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供电女工和她的二女儿
2006-08-11 11:42:46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A-
A+
电力18讯: 她姓秦,她的爱人姓陈,她的亲生女儿叫陈之宜 ,已上初中,她的二女儿却姓孔,叫孔芮。她家中欠下购房贷款20多万元,爱人也在企业单位。两年前,她资助9岁的女童孔芮上学,照顾小孔芮及其家人胜过亲人。为此, 她在亲朋的眼里,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她就是秦扬,江苏省泰州供电公司电力营销部的一名普通女职工。 秦扬认为,资助小孔芮圆了自已心中多年的心愿。她说:“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我渐渐萌生了一个心愿:帮助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缘定终生
用秦扬的话说,她与孔芮很有缘份。
2004年4月1日 ,她从泰州日报上看到泰州实施资助女童的“春蕾计划”,在泰州市妇联组织的65位贫困女童中,她初见孔芮就“一见钟情”,随即决定资助这位家住塘湾梅兴村的女童,并于2004年5月27日在市妇联的见证下正式与孔芮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书。
当时,孔芮在塘湾中心小学上二年级,是个非常懂事、可爱的孩子,有一双大大的眼睛。孔芮的父亲患有癫痫病,时常发作,脸部又长了神经纤维瘤,在泰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时,遭遇了医疗事故,尚未得到妥善处理,务农的母亲正为此事奔走求告,憔悴不堪。 7月份,孔芮的母亲也发病了,经确诊是白血病,真是“屋漏偏遭连夜雨”,父亲、母亲同时遭遇不幸,一个家庭在风雨中摇摇欲坠。
秦扬说:“有缘助人是天意。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不可能袖手旁观,无动于衷。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能力也有限。”当时,她在 95598 电力服务热线工作,经常是晚上上班,白天为孔芮家的事忙碌,身体也因此消瘦了许多。她的亲朋好友常对她说“你又何苦为了一个素昧平生的农村孩子如此操劳呢!?”倔强的秦扬只是报以一笑。
为了解决医疗事故的问题,她咨询了卫生局的老同学,拨通了《现代快报》的求助电话。老同学告诉她一些医疗专业方面的知识,《现代快报》扬州站的薛记者来到泰州,和患者及亲属做了见面交流,和泰州市人民医院交涉了此事。虽然原来并不相识,但对不幸的患者和家庭的关心让大家走到了一起。泰州市人民医院对孔芮父亲的医疗事故也做出了合理的补偿。这时孔芮母亲的病已经比较严重了,需要尽快治疗,最好进行骨髓移植,但是一个原本贫困的农民家庭,哪里拿得出三十多万元的手术费呢?这时,秦扬又联系了《泰州晚报》的记者,在报纸上动员社会热心人的捐助。与此同时,她还冒昧地给泰州市委朱龙生书记写了信,此信后来被转到市民政部门,朱书记在上面作了批示,要各级有关部门认真对待此事。
“如果我没有患病多好啊!你这样关心我们,有你这样的朋友我不知道多高兴呢。”孔芮妈妈经常这样说。在相处的过程中,秦扬用她的真诚和爱心抚慰着这个病患中的农村妇女,希望她能一天天好起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生活也并不是随人所愿。去年夏天,孔芮妈妈的病又一次发作,因医治无效,不幸去世了。灵床前,两个女儿披麻带孝,哭成泪人,秦扬的心里也十分悲伤,看着一个生命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就这样走了,她不由得感慨万分。
疾病无情,人世有情。秦扬鞠躬告别了这个苦命的母亲,感到自己肩上多了份沉甸甸的责任:关心、培养孔芮成材将是自己义不容辞、终生无悔的责任。
俨如“女儿”
7月8日,星期六,孔芮放暑假了,秦扬把孩子接到自己家里,忙了好几道孔芮喜欢的菜,中饭后,又带孔芮到商场去买了两身漂亮的夏季服装。孔芮告诉笔者,自己身上的衣服都是秦扬阿姨买的,班上的小朋友都羡慕呢。其实,这只是秦扬关爱小孔芮生活的无数个缩影之一。
孔芮母亲去世后,为了关心这个苦命的女孩,秦扬多次到孔芮所在的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到孔芮家里,劝慰孔芮的父亲及家人,一家人非常信赖她,有什么烦恼都会和她说。只要有假期,秦扬就会带孔芮到泰州,给她买书,买衣服,带她吃肯德基,逛公园,让自己女儿和孔芮交朋友。秦扬骑摩托车带她们出去,孔芮坐在前面,亲女儿坐在后面,经常有人把孔芮当成秦扬的女儿。秦扬说:“我有意识地带着孔芮玩,像朋友一样和她谈心,目的是不想让孔芮有任何压力。生活是美好的,虽然有时狂风暴雨会遮住阳光,但不能失去希望;童年应该是幸福的,即使遭遇苦难,也应有笑脸和芬芳。我希望能呵护这一颗幼小的心灵,使她健康成长。” 秦扬的女儿陈之宜有时会说:“妈妈总是表扬孔芮,批评我,好象孔芮才是她的亲女儿。”而受过高等教育的秦扬爱人看到妻子的执着也从原先的不理解,发展到对女儿“做工作”,默默支持她了。
喜见“彩虹”
&nb
她就是秦扬,江苏省泰州供电公司电力营销部的一名普通女职工。 秦扬认为,资助小孔芮圆了自已心中多年的心愿。她说:“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我渐渐萌生了一个心愿:帮助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缘定终生
用秦扬的话说,她与孔芮很有缘份。
2004年4月1日 ,她从泰州日报上看到泰州实施资助女童的“春蕾计划”,在泰州市妇联组织的65位贫困女童中,她初见孔芮就“一见钟情”,随即决定资助这位家住塘湾梅兴村的女童,并于2004年5月27日在市妇联的见证下正式与孔芮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书。
当时,孔芮在塘湾中心小学上二年级,是个非常懂事、可爱的孩子,有一双大大的眼睛。孔芮的父亲患有癫痫病,时常发作,脸部又长了神经纤维瘤,在泰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时,遭遇了医疗事故,尚未得到妥善处理,务农的母亲正为此事奔走求告,憔悴不堪。 7月份,孔芮的母亲也发病了,经确诊是白血病,真是“屋漏偏遭连夜雨”,父亲、母亲同时遭遇不幸,一个家庭在风雨中摇摇欲坠。
秦扬说:“有缘助人是天意。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不可能袖手旁观,无动于衷。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能力也有限。”当时,她在 95598 电力服务热线工作,经常是晚上上班,白天为孔芮家的事忙碌,身体也因此消瘦了许多。她的亲朋好友常对她说“你又何苦为了一个素昧平生的农村孩子如此操劳呢!?”倔强的秦扬只是报以一笑。
为了解决医疗事故的问题,她咨询了卫生局的老同学,拨通了《现代快报》的求助电话。老同学告诉她一些医疗专业方面的知识,《现代快报》扬州站的薛记者来到泰州,和患者及亲属做了见面交流,和泰州市人民医院交涉了此事。虽然原来并不相识,但对不幸的患者和家庭的关心让大家走到了一起。泰州市人民医院对孔芮父亲的医疗事故也做出了合理的补偿。这时孔芮母亲的病已经比较严重了,需要尽快治疗,最好进行骨髓移植,但是一个原本贫困的农民家庭,哪里拿得出三十多万元的手术费呢?这时,秦扬又联系了《泰州晚报》的记者,在报纸上动员社会热心人的捐助。与此同时,她还冒昧地给泰州市委朱龙生书记写了信,此信后来被转到市民政部门,朱书记在上面作了批示,要各级有关部门认真对待此事。
“如果我没有患病多好啊!你这样关心我们,有你这样的朋友我不知道多高兴呢。”孔芮妈妈经常这样说。在相处的过程中,秦扬用她的真诚和爱心抚慰着这个病患中的农村妇女,希望她能一天天好起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生活也并不是随人所愿。去年夏天,孔芮妈妈的病又一次发作,因医治无效,不幸去世了。灵床前,两个女儿披麻带孝,哭成泪人,秦扬的心里也十分悲伤,看着一个生命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就这样走了,她不由得感慨万分。
疾病无情,人世有情。秦扬鞠躬告别了这个苦命的母亲,感到自己肩上多了份沉甸甸的责任:关心、培养孔芮成材将是自己义不容辞、终生无悔的责任。
俨如“女儿”
7月8日,星期六,孔芮放暑假了,秦扬把孩子接到自己家里,忙了好几道孔芮喜欢的菜,中饭后,又带孔芮到商场去买了两身漂亮的夏季服装。孔芮告诉笔者,自己身上的衣服都是秦扬阿姨买的,班上的小朋友都羡慕呢。其实,这只是秦扬关爱小孔芮生活的无数个缩影之一。
孔芮母亲去世后,为了关心这个苦命的女孩,秦扬多次到孔芮所在的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到孔芮家里,劝慰孔芮的父亲及家人,一家人非常信赖她,有什么烦恼都会和她说。只要有假期,秦扬就会带孔芮到泰州,给她买书,买衣服,带她吃肯德基,逛公园,让自己女儿和孔芮交朋友。秦扬骑摩托车带她们出去,孔芮坐在前面,亲女儿坐在后面,经常有人把孔芮当成秦扬的女儿。秦扬说:“我有意识地带着孔芮玩,像朋友一样和她谈心,目的是不想让孔芮有任何压力。生活是美好的,虽然有时狂风暴雨会遮住阳光,但不能失去希望;童年应该是幸福的,即使遭遇苦难,也应有笑脸和芬芳。我希望能呵护这一颗幼小的心灵,使她健康成长。” 秦扬的女儿陈之宜有时会说:“妈妈总是表扬孔芮,批评我,好象孔芮才是她的亲女儿。”而受过高等教育的秦扬爱人看到妻子的执着也从原先的不理解,发展到对女儿“做工作”,默默支持她了。
喜见“彩虹”
&nb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