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人----记“全国青年文明号”金华电力局检试工区继电保护班
2006-06-01 09:54:15 来源:金华日报
A-
A+
电力18讯:
赵胜红、徐峰、江应沪、王悦、林昴……他们是谁?他们不是明星,认识他们的人,只限于家人及身边同事、好友。
这些名字,之所以紧紧排列在一起,因为他们来自一个光荣的集体,不分彼此。他们的专业,讲起来,令人枯燥乏味;他们的工作,实际上也同样平淡无奇。除了辛苦,就是十二分投入。但当一种力量,凝聚在一起,并持之以恒,自然令人肃然起敬。
5月8日,金华电力局检试工区继电保护班荣获由共青团中央、国家电网公司授予的“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上周三,我走近他们,了解他们。从他们工作的点滴中,解读一种精神,得到启示与鼓舞。
5年才能出一个合格的熟练工
继电保护班组是担负金华电网110千伏及以上80余座变电所二次专业检修、消缺、技改和安装任务的一个单位。他们所获得的个人与集体荣誉,从工区到市局,从地市到全省、全国,从行业到社会,不计其数,是业内一个闻名遐迩、赫赫有名的集体。
如果形象一点说,继电保护设备是一座变电所的“大脑”,那继电保护班的工人就是保护整个金华电网系统“中枢神经”的医生。在担负着义乌苏溪、大陈众多企业的供电任务的苏陈110千伏变电所的检修现场,我见到了这群可爱的人。他们从5月21日至26日,不分昼夜,奋战在这里。这座变电所虽然是保护班工作类别中最小的一个维护单位,但我在现场看到,一只控制柜就有1000余个检测点,而这样的柜子,全所就达30余只。面对一只只布满各式各样线头的控制柜,我才真正理解“千头万绪”和“心细如发”的含义。
继电保护班2005年从华北电力大学分配来的研究生徐峰形象地说,在进工区培训时,听老师讲,一群人在做游戏,连续几十次地向左向右转,唯一胜出的是一名外科医生。医生的职业素养,让他必须每时每刻都保持十二分投入,所以能做到一丝不苟。继电保护班要出一个独当一面的熟练技工,至少5年时间,其专业和繁复程度可见一斑。
都是“不回家的好男人”
继电保护工作不仅对技术要求高,需要丰富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一种敬业的工作态度。全班全年人平均出差天数198天,最多的人达到230多天。在市区检试工区的继电保护班办公室里,每个座位都空空如也。
被人称作“老虎”的江应沪是一班的“班头”,同事们还另送一个绰号:“不回家的好男人”。据说,他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光荣历史”。其实,随着近年来金华电网超常规发展,变电所基建、技改任务繁重,“老虎”冲在前头,也是形势需要。2004年4月,在220千伏东阳变无人值班改造中,他连续工作48小时没合眼。而恰在此时,母亲生病住院。虽然心里着急,但也只能请妻子和弟弟陪护老人,多尽孝道了。在调整心情后,做完最后一项工作,“老虎”从地上站起来时,牵连着母亲病情消息的手机从口袋里滑落在地,他一脚踩上去,踏得粉碎却浑然不觉。
据说,检试工区的主任郝力军就有“拼命三郎”的称谓,而强将手下自然无弱兵。“当‘头’的不这样做,就没资格去管人。”副班长林昴工作起来同样拼命,他也很理解“老虎”的做法。林昴在谈恋爱时,就跟姑娘说自己工作很忙,坦白告诉对方可能一年有200多天见不到人。姑娘觉得不至于如此夸张,没想到结婚后的事实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安全员赵胜红,也有类似的情形。妻子理解,独自承担着敬老护幼的生活重担。他说起这些,由衷地坦言妻子不容易:她真的没骂过我一次。
上周二,全班人员从早上7点一直干到晚上6点半,都没有吃晚饭。林昴下楼时,看到工具车里有三名青工闲坐着,就朝他们发了火。三人乖乖上楼继续工作至8点多吃饭为止。后来林昴了解到三人其实提前完成了分内的工作,而由于天气闷热,都有些中暑的迹象。在车里休息不到10分钟就遇上了林昴。在被责骂后,他们没有一句争辩,上去帮其他同志干活去了。林昴说,我事后觉得有些内疚,但从内心而言,为这个团队感到骄傲。
“工作狂”的丰富人生
继电保护班平均年龄只有26.7岁。学历仅以18个人的一班为例,除一名专科生、一名研究生、两名在读研究生,其余人全部是本科生。而近5年来,从继电保护班推荐到专业技术管理岗位的就达23人之多。
研究生徐峰说,继电保护的知识更新快,在这里始终得有一种紧迫感,这种生活让人觉得充实。而浙大毕业生王悦小姑娘主动请缨,从仪表班请调到这里。她说,觉得继电保护班的人有一种气质,<
赵胜红、徐峰、江应沪、王悦、林昴……他们是谁?他们不是明星,认识他们的人,只限于家人及身边同事、好友。
这些名字,之所以紧紧排列在一起,因为他们来自一个光荣的集体,不分彼此。他们的专业,讲起来,令人枯燥乏味;他们的工作,实际上也同样平淡无奇。除了辛苦,就是十二分投入。但当一种力量,凝聚在一起,并持之以恒,自然令人肃然起敬。
5月8日,金华电力局检试工区继电保护班荣获由共青团中央、国家电网公司授予的“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上周三,我走近他们,了解他们。从他们工作的点滴中,解读一种精神,得到启示与鼓舞。
5年才能出一个合格的熟练工
继电保护班组是担负金华电网110千伏及以上80余座变电所二次专业检修、消缺、技改和安装任务的一个单位。他们所获得的个人与集体荣誉,从工区到市局,从地市到全省、全国,从行业到社会,不计其数,是业内一个闻名遐迩、赫赫有名的集体。
如果形象一点说,继电保护设备是一座变电所的“大脑”,那继电保护班的工人就是保护整个金华电网系统“中枢神经”的医生。在担负着义乌苏溪、大陈众多企业的供电任务的苏陈110千伏变电所的检修现场,我见到了这群可爱的人。他们从5月21日至26日,不分昼夜,奋战在这里。这座变电所虽然是保护班工作类别中最小的一个维护单位,但我在现场看到,一只控制柜就有1000余个检测点,而这样的柜子,全所就达30余只。面对一只只布满各式各样线头的控制柜,我才真正理解“千头万绪”和“心细如发”的含义。
继电保护班2005年从华北电力大学分配来的研究生徐峰形象地说,在进工区培训时,听老师讲,一群人在做游戏,连续几十次地向左向右转,唯一胜出的是一名外科医生。医生的职业素养,让他必须每时每刻都保持十二分投入,所以能做到一丝不苟。继电保护班要出一个独当一面的熟练技工,至少5年时间,其专业和繁复程度可见一斑。
都是“不回家的好男人”
继电保护工作不仅对技术要求高,需要丰富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一种敬业的工作态度。全班全年人平均出差天数198天,最多的人达到230多天。在市区检试工区的继电保护班办公室里,每个座位都空空如也。
被人称作“老虎”的江应沪是一班的“班头”,同事们还另送一个绰号:“不回家的好男人”。据说,他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光荣历史”。其实,随着近年来金华电网超常规发展,变电所基建、技改任务繁重,“老虎”冲在前头,也是形势需要。2004年4月,在220千伏东阳变无人值班改造中,他连续工作48小时没合眼。而恰在此时,母亲生病住院。虽然心里着急,但也只能请妻子和弟弟陪护老人,多尽孝道了。在调整心情后,做完最后一项工作,“老虎”从地上站起来时,牵连着母亲病情消息的手机从口袋里滑落在地,他一脚踩上去,踏得粉碎却浑然不觉。
据说,检试工区的主任郝力军就有“拼命三郎”的称谓,而强将手下自然无弱兵。“当‘头’的不这样做,就没资格去管人。”副班长林昴工作起来同样拼命,他也很理解“老虎”的做法。林昴在谈恋爱时,就跟姑娘说自己工作很忙,坦白告诉对方可能一年有200多天见不到人。姑娘觉得不至于如此夸张,没想到结婚后的事实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安全员赵胜红,也有类似的情形。妻子理解,独自承担着敬老护幼的生活重担。他说起这些,由衷地坦言妻子不容易:她真的没骂过我一次。
上周二,全班人员从早上7点一直干到晚上6点半,都没有吃晚饭。林昴下楼时,看到工具车里有三名青工闲坐着,就朝他们发了火。三人乖乖上楼继续工作至8点多吃饭为止。后来林昴了解到三人其实提前完成了分内的工作,而由于天气闷热,都有些中暑的迹象。在车里休息不到10分钟就遇上了林昴。在被责骂后,他们没有一句争辩,上去帮其他同志干活去了。林昴说,我事后觉得有些内疚,但从内心而言,为这个团队感到骄傲。
“工作狂”的丰富人生
继电保护班平均年龄只有26.7岁。学历仅以18个人的一班为例,除一名专科生、一名研究生、两名在读研究生,其余人全部是本科生。而近5年来,从继电保护班推荐到专业技术管理岗位的就达23人之多。
研究生徐峰说,继电保护的知识更新快,在这里始终得有一种紧迫感,这种生活让人觉得充实。而浙大毕业生王悦小姑娘主动请缨,从仪表班请调到这里。她说,觉得继电保护班的人有一种气质,<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