要办的事情写在了纸上。令这几位聋哑人意外的是,没等他们拿出纸条,邓玲便迎了上来,用平时自学的哑语和他们打招呼。在“交谈”过程中,邓玲发现他们带的钱不够,又自掏腰包为他们垫上。事情办理妥当后,几位聋哑人不约而同地对邓玲竖起了大拇指。
邓玲的事迹影响着她所在的团队。2003年,合肥供电公司成立了以邓玲的名字命名的邓玲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这是安徽省电力公司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志愿者队伍。
邓玲常说:“为客户提供服务,就是要多多地换位思考,想想如果我是客户,我最需要的是什么。”
2004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双岗街道一位工作人员找到邓玲,请求帮助。原来,住在濉溪一村的郑老汉是位盲人,无儿无女,一直靠街道救济生活。郑老汉家里没有电,工作人员希望供电公司能为老人装一块电表。郑老汉说:“夏天能吹吹电风扇,晚上能听听电视机里传出来的声音,是我最大的愿望。”
第二天上午,天空飘起了雪花。邓玲和同事们带着500元钱,帮郑老汉买来了电线。邓玲冒着风雪,登上电线杆为郑老汉家接上了电。通电了,郑老汉的心愿终于实现了,他握着邓玲冰凉的双手,不停地说:“你们是好人,你们是好人……”
次日,郑老汉执意要邻居把他搀扶到合肥人民广播电台,为邓玲和她的同事们点播一首歌曲――《好人一生平安》。
2006年2月26日,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邓玲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光荣称号。
邓玲尽心尽力的服务,得到了用户的普遍称赞。这位有着17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先后获得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电力公司“十大优质服务标兵”、合肥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在邓玲的带动下,邓玲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也荣获“安徽省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合肥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志愿服务队先后有3人被评为合肥市优秀青年志愿者。邓玲所在的包河营业厅也先后荣获“国家级示范窗口”、团中央“青年文明号”、“全国用户满意服务奖牌”、“全国服务明星班组”等称号。
面对这些荣誉,邓玲平静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我只想献出我的光和热,我只想在有生之年,为党、为群众多做一些事情。”这是一位共产党员质朴的真情表白。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