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身之间,真爱永恒――记安徽庐江罗河供电所农电工梅建军
2006-08-08 10:03:52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A-
A+
电力18讯: 2005年庐江供电公司首届十大优秀农电工的光荣称号,着实让梅建军这个普普通通的农电工名字在庐江公司火了一把。没成名前的他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背影”,“群众为伴电为侣,两点三线四部曲”是他平日生活的真实写照,然而也正是这个曾经并不起眼的“背景”,用心血和智慧奇迹般救活了供电所的十几个台区,把满意和舒心悄悄地播种在农民兄弟的心坎上。
在农电战线上默默耕耘了十七个春秋的他,见证了庐江供电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踏着坚实的步伐一步一步地成长壮大。同时更让他对农电事业有着一份无法割舍的情怀,最初的习惯酿成了如今的挚爱。十七年了,定睛一看,他一路走来,回忆就像翻书,带着我们翻回到每个精彩的段落,重温他每一个感人的故事。
他能干,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无论上级安排什么工作,困难再大都能扛下来。抓线损,指标最低;收电费,一分不欠;管设备,零缺陷。为了完成任务,有时每天只休息 4个小时,甚至通宵不睡,曾几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2003年七月份,他又一次被抽调到老大难的吉慈村。这个村电网未改造、线路老化、挂线偷电现象严重,线损特别大。村子当时流传着这样的一首歌谣:“电线蜘蛛网,窃电无人讲。三百六十五,电工无工饷。” 接任第二天,他就丢掉一切家务,携妻子一同对线路清障。吉慈村树林密集,竹园繁茂,时值盛夏,每天都要砍掉上千棵树丫竹枝,接换几十个线头。双手磨破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出了一道道血痕,汗水浸透了衣衫,骄阳烤焦了肌肤,他体弱的妻子也累出了病,十二岁的孩子自炊自食,更是饱一餐饿一顿。历经千辛万苦,花了十几天时间终于把线路障阻彻底清除了。
他会干,接着的第二项工作重点是堵窃电洞、刹挂线风,在吉慈村,他脚踩生地、眼关生人。为摸清偷电、挂线基本情况,首先请教了村干和多位党员,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事后,利用晚间到有关人员家里,和其交流,促膝谈心,讲用电法规,倾肺腑之言,以期求得他们的理解支持。时值双抢,为了不至于前功尽弃,他放下手中的镰刀和家里的农活,日夜巡视在吉慈的田间村头。盛夏骄阳似火,中午顶烈日、战高温,检查挂线打水;夜晚,摸黑路、抗蚊虫巡视窃电打稻。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多少个烈日炎炎的中午,他坚持不懈、始终如一。饿了吃一袋方便面,渴了喝瓶矿泉水,一查到底,发现问题,就地解决,棘手问题报请供电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接手的头个月线损就下降了十四个百分点,第二个月线损基本达标。线路畅通了,线损下降了,群众满意了,领导放心了。
每当为村子里解决一个用电困难,看到乡亲们满面朴实的笑容时,他就觉得心里多了一份实在。他说:“我出身农民,为农民服务咱心里踏实。”他曾说过:“做事一定要对得起领导、同事、尤其是客户”,但当别人反问他:“你对得起自己的家庭、爱人和孩子吗?”他却无语了。他的妻子因积劳成疾而病倒了,而他却没时间照顾,导致妻子卧床不起,一躺就是一个多月。家里的早稻没有按时收割,双晚没有耕种,直接经济损失达三千元之多。虽然如此,但他却无怨无悔,因为台区线损降低了,电费缴清了,他心里也就踏实了。
他常想:“为人民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时刻要求自己把“要我服务”的社会要求转变为“我要服务”的自觉行为。今年正月初五,他正在城里走亲戚,刚拿起碗筷,手机响了,“吉慈线路有故障,速回抢修”,二话没说,他当即丢下碗筷,包车赶到吉慈,在寒风和大雨中坚持了三个多小时的抢修,线路修好了,可此时的他已是全身衣服湿透、四肢麻木、浑身冰凉。
他愿意干,如今,下海经商、跳槽改行、外出打工是现代的时尚,他兄弟四人,就有三人在外经商,一个个腰缠万贯,家中应有尽有,可他三间平顶房至今没有装修,还负债累累。兄弟们多次劝说要他外出经商或到外企干水电工,年薪两万多。他以前的同事也多次劝说,不要再干农电工了,说一年的工作收入还不到别人一个月甚至几天挣的钱多。但他心坚如石、从未动摇,他热爱农电工作,放弃不了为之奋斗了大半辈子的农电事业。
从签订用工合同,理顺劳动关系,到提高农电工工资。近年来,庐江供电公司想方设法给予农电工更多的关怀,提高农电工的待遇,为农电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展示自我的平台。一路走来,他无怨无悔。他说;人生最大的乐事就是找到事业和职业的最佳结合。在庐江供电公司,我不仅拥有极富挑战性的工作,更拥有极富成就感的事业。因为这份事业,我愿全情投入地“爱”一次,因为这份事业,我个人的命运与庐江供电公司的发展息息相关,荣辱与共。公司做大做强了,我个人还有我的家人也因之获得幸福,获得了尊崇。今后的日子里,我更将继续以一颗奋斗的心和一种尽善尽美的态度,用心工作,报答企业,相信只有企业好,大家才会更好!
在农电战线上默默耕耘了十七个春秋的他,见证了庐江供电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踏着坚实的步伐一步一步地成长壮大。同时更让他对农电事业有着一份无法割舍的情怀,最初的习惯酿成了如今的挚爱。十七年了,定睛一看,他一路走来,回忆就像翻书,带着我们翻回到每个精彩的段落,重温他每一个感人的故事。
他能干,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无论上级安排什么工作,困难再大都能扛下来。抓线损,指标最低;收电费,一分不欠;管设备,零缺陷。为了完成任务,有时每天只休息 4个小时,甚至通宵不睡,曾几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2003年七月份,他又一次被抽调到老大难的吉慈村。这个村电网未改造、线路老化、挂线偷电现象严重,线损特别大。村子当时流传着这样的一首歌谣:“电线蜘蛛网,窃电无人讲。三百六十五,电工无工饷。” 接任第二天,他就丢掉一切家务,携妻子一同对线路清障。吉慈村树林密集,竹园繁茂,时值盛夏,每天都要砍掉上千棵树丫竹枝,接换几十个线头。双手磨破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出了一道道血痕,汗水浸透了衣衫,骄阳烤焦了肌肤,他体弱的妻子也累出了病,十二岁的孩子自炊自食,更是饱一餐饿一顿。历经千辛万苦,花了十几天时间终于把线路障阻彻底清除了。
他会干,接着的第二项工作重点是堵窃电洞、刹挂线风,在吉慈村,他脚踩生地、眼关生人。为摸清偷电、挂线基本情况,首先请教了村干和多位党员,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事后,利用晚间到有关人员家里,和其交流,促膝谈心,讲用电法规,倾肺腑之言,以期求得他们的理解支持。时值双抢,为了不至于前功尽弃,他放下手中的镰刀和家里的农活,日夜巡视在吉慈的田间村头。盛夏骄阳似火,中午顶烈日、战高温,检查挂线打水;夜晚,摸黑路、抗蚊虫巡视窃电打稻。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多少个烈日炎炎的中午,他坚持不懈、始终如一。饿了吃一袋方便面,渴了喝瓶矿泉水,一查到底,发现问题,就地解决,棘手问题报请供电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接手的头个月线损就下降了十四个百分点,第二个月线损基本达标。线路畅通了,线损下降了,群众满意了,领导放心了。
每当为村子里解决一个用电困难,看到乡亲们满面朴实的笑容时,他就觉得心里多了一份实在。他说:“我出身农民,为农民服务咱心里踏实。”他曾说过:“做事一定要对得起领导、同事、尤其是客户”,但当别人反问他:“你对得起自己的家庭、爱人和孩子吗?”他却无语了。他的妻子因积劳成疾而病倒了,而他却没时间照顾,导致妻子卧床不起,一躺就是一个多月。家里的早稻没有按时收割,双晚没有耕种,直接经济损失达三千元之多。虽然如此,但他却无怨无悔,因为台区线损降低了,电费缴清了,他心里也就踏实了。
他常想:“为人民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时刻要求自己把“要我服务”的社会要求转变为“我要服务”的自觉行为。今年正月初五,他正在城里走亲戚,刚拿起碗筷,手机响了,“吉慈线路有故障,速回抢修”,二话没说,他当即丢下碗筷,包车赶到吉慈,在寒风和大雨中坚持了三个多小时的抢修,线路修好了,可此时的他已是全身衣服湿透、四肢麻木、浑身冰凉。
他愿意干,如今,下海经商、跳槽改行、外出打工是现代的时尚,他兄弟四人,就有三人在外经商,一个个腰缠万贯,家中应有尽有,可他三间平顶房至今没有装修,还负债累累。兄弟们多次劝说要他外出经商或到外企干水电工,年薪两万多。他以前的同事也多次劝说,不要再干农电工了,说一年的工作收入还不到别人一个月甚至几天挣的钱多。但他心坚如石、从未动摇,他热爱农电工作,放弃不了为之奋斗了大半辈子的农电事业。
从签订用工合同,理顺劳动关系,到提高农电工工资。近年来,庐江供电公司想方设法给予农电工更多的关怀,提高农电工的待遇,为农电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展示自我的平台。一路走来,他无怨无悔。他说;人生最大的乐事就是找到事业和职业的最佳结合。在庐江供电公司,我不仅拥有极富挑战性的工作,更拥有极富成就感的事业。因为这份事业,我愿全情投入地“爱”一次,因为这份事业,我个人的命运与庐江供电公司的发展息息相关,荣辱与共。公司做大做强了,我个人还有我的家人也因之获得幸福,获得了尊崇。今后的日子里,我更将继续以一颗奋斗的心和一种尽善尽美的态度,用心工作,报答企业,相信只有企业好,大家才会更好!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