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照亮村寨山乡 ――记开阳县马场镇供电所农电工杜胜凤
2006-04-28 09:03:12 来源:贵阳日报
A-
A+
电力18讯: 提起杜胜凤,在开阳县宅吉乡方圆十里可以说是老少皆知。人们对他的熟悉,是因为他多年来在默默无闻中,用自己的汗水和辛劳,为山乡群众带去了光明。“我负责管理的770户群众,几乎家家都有我的手机号码,只要在用电方面遇到什么问题,他们都会打我的电话……”言语间,杜胜凤这位普通的基层农电工,流露出朴实与腼腆。
今年43岁的杜胜凤在1993年得到了一份在先锋村做电工的工作机会,踏实肯干的他,通过向老师傅学习,很快掌握了电工基本技术。加上他认真的管护和热情的服务,杜胜凤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1999年,马场供电所在每个村定向招聘一名农电工,杜胜凤被群众推荐参加考试,并顺利地被录用为专职电工,负责宅吉片区宝兴村、杨家寨、角上和桃子坪等区域的工作。由于他管辖的区域很广,工作任务也比较繁重。每天,他都是靠步行巡视线路,到用户家抄表,收费……。
宝兴村桃子坪组共有39户人家,由于位置偏远,在2001年实施农网改造时,未被列入改造范围。而该组原有的供电线路却存在着电杆老化、电压不稳、可靠性差等问题,群众用电普遍存在“怕风、怕雷、怕雨”的担心。杜胜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带领全村老少将别的地方农网改造更换下来的电杆和电线搬到村里,与群众一道立杆、换线……半个月的日夜奋战,终于彻底改善了当地的供电线路状况,村民们不仅用上了“放心电”,有些人家还购买了打米机、磨面机等,开办起了家庭小作坊,走上了致富路。
当农电工,最难的就是收电费。由于交通不便,用户分散,再加上有的用户不理解,有时一天跑下来也收不到几家人。每当遇到不理解的用户,杜胜凤就会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走访这些用户,和他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想法,还主动在用电和生活上给予他们帮助。在他管辖的片区,电费回收率总是100%。宅吉乡同兴村曾有一户姓崔的人家总是不缴电费。一天夜里,杜胜凤路过同兴村时,看见全村灯火通明,唯独崔家一团漆黑。杜胜凤对崔家的供电线路检查后发现,由于电线老化受潮,出现了短路现象。于是,他对受损处进行了更换。霎时,明亮的灯光照亮了崔家,也照亮了崔家人的心。不久,崔家便一次性缴清了积欠的电费。
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用户的热诚周到,不仅让杜胜凤成了群众眼里的一个热心人、一个地地道道的好人,也让他成了周围同事们学习的榜样,他不仅连续四年被评为马场供电所先进工作者,还荣获了全省电力系统劳动模范的称号。 (尚行宇)
今年43岁的杜胜凤在1993年得到了一份在先锋村做电工的工作机会,踏实肯干的他,通过向老师傅学习,很快掌握了电工基本技术。加上他认真的管护和热情的服务,杜胜凤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1999年,马场供电所在每个村定向招聘一名农电工,杜胜凤被群众推荐参加考试,并顺利地被录用为专职电工,负责宅吉片区宝兴村、杨家寨、角上和桃子坪等区域的工作。由于他管辖的区域很广,工作任务也比较繁重。每天,他都是靠步行巡视线路,到用户家抄表,收费……。
宝兴村桃子坪组共有39户人家,由于位置偏远,在2001年实施农网改造时,未被列入改造范围。而该组原有的供电线路却存在着电杆老化、电压不稳、可靠性差等问题,群众用电普遍存在“怕风、怕雷、怕雨”的担心。杜胜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带领全村老少将别的地方农网改造更换下来的电杆和电线搬到村里,与群众一道立杆、换线……半个月的日夜奋战,终于彻底改善了当地的供电线路状况,村民们不仅用上了“放心电”,有些人家还购买了打米机、磨面机等,开办起了家庭小作坊,走上了致富路。
当农电工,最难的就是收电费。由于交通不便,用户分散,再加上有的用户不理解,有时一天跑下来也收不到几家人。每当遇到不理解的用户,杜胜凤就会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走访这些用户,和他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想法,还主动在用电和生活上给予他们帮助。在他管辖的片区,电费回收率总是100%。宅吉乡同兴村曾有一户姓崔的人家总是不缴电费。一天夜里,杜胜凤路过同兴村时,看见全村灯火通明,唯独崔家一团漆黑。杜胜凤对崔家的供电线路检查后发现,由于电线老化受潮,出现了短路现象。于是,他对受损处进行了更换。霎时,明亮的灯光照亮了崔家,也照亮了崔家人的心。不久,崔家便一次性缴清了积欠的电费。
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用户的热诚周到,不仅让杜胜凤成了群众眼里的一个热心人、一个地地道道的好人,也让他成了周围同事们学习的榜样,他不仅连续四年被评为马场供电所先进工作者,还荣获了全省电力系统劳动模范的称号。 (尚行宇)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