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清河县电力局局长梁俊义
2006-06-01 15:39:23 来源:河北电力报
A-
A+
电力18讯: 本报通讯员 穆 雷 记者 王义 魏振抒
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的全国“五一”表彰大会上,作为受表彰的全国50多名代表中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清河县电力局高级经济师、党委书记、局长梁俊义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采访时,她感慨地说:“这份荣誉属于清河电力局全体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没有大家辛勤的劳动就没有清河电业今天的成就!今后我们要按照全总提出的‘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的要求,加倍工作,为国家再作更大的奉献!”朴实的话语里渗透着雄心壮志、赤子情怀。
励精图治谋发展
清河县曾是个贫困县。1992年,梁俊义上任清河县电力局局长,当时,以羊绒、合金、耐火材料、汽摩配件等为特色产业的民营经济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清河电网电力负荷严重不足,供电“卡脖子”问题十分突出,脆弱的电网成为制约经济的“瓶颈”。为了给清河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梁俊义决心根除“瓶颈”,加快电网改造和建设。
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梁俊义和班子成员精心策划,漂亮地打了一场改造电网、服务经济的综合战役。他们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增上110千伏变电站2号主变,解决了供电“卡脖子”问题;为26家“三资”企业架设10千伏供电专线,支持重点企业;新建改造了6座35千伏变电站,对35千伏、10千伏线路全面改造,建设县城双回路电网,为清河经济提供了电力保障;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农村低压电网2890公里,建成高标准用电村316个,全省第一个农村电气化县由此诞生。
1994年,国家实施“双加”农网示范改造工程,全国只有两家。梁俊义和班子成员果敢地参与全国竞争,经过无数次周折,反复调研考证,终于把国家投资5000万元的“双加”工程带回清河。借“双加”工程东风,梁俊义和班子成员深谋远虑,提出建设220千伏变电站的申请。他们先后递送报告70多份,最终使国家投资1.68亿元的220千伏变电站落户清河,并且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建设、当年投运的奇迹。此后,该局又相继完成了第一、二期农网改造工程和县城电网改造工程,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份合格的答卷。
清河的坚强电网超前于全县经济发展5至10年,成为清河经济发展坚强后盾,梁俊义和她领导的电力“铁军”也被人们称为“经济发展的主打先锋”。
按照“企业搞活、财税增收、职工致富”的原则,梁俊义带领全体干部职工一手搞建设,一手谋发展,提出“以电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大力开拓多种经营。到2003年,该局采取社会融资、职工集资的方式,注册资本金6450万元,将多经企业改制为河北亿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形成了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独立实体,总资产超过1亿元。集团所属16家企业,先后分流主业人员100余名,安置职工子女就业160名,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80多人,吸纳社会下岗人员再就业200余人,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每年增加税收400多万元。
从1992年至2005年,该局年购电量增长了近20倍;利税增长了近30倍,累计上交税金9500余万元;连续两年成为全县纳税超千万元的企业;企业固定资产增长了近25倍;职工收入增长了6倍。该局先后荣获第一个全省农村电气化达标县、部级“三为”服务达标先进县、国家电力“双加”工程农网改造示范县;“省级文明单位”、“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民主行风评议第一名等荣誉称号。梁俊义也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河北省劳动模范、省“三八”红旗手、省优秀企业家、省公司系统优秀县局局长、清河县“创业功臣”等荣誉称号。
优质服务赢民心
“用户是上帝,服务是市场,服务是效益,服务是形象”是梁俊义倡导的主旋律。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把用户“理解不理解、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和“查思想,看服务理念;查作风,看服务态度;查管理,看服务质量;查业务,看服务水平;查落实,看满意程度”的“五查五看”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标准。他们聘请了21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作社会用电监督员,直接听取社会反映,接受
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的全国“五一”表彰大会上,作为受表彰的全国50多名代表中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清河县电力局高级经济师、党委书记、局长梁俊义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采访时,她感慨地说:“这份荣誉属于清河电力局全体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没有大家辛勤的劳动就没有清河电业今天的成就!今后我们要按照全总提出的‘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的要求,加倍工作,为国家再作更大的奉献!”朴实的话语里渗透着雄心壮志、赤子情怀。
励精图治谋发展
清河县曾是个贫困县。1992年,梁俊义上任清河县电力局局长,当时,以羊绒、合金、耐火材料、汽摩配件等为特色产业的民营经济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清河电网电力负荷严重不足,供电“卡脖子”问题十分突出,脆弱的电网成为制约经济的“瓶颈”。为了给清河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梁俊义决心根除“瓶颈”,加快电网改造和建设。
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梁俊义和班子成员精心策划,漂亮地打了一场改造电网、服务经济的综合战役。他们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增上110千伏变电站2号主变,解决了供电“卡脖子”问题;为26家“三资”企业架设10千伏供电专线,支持重点企业;新建改造了6座35千伏变电站,对35千伏、10千伏线路全面改造,建设县城双回路电网,为清河经济提供了电力保障;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农村低压电网2890公里,建成高标准用电村316个,全省第一个农村电气化县由此诞生。
1994年,国家实施“双加”农网示范改造工程,全国只有两家。梁俊义和班子成员果敢地参与全国竞争,经过无数次周折,反复调研考证,终于把国家投资5000万元的“双加”工程带回清河。借“双加”工程东风,梁俊义和班子成员深谋远虑,提出建设220千伏变电站的申请。他们先后递送报告70多份,最终使国家投资1.68亿元的220千伏变电站落户清河,并且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建设、当年投运的奇迹。此后,该局又相继完成了第一、二期农网改造工程和县城电网改造工程,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份合格的答卷。
清河的坚强电网超前于全县经济发展5至10年,成为清河经济发展坚强后盾,梁俊义和她领导的电力“铁军”也被人们称为“经济发展的主打先锋”。
按照“企业搞活、财税增收、职工致富”的原则,梁俊义带领全体干部职工一手搞建设,一手谋发展,提出“以电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大力开拓多种经营。到2003年,该局采取社会融资、职工集资的方式,注册资本金6450万元,将多经企业改制为河北亿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形成了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独立实体,总资产超过1亿元。集团所属16家企业,先后分流主业人员100余名,安置职工子女就业160名,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80多人,吸纳社会下岗人员再就业200余人,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每年增加税收400多万元。
从1992年至2005年,该局年购电量增长了近20倍;利税增长了近30倍,累计上交税金9500余万元;连续两年成为全县纳税超千万元的企业;企业固定资产增长了近25倍;职工收入增长了6倍。该局先后荣获第一个全省农村电气化达标县、部级“三为”服务达标先进县、国家电力“双加”工程农网改造示范县;“省级文明单位”、“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民主行风评议第一名等荣誉称号。梁俊义也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河北省劳动模范、省“三八”红旗手、省优秀企业家、省公司系统优秀县局局长、清河县“创业功臣”等荣誉称号。
优质服务赢民心
“用户是上帝,服务是市场,服务是效益,服务是形象”是梁俊义倡导的主旋律。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把用户“理解不理解、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和“查思想,看服务理念;查作风,看服务态度;查管理,看服务质量;查业务,看服务水平;查落实,看满意程度”的“五查五看”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标准。他们聘请了21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作社会用电监督员,直接听取社会反映,接受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