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女人共唱好一台戏----记新疆兵团农五师110千伏中心变电站团队
2006-04-30 10:04:13 来源:兵团新闻网
A-
A+
电力18讯: 作者:刘庆乐 杜培云
常言道:三个女人一台戏。而在新疆兵团农五师110千伏中心变电站,同唱一台戏的却是一群平均年龄42岁的九个女人,更奇特的是,这九个女人戏里戏外个个都是好样的。笔者在采访中,该站党支部书记杜培云给我们讲述了这群女人的故事。
戏里戏外个个都是好样
110千伏中心变电站,2002年3月15日正式投入运行,这里便全是清一色的女工,成了真正的“三八”站。
中心变电站是五师地区的枢纽变电站,地位特殊,要求工作责任心很强。变电站的工作看似平淡,繁琐,枯燥然而在两位班长潘祖丽、张文秀的带领下,张彦、黄桂敏、张素华、赵杰、郭丽、张玉蓉、廖江梅九女士却共同把变电站经营得红红火火,从2002年3月15日至今,这个变电站已安全运行1568天,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但成功背后更多的是付出,正如班长共产党员潘祖丽说:“女人要扮演好社会和家庭两个角色,确实比男人更难。尤其40多岁的年龄,正是拖家带口,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照顾。她们是怎样处理工作和家庭的关系的?她们都经历了哪些艰难困惑?让我们听听她们的故事。
这是一个团结的职业意识很强的团队,每一次因外力造成的突发事件,大家都会条件反射般地自发赶到站里,这已经形成了习惯。
2005年的一个雷雨天,狂风、暴雨、惊雷席卷了中心变,造成系统瓦解、停电。那时正是中午时分,大家都没清楚事故就是无声的命令,没有任何人通知,没当班的顶着狂风暴雨自觉赶到站里与值班的同志一道进行紧急处理,30分钟后,系统恢复正常,可她们个个成了落汤鸡,连脚上穿的绝缘鞋都灌进了水。
俗话说:巾帼不让须眉。在这个清一色的女人堆里,无论发生任何事情,坚强都是她们唯一的选择。
也许小偷也摸清了这里全是女人。因此,偶尔也去“光顾”。去年的一个深夜,那天是张玉蓉和张彦值班。大概是凌晨一点半,突然听到外面有响动,她们第一反应就是小偷来了,张玉蓉推开门走到院里,只见一个黑影在墙头晃动,她大喊了一声“谁”然后,顺手捡了一个东西勇敢的朝黑影走去,黑影可能没想到夜深人静的会有人敢出来,并且豪不畏惧,飞快的翻墙逃跑了。事后,张玉蓉想起来有些后怕:“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是一心想把小偷赶跑,也没想着小偷会不会带有凶器,或者说他会反击怎么办?就我和张彦两个弱女子,不知后果会如何?
40多岁的她们,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女,谁不想多陪陪家?谁不想多照顾一下老人,孩子?可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她们表现出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
赵杰在父亲生病住院期间,照常坚持上班,一天中午,弟弟突然打来电话,说父亲的病加重了,让她赶快到医院。班长让她赶紧走自己帮她顶班,而此时,离下班时间也很近了,她坚持等到接班的同事来了,把交接工作做完了才走。赵杰一脸认真地说:“我们的工作很特殊,交接不清楚万一出点什么事就会造成大的损失。”她父亲的病一天天严重转到北京医院治疗,前两天来了急电,父亲病情严重速来北京看望父亲,就这她才请假去北京看望父亲。
郭丽1992年毕业于新疆钢铁学校工业自动化系,自愿回乡成为一电业员工,这一干就是13年,一直从事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先后担任过检修工、运行工、调度员、变电站值长、技术员二次专责工程师,如今担任中心变电站值长,技术员。
中心变电站所辖供电区域,管辖变电站4座,形成110千伏输电线路为骨架,35千伏输电线路为主网,多电源供电格局,作为继电保护自动化站的技术员,郭丽肩上的担子之沉可想而知。
为了这诸多工程,为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郭丽献出了自己所有的时间和智慧。从早到晚奔波在各个检修现场,经常来不及吃饭,顾不了家,在寒风冷雨中,在烈日酷暑下,不管是清晨黎明,还是深更半夜,都有着郭丽忙碌奔波的身影。
郭丽有一个幸福的家,丈夫是一名医生,她在29岁那年生下了儿子,产假只休息1个多月就急忙上班,为了工作的方便,她早早就给儿子断了奶。
2004年6月10日23时,35千伏莫合泉变电站10千伏线路被雷击,变电站及所辖供电区域大面积失电。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郭丽和工友们在暴风雪中奋力抢险,一丝不苟,默契配合,拆除烧坏的设备,更换新设备,抢修工序一环套一环,雨水夹着汗水在她的脸上流淌,狂风裹着灰沙在她的身上呼啸,紧张而短暂的2个小时过去了,随着送电成功呼声,这个世界又恢复了光明,郭丽满是油污和汗水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郭丽热爱她这份工作,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穿裙子”郭丽说:“我丈夫给我买了几条漂亮的裙子,可是买回家都是摆设,我这工作没有机会穿,经常爬上爬下,要么就是在电缆沟里,不适合穿裙子,其实我很想和姐妹一样喜欢穿裙子……连续几年来,郭丽她的校验完成率100%,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正确动作率100%,线路高频保护投入率,母线保护投入率,故障录波正确录波率100%,为了加强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她一直不间断
常言道:三个女人一台戏。而在新疆兵团农五师110千伏中心变电站,同唱一台戏的却是一群平均年龄42岁的九个女人,更奇特的是,这九个女人戏里戏外个个都是好样的。笔者在采访中,该站党支部书记杜培云给我们讲述了这群女人的故事。
戏里戏外个个都是好样
110千伏中心变电站,2002年3月15日正式投入运行,这里便全是清一色的女工,成了真正的“三八”站。
中心变电站是五师地区的枢纽变电站,地位特殊,要求工作责任心很强。变电站的工作看似平淡,繁琐,枯燥然而在两位班长潘祖丽、张文秀的带领下,张彦、黄桂敏、张素华、赵杰、郭丽、张玉蓉、廖江梅九女士却共同把变电站经营得红红火火,从2002年3月15日至今,这个变电站已安全运行1568天,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但成功背后更多的是付出,正如班长共产党员潘祖丽说:“女人要扮演好社会和家庭两个角色,确实比男人更难。尤其40多岁的年龄,正是拖家带口,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照顾。她们是怎样处理工作和家庭的关系的?她们都经历了哪些艰难困惑?让我们听听她们的故事。
这是一个团结的职业意识很强的团队,每一次因外力造成的突发事件,大家都会条件反射般地自发赶到站里,这已经形成了习惯。
2005年的一个雷雨天,狂风、暴雨、惊雷席卷了中心变,造成系统瓦解、停电。那时正是中午时分,大家都没清楚事故就是无声的命令,没有任何人通知,没当班的顶着狂风暴雨自觉赶到站里与值班的同志一道进行紧急处理,30分钟后,系统恢复正常,可她们个个成了落汤鸡,连脚上穿的绝缘鞋都灌进了水。
俗话说:巾帼不让须眉。在这个清一色的女人堆里,无论发生任何事情,坚强都是她们唯一的选择。
也许小偷也摸清了这里全是女人。因此,偶尔也去“光顾”。去年的一个深夜,那天是张玉蓉和张彦值班。大概是凌晨一点半,突然听到外面有响动,她们第一反应就是小偷来了,张玉蓉推开门走到院里,只见一个黑影在墙头晃动,她大喊了一声“谁”然后,顺手捡了一个东西勇敢的朝黑影走去,黑影可能没想到夜深人静的会有人敢出来,并且豪不畏惧,飞快的翻墙逃跑了。事后,张玉蓉想起来有些后怕:“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是一心想把小偷赶跑,也没想着小偷会不会带有凶器,或者说他会反击怎么办?就我和张彦两个弱女子,不知后果会如何?
40多岁的她们,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女,谁不想多陪陪家?谁不想多照顾一下老人,孩子?可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她们表现出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
赵杰在父亲生病住院期间,照常坚持上班,一天中午,弟弟突然打来电话,说父亲的病加重了,让她赶快到医院。班长让她赶紧走自己帮她顶班,而此时,离下班时间也很近了,她坚持等到接班的同事来了,把交接工作做完了才走。赵杰一脸认真地说:“我们的工作很特殊,交接不清楚万一出点什么事就会造成大的损失。”她父亲的病一天天严重转到北京医院治疗,前两天来了急电,父亲病情严重速来北京看望父亲,就这她才请假去北京看望父亲。
郭丽1992年毕业于新疆钢铁学校工业自动化系,自愿回乡成为一电业员工,这一干就是13年,一直从事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先后担任过检修工、运行工、调度员、变电站值长、技术员二次专责工程师,如今担任中心变电站值长,技术员。
中心变电站所辖供电区域,管辖变电站4座,形成110千伏输电线路为骨架,35千伏输电线路为主网,多电源供电格局,作为继电保护自动化站的技术员,郭丽肩上的担子之沉可想而知。
为了这诸多工程,为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郭丽献出了自己所有的时间和智慧。从早到晚奔波在各个检修现场,经常来不及吃饭,顾不了家,在寒风冷雨中,在烈日酷暑下,不管是清晨黎明,还是深更半夜,都有着郭丽忙碌奔波的身影。
郭丽有一个幸福的家,丈夫是一名医生,她在29岁那年生下了儿子,产假只休息1个多月就急忙上班,为了工作的方便,她早早就给儿子断了奶。
2004年6月10日23时,35千伏莫合泉变电站10千伏线路被雷击,变电站及所辖供电区域大面积失电。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郭丽和工友们在暴风雪中奋力抢险,一丝不苟,默契配合,拆除烧坏的设备,更换新设备,抢修工序一环套一环,雨水夹着汗水在她的脸上流淌,狂风裹着灰沙在她的身上呼啸,紧张而短暂的2个小时过去了,随着送电成功呼声,这个世界又恢复了光明,郭丽满是油污和汗水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郭丽热爱她这份工作,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穿裙子”郭丽说:“我丈夫给我买了几条漂亮的裙子,可是买回家都是摆设,我这工作没有机会穿,经常爬上爬下,要么就是在电缆沟里,不适合穿裙子,其实我很想和姐妹一样喜欢穿裙子……连续几年来,郭丽她的校验完成率100%,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正确动作率100%,线路高频保护投入率,母线保护投入率,故障录波正确录波率100%,为了加强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她一直不间断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