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孤寡老人的电力好小伙---和波(图)
2006-03-03 08:48:05 来源:山西日报
A-
A+
电力18讯:
曲沃县年轻职工和波,从4年前见到孤寡老人卫国柱那天起,就不图回报地给了老人无微不至的关爱。4年过去了,和波已成了这位老人生活中最亲的亲人――
一个人对另一个陌生人的关爱,是善心的一种自我表白。曲沃供电支公司城市班32岁的共产党员和波,就是用这样的善心,对一位原本素昧平生的老人的关爱一直坚持了4年。如今,他已经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来看待。尽管他的工资收入还不算很高,却按月给老人送去50元零花钱。冬天快要来了,他送去棉衣、棉鞋、棉帽;春、夏、秋季节到来之前,他又送去一件件换季的衣服;老人生病了,他给老人请医煎药,同老人拉家常,听老人讲故事,给老人说宽心话。他日复一日不图任何回报地做着这件事,并决心把对老人的关爱一直默默地延续下去。在“3・5学雷锋日”到来之际,我们走近了和波,了解了他做的一些点点滴滴、琐琐碎碎的好事情。
我有责任让他生活得更好
和波,中等个头,白白净净的面庞,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给人一种纯洁可爱的感觉。他态度谦和,不善言辞,朴实得像长在深山老林里的小树。1992年,他从临汾电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曲沃县干城市供电工作。在工作上,他上进好学乐于吃苦,连续多年被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2002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5年3月,他荣获临汾供电分公司“乐于助人先进青年”称号。
今年2月26日是个双休日。一大早我们打算去采访和波以及被他当成亲人的孤寡老人卫国柱。说来也巧,当我们走在一家超市门前时,正好遇见了和波。他从超市匆匆走出,手里提着大包小箱的各种食品。当我们说明来意,和波矜持地笑了,他说:“为卫国柱老人做了点小事,没有啥可炫耀的,今天正好我要到史村敬老院去看望老人,刚给他买点补品,从家里带了些衣服,你们如果想去就同我一块去吧。”
提起与卫国柱老人的相识,和波说那是4年前的事。2002年3月的一天,和波同史村镇一位民政助理员去该镇敬老院办事时,认识了80岁的卫国柱。老人中等身材,衣着简朴,背有点驼。经过相互介绍和面对面的攀谈,和波对这位老人的过去和现在有了深刻的了解。
卫国柱于1923年出生在曲沃县史村镇辛村。他在青少年时期,家境十分贫寒。为了翻身求解放过上好日子,卫国柱于1949年3月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陆军第60军180师1538团13连历任战士、班长、军士、重机枪手,在川陕边界剿匪战斗中,曾荣立过一次特等功,西北军政委员会向他颁发了“人民功臣”勋章。在后来的历次战斗中,他又多次立功受奖。1950年冬天,卫国柱又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并荣获“和平勋章”。1955年2月,卫国柱结束了6年的军旅生涯,怀揣8枚立功勋章,复员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默默地过着普通农民的生活。1999年,与他相依为命的老伴去世后,他成为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的孤寡老人,县民政局和当地政府把老人安排在史村敬老院(敬老院规模很小,只有一两位老人),请人照顾他的起居饮食。卫国柱老人平时不讲究吃穿,也不讲究居住条件的好坏。他常说:“我觉得我比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那些战友幸运多了。现在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这就不赖!可是眼下我身边没有一个亲人,这不能不说是我晚年的一大缺憾啊……”
那天,和波在敬老院卫国柱老人的房间里坐了很久。他听着老人的倾诉,那言谈间有金戈铁马驰骋战场的激越昂扬,也有人到暮年倍感孤独的无奈。和波听着、想着、感动着,他用手轻轻拂去军功章上岁月的封尘,同饱经沧桑的老人一起追忆着那段峥嵘岁月。同时他在深刻地思索着:卫国柱老人一生无私奉献,为人民的和平安定生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他不图回报,从来没有向党和政府提出过任何要求,如今他过着清贫孤独的生活,我有责任和义务让他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好!
全家人都支持这个善举
回家后的当天晚上,卫国柱老人的生活情形一直出现在和波的眼前,他的爱心被深深拨动了。第二天一大早,和波就把头天见到卫国柱老人的情况说给父母亲,并把自己今后想资助卫国柱老人的想法说了出来,征求父母亲的意见。父亲非常赞赏儿子的想法,语重心长地说:“2000多年前的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你敬爱别人的老人,别人也会敬爱你自己的老人。尊老、爱老、敬老、养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为有你这样善解人意、知情达理的孩子而高兴!”母亲也赞成和波。和波又同妻子商量,妻子不仅大力支持,而且还对他的善举夸赞了一番。随后,妻子和他一起去商店为卫国柱老人选购衣服,又买了香蕉、橘子、脆梨以及一些老年人的营养补品,让他尽快把这些东西送到卫国柱老人手里,温暖老人那颗孤独的心。
和波来到敬老院卫国柱老人的房间,放下物品就握住老人的手说:“我是和波,在曲沃供电支公司工作。昨<
曲沃县年轻职工和波,从4年前见到孤寡老人卫国柱那天起,就不图回报地给了老人无微不至的关爱。4年过去了,和波已成了这位老人生活中最亲的亲人――
一个人对另一个陌生人的关爱,是善心的一种自我表白。曲沃供电支公司城市班32岁的共产党员和波,就是用这样的善心,对一位原本素昧平生的老人的关爱一直坚持了4年。如今,他已经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来看待。尽管他的工资收入还不算很高,却按月给老人送去50元零花钱。冬天快要来了,他送去棉衣、棉鞋、棉帽;春、夏、秋季节到来之前,他又送去一件件换季的衣服;老人生病了,他给老人请医煎药,同老人拉家常,听老人讲故事,给老人说宽心话。他日复一日不图任何回报地做着这件事,并决心把对老人的关爱一直默默地延续下去。在“3・5学雷锋日”到来之际,我们走近了和波,了解了他做的一些点点滴滴、琐琐碎碎的好事情。
我有责任让他生活得更好
和波,中等个头,白白净净的面庞,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给人一种纯洁可爱的感觉。他态度谦和,不善言辞,朴实得像长在深山老林里的小树。1992年,他从临汾电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曲沃县干城市供电工作。在工作上,他上进好学乐于吃苦,连续多年被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2002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5年3月,他荣获临汾供电分公司“乐于助人先进青年”称号。
今年2月26日是个双休日。一大早我们打算去采访和波以及被他当成亲人的孤寡老人卫国柱。说来也巧,当我们走在一家超市门前时,正好遇见了和波。他从超市匆匆走出,手里提着大包小箱的各种食品。当我们说明来意,和波矜持地笑了,他说:“为卫国柱老人做了点小事,没有啥可炫耀的,今天正好我要到史村敬老院去看望老人,刚给他买点补品,从家里带了些衣服,你们如果想去就同我一块去吧。”
提起与卫国柱老人的相识,和波说那是4年前的事。2002年3月的一天,和波同史村镇一位民政助理员去该镇敬老院办事时,认识了80岁的卫国柱。老人中等身材,衣着简朴,背有点驼。经过相互介绍和面对面的攀谈,和波对这位老人的过去和现在有了深刻的了解。
卫国柱于1923年出生在曲沃县史村镇辛村。他在青少年时期,家境十分贫寒。为了翻身求解放过上好日子,卫国柱于1949年3月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陆军第60军180师1538团13连历任战士、班长、军士、重机枪手,在川陕边界剿匪战斗中,曾荣立过一次特等功,西北军政委员会向他颁发了“人民功臣”勋章。在后来的历次战斗中,他又多次立功受奖。1950年冬天,卫国柱又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并荣获“和平勋章”。1955年2月,卫国柱结束了6年的军旅生涯,怀揣8枚立功勋章,复员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默默地过着普通农民的生活。1999年,与他相依为命的老伴去世后,他成为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的孤寡老人,县民政局和当地政府把老人安排在史村敬老院(敬老院规模很小,只有一两位老人),请人照顾他的起居饮食。卫国柱老人平时不讲究吃穿,也不讲究居住条件的好坏。他常说:“我觉得我比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那些战友幸运多了。现在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这就不赖!可是眼下我身边没有一个亲人,这不能不说是我晚年的一大缺憾啊……”
那天,和波在敬老院卫国柱老人的房间里坐了很久。他听着老人的倾诉,那言谈间有金戈铁马驰骋战场的激越昂扬,也有人到暮年倍感孤独的无奈。和波听着、想着、感动着,他用手轻轻拂去军功章上岁月的封尘,同饱经沧桑的老人一起追忆着那段峥嵘岁月。同时他在深刻地思索着:卫国柱老人一生无私奉献,为人民的和平安定生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他不图回报,从来没有向党和政府提出过任何要求,如今他过着清贫孤独的生活,我有责任和义务让他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好!
全家人都支持这个善举
回家后的当天晚上,卫国柱老人的生活情形一直出现在和波的眼前,他的爱心被深深拨动了。第二天一大早,和波就把头天见到卫国柱老人的情况说给父母亲,并把自己今后想资助卫国柱老人的想法说了出来,征求父母亲的意见。父亲非常赞赏儿子的想法,语重心长地说:“2000多年前的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你敬爱别人的老人,别人也会敬爱你自己的老人。尊老、爱老、敬老、养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为有你这样善解人意、知情达理的孩子而高兴!”母亲也赞成和波。和波又同妻子商量,妻子不仅大力支持,而且还对他的善举夸赞了一番。随后,妻子和他一起去商店为卫国柱老人选购衣服,又买了香蕉、橘子、脆梨以及一些老年人的营养补品,让他尽快把这些东西送到卫国柱老人手里,温暖老人那颗孤独的心。
和波来到敬老院卫国柱老人的房间,放下物品就握住老人的手说:“我是和波,在曲沃供电支公司工作。昨<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