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山乡 无悔无怨――记开阳县供电局楠木渡供电所农电工杜胜
2006-05-25 16:39:43 来源:贵州电力报
A-
A+
电力18讯: 焦煜坤
四十出头的杜胜凤,是开阳县供电局马场供电所的一名普通农电工,他8年如一日巡护在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农村电网,给当地三村一寨的人们送去了光明,驱散了黑暗。
杜胜凤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荣获省、市、县3级供电企业“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共产党员”称号,去年还荣获南方电网公司“服务明星”称号。
八年风雨 真诚奉献为村民
1999年,马场供电所成立,杜胜凤被录用为专职电工,负责宅吉片区宝兴村、杨家寨、角上和桃子坪区域的工作。
由于受经费限制,线路老化、事故频繁的桃子坪没进行农网改造。2001年,杜胜凤不等不靠,动员农户从所里搬来农网改造的回收电杆和电线,自己动手改造。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和农户一起更换17根水泥竿,架设线路1.2千米,改造下户线38户。没花农户一分钱,没要国家一分钱,便将该地区的线损率由原来的20%降到了5%。
杜胜凤走上工作岗位,便踏上了一条由汗水、辛勤和平凡构成的奉献之路。虽然所里因为工作需要,为23名农电工配备了3辆摩托,但四面环山的宅吉乡陡峭崎岖的山路使得杜胜凤更多的是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三村一寨的小路。2002年根据工作需要杜胜凤被调往同兴、大同片区。他早起晚归,跑遍了管辖的所有村寨,查遍每一条支线和下户线,绘制出一张张精准的台区用户分布图,很快弄清了情况,打下了为农户服好务的基础。
为了大家 甘舍小家送光明
杜胜凤负责的村寨遍布马场宅吉乡的大山深处,通常一周才能回家一次,而他的身份除了农村电工之外,更是父亲、丈夫。工作的繁忙使得家中沉重的农活:犁田、插秧、收割稻谷,还有家中的众多杂务全压在了妻子柔弱的肩上。当不堪重负的妻子孤零零地倒在病床上,就连喝一口热水这样微不足道的要求,都是在闻讯赶来的邻居帮助下才得以实现。每当说起妻子,杜胜凤在对妻子感到深深内疚的同时,也感激妻子多年来默默的支持。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为了山村的电力事业,为了搞好对宅吉乡老百姓的供电服务,杜胜凤惟有舍小家顾大家,将一腔热血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宅吉乡的父老乡亲。
互相帮助 铸就团队灵魂
作为一名农电工,辛勤和汗水的背后往往代表着家庭责任的无奈和辛酸,许多农电工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有了对工作的怨言和懈怠,个别人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杜胜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抽出时间专门和这些电工聊天谈话,用自己的处境、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对农电事业的热爱、对农村用户的深厚感情来打动自己的同行们。2004年下半年,同事高传林因为完不成对所管理台区的旧欠电费回收工作,受到了所里的惩罚,也是杜胜凤与高传林一道深入三棱村片区,与欠费用户一遍遍地讲道理,摆事实,终于在2004年底帮助高传林电工完成了旧欠电费的回收工作。杜胜凤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同事的关心爱护,不仅受到了供电所上下的尊重和赞扬,也带动了全所一波又一波的工作热潮。使得马场供电所的平均线损从1999年的30%下降到如今的14%。
一心为民 融融宅吉鱼水情
“我负责管理的770户群众,几乎家家都有我的手机号码,只要在用电方面遇到什么问题,他们都会打我的电话……”,杜胜凤说。
2004年冬,乌江片区的用户因为原来二期农网改造时,一户一表改造款被几个村民组组长挪用,使得工程队拒绝安装,直接影响几十户农户得不到正常供电,焦急的村民自发组织起来与村民组长几次协商未果之后,想到了杜胜凤。用户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在杜胜凤的努力下,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就在2005年春节之际,他还忙着和群众一道对乌江同口变的几根杆基进行修正,在几分春寒中迎来了新年的钟声。
时刻怀揣着党员证、《电力安全规程》、《农村用电收费标准》的杜胜凤,伴随着走村串寨的脚步,实践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南网公司“五个概念”,正像一面旗帜一样,牢牢插在了我省农电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的前沿阵地上。
四十出头的杜胜凤,是开阳县供电局马场供电所的一名普通农电工,他8年如一日巡护在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农村电网,给当地三村一寨的人们送去了光明,驱散了黑暗。
杜胜凤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荣获省、市、县3级供电企业“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共产党员”称号,去年还荣获南方电网公司“服务明星”称号。
八年风雨 真诚奉献为村民
1999年,马场供电所成立,杜胜凤被录用为专职电工,负责宅吉片区宝兴村、杨家寨、角上和桃子坪区域的工作。
由于受经费限制,线路老化、事故频繁的桃子坪没进行农网改造。2001年,杜胜凤不等不靠,动员农户从所里搬来农网改造的回收电杆和电线,自己动手改造。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和农户一起更换17根水泥竿,架设线路1.2千米,改造下户线38户。没花农户一分钱,没要国家一分钱,便将该地区的线损率由原来的20%降到了5%。
杜胜凤走上工作岗位,便踏上了一条由汗水、辛勤和平凡构成的奉献之路。虽然所里因为工作需要,为23名农电工配备了3辆摩托,但四面环山的宅吉乡陡峭崎岖的山路使得杜胜凤更多的是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三村一寨的小路。2002年根据工作需要杜胜凤被调往同兴、大同片区。他早起晚归,跑遍了管辖的所有村寨,查遍每一条支线和下户线,绘制出一张张精准的台区用户分布图,很快弄清了情况,打下了为农户服好务的基础。
为了大家 甘舍小家送光明
杜胜凤负责的村寨遍布马场宅吉乡的大山深处,通常一周才能回家一次,而他的身份除了农村电工之外,更是父亲、丈夫。工作的繁忙使得家中沉重的农活:犁田、插秧、收割稻谷,还有家中的众多杂务全压在了妻子柔弱的肩上。当不堪重负的妻子孤零零地倒在病床上,就连喝一口热水这样微不足道的要求,都是在闻讯赶来的邻居帮助下才得以实现。每当说起妻子,杜胜凤在对妻子感到深深内疚的同时,也感激妻子多年来默默的支持。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为了山村的电力事业,为了搞好对宅吉乡老百姓的供电服务,杜胜凤惟有舍小家顾大家,将一腔热血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宅吉乡的父老乡亲。
互相帮助 铸就团队灵魂
作为一名农电工,辛勤和汗水的背后往往代表着家庭责任的无奈和辛酸,许多农电工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有了对工作的怨言和懈怠,个别人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杜胜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抽出时间专门和这些电工聊天谈话,用自己的处境、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对农电事业的热爱、对农村用户的深厚感情来打动自己的同行们。2004年下半年,同事高传林因为完不成对所管理台区的旧欠电费回收工作,受到了所里的惩罚,也是杜胜凤与高传林一道深入三棱村片区,与欠费用户一遍遍地讲道理,摆事实,终于在2004年底帮助高传林电工完成了旧欠电费的回收工作。杜胜凤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同事的关心爱护,不仅受到了供电所上下的尊重和赞扬,也带动了全所一波又一波的工作热潮。使得马场供电所的平均线损从1999年的30%下降到如今的14%。
一心为民 融融宅吉鱼水情
“我负责管理的770户群众,几乎家家都有我的手机号码,只要在用电方面遇到什么问题,他们都会打我的电话……”,杜胜凤说。
2004年冬,乌江片区的用户因为原来二期农网改造时,一户一表改造款被几个村民组组长挪用,使得工程队拒绝安装,直接影响几十户农户得不到正常供电,焦急的村民自发组织起来与村民组长几次协商未果之后,想到了杜胜凤。用户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在杜胜凤的努力下,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就在2005年春节之际,他还忙着和群众一道对乌江同口变的几根杆基进行修正,在几分春寒中迎来了新年的钟声。
时刻怀揣着党员证、《电力安全规程》、《农村用电收费标准》的杜胜凤,伴随着走村串寨的脚步,实践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南网公司“五个概念”,正像一面旗帜一样,牢牢插在了我省农电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的前沿阵地上。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