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带电工人”冯振波
2006-05-25 15:50:17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A-
A+
电力18讯: ----记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十佳标兵”及“五一劳动奖章”者冯振波
“咱中国电力工人责无旁贷地要为打造中华民族的道德长城添砖加瓦,要为建设坚强的国家电网建功立业!” 4月26日,在全国总工会举办的以“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为主题的“五一”庆祝活动和颁奖大会上,一位脸庞黝黑、两眼有神、中等个头的带电线路工人被授予第九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十佳标兵”,同时被授予“五一劳动奖章”,他还作为全国电力系统的惟一代表登台发言。他,就是福州电业局送电部带电班班长冯振波。
“五一”前夕,福建省电力公司正式命名该班为“冯振波带电班”……一束束荣誉的鲜花纷纷向这位20年来默默无闻地在崇山峻岭中的高压塔杆上辛苦作业的带电线路工簇拥而来。那么,他是如何肩负起福州电网纵横2000公里输电“大动脉”及50多个变电站的带电维修重任,并以“振波安全系数”创下这个带电班连续9300多天的安全生产纪录的?他又是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汗水和奉献精神书写出一个中国当代“金牌带电工人”不平凡的业绩和贡献来的呢?
“他从学徒工一路走到高级技师”
四月的一天上午,我们从福州电业局培训中心听到一个好消息:“带电班班长冯振波已被国家劳动部评定为‘高压线路带电作业高级技师’了!”
到送电部,遇见冯振波的师傅、原带电班的老班长卢振环,他对我们说:“带电线路工可是个苦活儿!夏天,在没有遮荫的铁塔上作业,犹如置身烤炉里,浑身冒汗,连鞋子都能哗啦啦的倒出汗水。福州四面八方全是山,绝大多数的带电作业都要翻山越岭。扛着工器具和材料爬山苦,成天晒太阳苦,登杆高空作业更苦,晒得如同非洲黑人似的老一代线路工还苦于找不着对象哩!‘汗滴杆下土,线路工最苦;晒得像煤球,吓跑俊媳妇’,这段顺口溜就是当年咱带电线路工的真实写照。”
“振波干得比我好,肯干肯学肯钻研,关键还在于他肯吃苦!带电作业是脑体并用的苦活儿,但我从来没听见振波叫过一声苦,这么多年来也从来没见过振波琢磨着想换个轻松一点儿的工作。这样的好徒弟,当然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年近六十的卢师傅夸赞道。
卢师傅介绍,1968年,冯振波生于福建长乐县玉田乡一个穷困的小山村里,还没念完高中就回乡帮助父母务农。1986年,福州电业局招工,他成为一名带电线路工,从学徒工起步在带电班一干就20年。卢师傅回忆道,振波师从他三年,特别能吃苦,凡是遇到烈日当空需要登上塔杆出大力、流大汗的带电作业,总是听到冯振波说“师傅,我上!” 一次,在一百多米高的跨闽江线路上带电安装测震仪,冯振波第一个“请缨”登塔上线并出色完成任务;一次,古福线一座20多米高的克里姆林宫型铁塔急需带电整座更换,当时的福州惟独只有这一条220千伏双回路输电大动脉,如果停电施工,就意味着整座省城黑灯瞎火,连续多日没电。紧要关头,还是冯振波一马当先地登塔操作,挥汗如雨地干了三天,终于拿下这项业界一般都不敢想也不敢做的“大活儿”。
就凭着“师傅,我上”这股子不怕苦和累的劲头,冯振波白天抢着多干活,黑夜挑灯多读书,带电作业技能快步精进,1998年他30岁时就挑起了带电班班长的重担。2001年,冯振波被福州电业局聘为该局有史以来的第一任带电作业“高级技术能手”,不久又被福建省电力公司评选为“高级技术能手”、“首席技师”,还被福州电业局培训中心聘为“兼职教师”,并作为特邀讲师到福建省第五供用电国家技能鉴定站给来自全省各地的带电线路工授课,将他宝贵的经验和智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位学员。
冯振波常对带电班员工说:“实践出真知,肯干出成果。我们虽然不能跨进名牌大学做研究生,但可以用心做好一个带电作业的‘研究生’;我们虽然当不了博士硕士,但可以做好一个维护千里供电大动脉的卫士!”1998年以来,在冯振波的带领下,带电班组成的QC小组每年都自主研发出一个或多个技术革新成果,先后研制出闽江大跨越高塔带电作业特型钩具、取销器、翼型卡具保险装置等新型工器具。他还主持研制垂直双分裂单导线两用出线飞车、新型变电站外绝缘带电清扫机等科技项目,提高了带电作业的工效和安全性,填补了省内带电作业的多项空白。
冯振波创立的“振波安全系数”,其内涵除了他和带电班7名员工共同制定的17种《带电作业标准指导书》和《带电作业项目危险点预控措施》外,还包括各种富有创新精神的工器具革新和正确使用的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确保带电线路工在高塔上作业的安全可靠性达到100%,他率QC小组研制的“带电作业翼型卡具保险装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什么叫“翼型卡具”?它是带电更换绝缘子串的一种专用工具,因外形<
“咱中国电力工人责无旁贷地要为打造中华民族的道德长城添砖加瓦,要为建设坚强的国家电网建功立业!” 4月26日,在全国总工会举办的以“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为主题的“五一”庆祝活动和颁奖大会上,一位脸庞黝黑、两眼有神、中等个头的带电线路工人被授予第九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十佳标兵”,同时被授予“五一劳动奖章”,他还作为全国电力系统的惟一代表登台发言。他,就是福州电业局送电部带电班班长冯振波。
“五一”前夕,福建省电力公司正式命名该班为“冯振波带电班”……一束束荣誉的鲜花纷纷向这位20年来默默无闻地在崇山峻岭中的高压塔杆上辛苦作业的带电线路工簇拥而来。那么,他是如何肩负起福州电网纵横2000公里输电“大动脉”及50多个变电站的带电维修重任,并以“振波安全系数”创下这个带电班连续9300多天的安全生产纪录的?他又是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汗水和奉献精神书写出一个中国当代“金牌带电工人”不平凡的业绩和贡献来的呢?
“他从学徒工一路走到高级技师”
四月的一天上午,我们从福州电业局培训中心听到一个好消息:“带电班班长冯振波已被国家劳动部评定为‘高压线路带电作业高级技师’了!”
到送电部,遇见冯振波的师傅、原带电班的老班长卢振环,他对我们说:“带电线路工可是个苦活儿!夏天,在没有遮荫的铁塔上作业,犹如置身烤炉里,浑身冒汗,连鞋子都能哗啦啦的倒出汗水。福州四面八方全是山,绝大多数的带电作业都要翻山越岭。扛着工器具和材料爬山苦,成天晒太阳苦,登杆高空作业更苦,晒得如同非洲黑人似的老一代线路工还苦于找不着对象哩!‘汗滴杆下土,线路工最苦;晒得像煤球,吓跑俊媳妇’,这段顺口溜就是当年咱带电线路工的真实写照。”
“振波干得比我好,肯干肯学肯钻研,关键还在于他肯吃苦!带电作业是脑体并用的苦活儿,但我从来没听见振波叫过一声苦,这么多年来也从来没见过振波琢磨着想换个轻松一点儿的工作。这样的好徒弟,当然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年近六十的卢师傅夸赞道。
卢师傅介绍,1968年,冯振波生于福建长乐县玉田乡一个穷困的小山村里,还没念完高中就回乡帮助父母务农。1986年,福州电业局招工,他成为一名带电线路工,从学徒工起步在带电班一干就20年。卢师傅回忆道,振波师从他三年,特别能吃苦,凡是遇到烈日当空需要登上塔杆出大力、流大汗的带电作业,总是听到冯振波说“师傅,我上!” 一次,在一百多米高的跨闽江线路上带电安装测震仪,冯振波第一个“请缨”登塔上线并出色完成任务;一次,古福线一座20多米高的克里姆林宫型铁塔急需带电整座更换,当时的福州惟独只有这一条220千伏双回路输电大动脉,如果停电施工,就意味着整座省城黑灯瞎火,连续多日没电。紧要关头,还是冯振波一马当先地登塔操作,挥汗如雨地干了三天,终于拿下这项业界一般都不敢想也不敢做的“大活儿”。
就凭着“师傅,我上”这股子不怕苦和累的劲头,冯振波白天抢着多干活,黑夜挑灯多读书,带电作业技能快步精进,1998年他30岁时就挑起了带电班班长的重担。2001年,冯振波被福州电业局聘为该局有史以来的第一任带电作业“高级技术能手”,不久又被福建省电力公司评选为“高级技术能手”、“首席技师”,还被福州电业局培训中心聘为“兼职教师”,并作为特邀讲师到福建省第五供用电国家技能鉴定站给来自全省各地的带电线路工授课,将他宝贵的经验和智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位学员。
冯振波常对带电班员工说:“实践出真知,肯干出成果。我们虽然不能跨进名牌大学做研究生,但可以用心做好一个带电作业的‘研究生’;我们虽然当不了博士硕士,但可以做好一个维护千里供电大动脉的卫士!”1998年以来,在冯振波的带领下,带电班组成的QC小组每年都自主研发出一个或多个技术革新成果,先后研制出闽江大跨越高塔带电作业特型钩具、取销器、翼型卡具保险装置等新型工器具。他还主持研制垂直双分裂单导线两用出线飞车、新型变电站外绝缘带电清扫机等科技项目,提高了带电作业的工效和安全性,填补了省内带电作业的多项空白。
冯振波创立的“振波安全系数”,其内涵除了他和带电班7名员工共同制定的17种《带电作业标准指导书》和《带电作业项目危险点预控措施》外,还包括各种富有创新精神的工器具革新和正确使用的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确保带电线路工在高塔上作业的安全可靠性达到100%,他率QC小组研制的“带电作业翼型卡具保险装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什么叫“翼型卡具”?它是带电更换绝缘子串的一种专用工具,因外形<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