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18载春华献碚城
2005-11-10 16:56:58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A-
A+
电力18讯: ――记“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王志
从一名高中生到一名专责工程师,从一名普通的继电保护工到现在的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在美丽的碚城,一位平凡的电力工人用18年的青春年华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闪光之路。18个春秋悄然逝去,他依旧坚守在继电保护这个普通而又责任重大的岗位上,为共和国的电力事业谱写着一曲曲华美的乐章。
他就是2004年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重庆市总工会“劳动创新奖章”获得者,现北碚供电局继电保护班班长――王志。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个头不高、笑容憨厚的王志不断超越自我,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树立了重庆电力工人的技术标兵形象。
“学习是我工作的力量源泉!”
回首走过的人生道路,王志最大的遗憾是“没有上过大学”。由于家庭原因,王志高中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年仅19岁,就开始了艰苦奋斗的旅程。王志说:“我也曾苦闷过、彷徨过,但我坚信,有知识就能改变命运,发奋学习才能成就未来。”
多年来,他始终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参加工作后不久,在不耽误工作的情况下,进入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通过函授学习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三年里,王志记录整理的学习笔记有三十余册,收集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针对继电保护工作新问题的解决方案。当别人问他:你学习的时间哪里来?王志简单一个字:挤!多年来,同事朋友下班后打扑克、下象棋,或是一块儿撮一顿时,他都在自学继电保护专业知识。
面对继电保护技术的日益多功能化、智能化,作为一名继电保护工作的技术人员,王志深知,仅仅掌握传统的独立的继电保护技术已不能满足配网发展的需要,必须在头脑中建立多层次的理论思维体系,用科学武装自己,才可能解决实际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边干边学、边干边总结,是王志的另一大法宝。每逢周末,王志都要将一周的工作情况进行梳理,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和研读技术说明书了解设备特性,总结问题,寻找原因,探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志终于学以致用。1999年7月,他承担了北碚供电局所管辖的梅花山变电站220千伏线路保护及其二次回路的更新改造工作。当时,缺乏微机保护的安装设计图纸,而且他自己也是第一次接触220千伏 LFP-901A、902A型超高压线路成套快速保护装置。新的挑战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过硬的理论和技术功底。面对挑战,王志沉着应对,将在国电南瑞公司学到的相关技术与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经验相结合,运用多种设计理念,最终制定出了理想的设计方案,并很快通过了审核,使这一创新方案得以实施。通过严格的施工校验,最终完成了整套装置的改造工作。
从工程设计到竣工的短短三个月时间里,王志利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时刻严把技术质量关,顶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克服了重重困难,使整个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赞誉。
“咱们工人不能光有力气,还得学会创新地思考问题。”
随着继电保护装置由电磁型和晶体管型向微机型保护更新换代,对继电保护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需要不断地突破创新。王志在工作中极为推崇创新思想,他说:“所谓创新,就是敢于打破常规,突破定式思维。不管从事什么事业、干什么专业,都要善于结合实际,多角度地考虑问题,敢于突破框框,提出新的方法。”
北碚区供电局玉皇观变电站220千伏母差失灵保护RCS-915A型为南瑞公司的生产装置,王志接到调试任务时,发现自己是初次接触此类保护。在对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前审核的过程中,他发现设计图中存在不少漏洞,就结合所学原理,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将原指定用三相跳闸的出口回路应用于跳主变回路。后来,相关人员及设计者也一致认可了王志的设计方案,对图纸进行了修改。迄今为止,经过改装的这套母差失灵保护装置灵敏性和精确度都非常高。
在一次旧设备更换工作中,王志发现电磁型BCD-24差动继电器直流电源在设计中没有监视元件时,凭直觉和经验认为其中一定存在着疏漏。通过分析,无监视元件,出现异常情况时,保护装置将拒动,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他积极组织并定出整改方案,添加了监视继电器直流电源回路,使值班人员平时进行运行巡视时,能正确判断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在长期的工作中,王志以“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分析设备的技术原理,对设备进行改良,使运行设备得到实时监控,为北碚电网的安全运行作出了贡献。他还运用创新思维积
从一名高中生到一名专责工程师,从一名普通的继电保护工到现在的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在美丽的碚城,一位平凡的电力工人用18年的青春年华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闪光之路。18个春秋悄然逝去,他依旧坚守在继电保护这个普通而又责任重大的岗位上,为共和国的电力事业谱写着一曲曲华美的乐章。
他就是2004年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重庆市总工会“劳动创新奖章”获得者,现北碚供电局继电保护班班长――王志。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个头不高、笑容憨厚的王志不断超越自我,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树立了重庆电力工人的技术标兵形象。
“学习是我工作的力量源泉!”
回首走过的人生道路,王志最大的遗憾是“没有上过大学”。由于家庭原因,王志高中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年仅19岁,就开始了艰苦奋斗的旅程。王志说:“我也曾苦闷过、彷徨过,但我坚信,有知识就能改变命运,发奋学习才能成就未来。”
多年来,他始终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参加工作后不久,在不耽误工作的情况下,进入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通过函授学习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三年里,王志记录整理的学习笔记有三十余册,收集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针对继电保护工作新问题的解决方案。当别人问他:你学习的时间哪里来?王志简单一个字:挤!多年来,同事朋友下班后打扑克、下象棋,或是一块儿撮一顿时,他都在自学继电保护专业知识。
面对继电保护技术的日益多功能化、智能化,作为一名继电保护工作的技术人员,王志深知,仅仅掌握传统的独立的继电保护技术已不能满足配网发展的需要,必须在头脑中建立多层次的理论思维体系,用科学武装自己,才可能解决实际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边干边学、边干边总结,是王志的另一大法宝。每逢周末,王志都要将一周的工作情况进行梳理,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和研读技术说明书了解设备特性,总结问题,寻找原因,探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志终于学以致用。1999年7月,他承担了北碚供电局所管辖的梅花山变电站220千伏线路保护及其二次回路的更新改造工作。当时,缺乏微机保护的安装设计图纸,而且他自己也是第一次接触220千伏 LFP-901A、902A型超高压线路成套快速保护装置。新的挑战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过硬的理论和技术功底。面对挑战,王志沉着应对,将在国电南瑞公司学到的相关技术与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经验相结合,运用多种设计理念,最终制定出了理想的设计方案,并很快通过了审核,使这一创新方案得以实施。通过严格的施工校验,最终完成了整套装置的改造工作。
从工程设计到竣工的短短三个月时间里,王志利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时刻严把技术质量关,顶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克服了重重困难,使整个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赞誉。
“咱们工人不能光有力气,还得学会创新地思考问题。”
随着继电保护装置由电磁型和晶体管型向微机型保护更新换代,对继电保护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需要不断地突破创新。王志在工作中极为推崇创新思想,他说:“所谓创新,就是敢于打破常规,突破定式思维。不管从事什么事业、干什么专业,都要善于结合实际,多角度地考虑问题,敢于突破框框,提出新的方法。”
北碚区供电局玉皇观变电站220千伏母差失灵保护RCS-915A型为南瑞公司的生产装置,王志接到调试任务时,发现自己是初次接触此类保护。在对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前审核的过程中,他发现设计图中存在不少漏洞,就结合所学原理,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将原指定用三相跳闸的出口回路应用于跳主变回路。后来,相关人员及设计者也一致认可了王志的设计方案,对图纸进行了修改。迄今为止,经过改装的这套母差失灵保护装置灵敏性和精确度都非常高。
在一次旧设备更换工作中,王志发现电磁型BCD-24差动继电器直流电源在设计中没有监视元件时,凭直觉和经验认为其中一定存在着疏漏。通过分析,无监视元件,出现异常情况时,保护装置将拒动,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他积极组织并定出整改方案,添加了监视继电器直流电源回路,使值班人员平时进行运行巡视时,能正确判断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在长期的工作中,王志以“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分析设备的技术原理,对设备进行改良,使运行设备得到实时监控,为北碚电网的安全运行作出了贡献。他还运用创新思维积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