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鲁班”8年搞出8个发明 陈全观的业余科研路
2006-06-05 08:37:58 来源:南湖晚报
A-
A+
电力18讯: 一个出身“鲁班”世家的电力工作者,一个将所有业余时间用来发明的创造者,一个多次荣获国家、省、市表彰的技术员,如何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进行上万次的试验,并在8年时间完成8个小发明的呢?嘉兴电力局陈全观的科研之路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8年完成8个小发明
1982年从浙西电力技工学校毕业后,陈全观一直在嘉兴电力局修试工区工作,主要从事变电所继电器的保护试验工作。电力小发明的灵感得益于其日常工作,1997年底的一天,陈全观发现电压继电器的动接点,因在运行中发生剧烈转动,时间一长将接点孔转大,极有可能酿成事故。陈全观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样才能让接点不再转动呢?”这个疑问从此一直缠绕在陈全观的心头。半年后,陈全观利用单位现有的材料,制造出后来被省电力系统评定为QC成果的小发明,成功地制止此类潜在事故的发生。
从此以后,陈全观痴迷上了工作中的创新与发明,他把所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具体的研发和数以万次的试验中来。凭着一股钻劲,单位里废弃不用的继电器,成了他实验的主要工具,遇到一些无法攻克的难题时,单位里的科技书籍成了他最好的良师益友。自1997年至2006年间,他一共创造了8个小发明,大大降低了工作中的危险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让鲜奶变质的发明家
“我从小就喜欢自己动手做些东西,可能缘于我的父亲吧!”据陈全观介绍,他父亲是一个技艺精湛的木工,“小时候特别崇拜父亲,一些简单、粗糙的木料,到了我父亲手里,就能变成精美的家具。”童年时,父亲工作的木工场地,也成了这个“小木工”主要的游乐场所。“有的时候,看着父亲在忙,我也跟在后面学,拉拉锯子,推推刨子,反正闲不着。”渐渐大了以后,父亲干活的地方,也成了小伙伴们作战的“兵工厂”,一个个精致的木头小手枪,都是陈全观做好后,再送给小伙伴们的。
因为白天在单位要上班,晚上回到家,成了他研发试验的“主战场”。善良的妻子承担了全部家务默默地支持他。去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天,妻子去上早班,前一天晚上就跟他说好,叫他起床后第一件事是下楼给孩子取鲜奶,陈全观起床后就投入到试验工作中了,一直到下午,他都没想起这回事,等妻子下班后,鲜奶都变质了。
荣誉属于集体
“在工作中发现的一些常见的小故障、小问题,他总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就搞出一些发明创造来解决它。”同事们都很佩服陈全观这一点。在他的办公室,陈全观拿出了不少小发明向记者解释其在电力运行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一种在线监测装置检测仪填补了国内该项空白、一种微机型母差保护出口装置在实际运用中大大降低了技术人员操作电力设备时的危险系数。这些发明,多次受到国家和省市的表彰,还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团中央等评为2005年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可办公室里,陈全观个人奖章却很少,问他时,43岁的陈全观认为:“我所做的一切是属于班组和嘉兴电力局的!”
晚报记者 叶丰收 见习记者 高家宽
8年完成8个小发明
1982年从浙西电力技工学校毕业后,陈全观一直在嘉兴电力局修试工区工作,主要从事变电所继电器的保护试验工作。电力小发明的灵感得益于其日常工作,1997年底的一天,陈全观发现电压继电器的动接点,因在运行中发生剧烈转动,时间一长将接点孔转大,极有可能酿成事故。陈全观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样才能让接点不再转动呢?”这个疑问从此一直缠绕在陈全观的心头。半年后,陈全观利用单位现有的材料,制造出后来被省电力系统评定为QC成果的小发明,成功地制止此类潜在事故的发生。
从此以后,陈全观痴迷上了工作中的创新与发明,他把所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具体的研发和数以万次的试验中来。凭着一股钻劲,单位里废弃不用的继电器,成了他实验的主要工具,遇到一些无法攻克的难题时,单位里的科技书籍成了他最好的良师益友。自1997年至2006年间,他一共创造了8个小发明,大大降低了工作中的危险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让鲜奶变质的发明家
“我从小就喜欢自己动手做些东西,可能缘于我的父亲吧!”据陈全观介绍,他父亲是一个技艺精湛的木工,“小时候特别崇拜父亲,一些简单、粗糙的木料,到了我父亲手里,就能变成精美的家具。”童年时,父亲工作的木工场地,也成了这个“小木工”主要的游乐场所。“有的时候,看着父亲在忙,我也跟在后面学,拉拉锯子,推推刨子,反正闲不着。”渐渐大了以后,父亲干活的地方,也成了小伙伴们作战的“兵工厂”,一个个精致的木头小手枪,都是陈全观做好后,再送给小伙伴们的。
因为白天在单位要上班,晚上回到家,成了他研发试验的“主战场”。善良的妻子承担了全部家务默默地支持他。去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天,妻子去上早班,前一天晚上就跟他说好,叫他起床后第一件事是下楼给孩子取鲜奶,陈全观起床后就投入到试验工作中了,一直到下午,他都没想起这回事,等妻子下班后,鲜奶都变质了。
荣誉属于集体
“在工作中发现的一些常见的小故障、小问题,他总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就搞出一些发明创造来解决它。”同事们都很佩服陈全观这一点。在他的办公室,陈全观拿出了不少小发明向记者解释其在电力运行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一种在线监测装置检测仪填补了国内该项空白、一种微机型母差保护出口装置在实际运用中大大降低了技术人员操作电力设备时的危险系数。这些发明,多次受到国家和省市的表彰,还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团中央等评为2005年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可办公室里,陈全观个人奖章却很少,问他时,43岁的陈全观认为:“我所做的一切是属于班组和嘉兴电力局的!”
晚报记者 叶丰收 见习记者 高家宽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