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带电工――冯振波
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用在福州电业局送电部带电班班长冯振波身上,尤为贴切。
今年“五一”前夕,冯振波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第九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十佳标兵”称号,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文/李 想
做维护供电大动脉的卫士
“冯振波被劳动部评为‘高压线路带电作业高级技师’了!”2006年4月的一天,当这个好消息在福州电业局送电部传开时,冯振波的师傅卢振环乐坏了。
1968年,冯振波出生于福建省长乐县玉田乡一个小山村里。他还没念完高中就回乡务农了。1986年,福州电业局招工,他成为一名带电线路工,这一干就是20年。
卢振环向笔者介绍说,带电线路工作可是个苦活儿。“汗滴杆下土,线路工最苦;晒得像煤球,吓跑俊媳妇”就是对线路工的真实写照。福州四面环山,带电作业时要翻山越岭。夏天,在没有遮挡的铁塔上作业,犹如置身烤炉,一天下来,连鞋子里都能倒出汗水来。
冯振波正在进行高空作业
“师傅,我上!”冯振波在卢振环那里当了三年学徒,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一次,古福线一座20多米高的克里姆林宫型铁塔急需带电整座更换,技术难度较大。当时福州只有这一条220千伏双回路输电大动脉,如果停电施工,就意味着整座省城将停电。紧要关头,冯振波主动请缨,拿下了这个一般人不敢揽的“瓷器活儿”。
由于肯干、能干,1998年,冯振波挑起了带电班班长的重担。2001年,冯振波又被福州电业局评为该局有史以来的第一任带电作业“高级技术能手”。不久,他还被福建省电力公司评选为“高级技术能手”、“首席技师”。随着名气逐渐增大,冯振波还作为特邀讲师,到福建省第五供用电国家技能鉴定站给来自全省各地的带电线路工授课。
冯振波常对他的同事说,我们虽然不是研究生,但可以用心做好一个“带电作业研究生”。我们虽然当不了博士硕士,但可以做好一个维护供电大动脉的“电网卫士”。
要当好“电网卫士”,就必须刻苦钻研业务。1998年以来,在冯振波的带领下,送电部带电班组成的QC小组刻苦钻研,先后研制出闽江大跨越高塔带电作业特型钩具、取销器等新型工器具。冯振波还主持研制垂直双分裂单导线两用出线飞车等科技项目,提高了带电作业的工效和安全性。值得一提的是,由冯振波创立的“振波安全系数”,不仅涵盖了《带电作业标准指导书》和《带电作业项目危险点预控措施》的内容,还包括各种工器具革新和正确使用方法。在他的带动下,带电班创下了安全生产9300多天的纪录。
强将手下无弱兵
走进冯振波所在的带电班的办公室,右墙的玻璃框里展示的是醒目的“八荣八耻”内容,左墙是班组园地,醒目地写着“安全高效,团结进取”,以及班组格言“辛苦我一人,照亮千万家”。
副班长黄鹏武介绍说,冯班长不仅肯学习,还要求班里人人争做过硬的带电线路工。俗话说得好,强将手下无弱兵。在福州电业局这几年举办的多次线路工技能比武中,带电班8人无论谁上场,都能获第一名。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冯振波率领的带电班奋力抢修的身影。
冯振波(左三)和他的带电班成员整装待发
百年一遇的“飞燕”强台风袭击福州时,10多条输电线路发生跳闸,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双回110千伏线路也因杆塔倒塌而中断供电,情况紧急。当天凌晨3时,冯振波率带电班冒着暴雨赶到现场,借助手电筒微弱的光线,在一排排被台风刮倒的树木中寻找故障点。当故障点被找到后,冯振波立即叫人派车紧急运来临时抢修塔,先恢复机场供电,再组织抢修。这次抢修一干就是两天两夜。饿了,冯振波他们就啃口面包;困了,就坐在满是泥浆的地上打个盹儿。抢修任务结束时,他们已经成了“泥人”。匆忙回家换下衣服后,他们又冲向另一个抢修现场。
说起冯振波带电抢险的故事,送电部党支部书记魏鹏荣有说不完的话:“海棠”强台风来袭时,冯振波带头扛着沉重的工<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