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青工王友富
2006-04-13 09:19:56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A-
A+
电力18讯: 今年44岁的王友富,毕业于上海电力学院电力系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毕业,高级工程师,现任宿州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宿州市电机工程学会秘书长、市科协常委。作为公司的领头人,他凭借自己丰富的专业技能,带领公司一群科技人员完成了多项科技研发工作,并获得了第二届宿州青年科技奖等荣誉。
光彩照人的背后,谁又能体会到他远离家乡在异乡的土地上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汗水的辛苦呢?
1982年的秋天,当王友富第一次走出宿州火车站时,这位来自繁华大上海的年轻人被眼前的荒芜惊呆了。虽然有种想转身回家的冲动,但他最终还是选择留了下来,决定在这片土地上开拓自己的事业,把自己的所学奉献给这个陌生的城市。
起初,王友富被分配到宿州电业局修试所,主要从事电机的检修工作。虽然是最基本的技术活,但他一丝不苟,也正是这种最基层最普通的工作,让他的专业技能得到了磨练,从而更加扎实。1992年,做为业务骨干的王友富被派到宿州供电局生产技术科工作,接触到新的工作领域,他不敢马虎,经过学习与锻炼,他的业务水平又提升了一个层面。2001年,已经成为公司技术业务佼佼者的王友富被调升为副总经理,分管安全、生产、基建、电网规划等工作。
虽然已经是公司的领导,但王友富仍然坚持学习,不断提高,埋头于电力自动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研发工作。近几年来,他主持完成的110千伏及以上大型输变电建设工程项目有8项,主要科技成果有20多项。在这些科技成果中,“110千伏城南变电所便携式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劳动人事教育管理系统”、“防误集控综合系统”分别获得1999、2000、2001、2005年安徽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110千伏城南变电所便携式绝缘在线监测系统”为电力系统开展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解决了无人值班变电站集控中心可能出现的误操作问题,提高了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可靠性和管理水平;“生产管理系统”首次建立了科学系统的电力生产管理计算机模型并用于实践,使电力系统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更加自动化、现代化、规范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劳动人事教育管理系统”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组合,提高了人事管理效率;“防误集控综合系统”解决了无人值班变电站集控中心可能出现的误操作问题。这些项目的开发与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年多供电量6000多万千瓦时,创造经济效益4000万元。
在王友富为宿州的电力事业呕心沥血时,他的家庭也为他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他的妻子原是一家企业的员工,因为他忙于工作无暇顾家,妻子毅然辞去了工作,专门操持家务照顾孩子,王友富为此很感动。他表示如果没有家人的支持,就不可能这么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如今,宿州的城市面貌已经焕然一新,居民用电得到了有力的保障,这就是王友富最大的欣慰。他说:“没有电是件麻烦事,能让群众用上电,用好电,并且享受到我们优质的服务,就是我的职责。” 宿州市科协副主席赵民强如此评价他:“王友富这个人踏实务实,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无私奉献,是一名优秀的科技工作者。”(李亮 徐蕾)
光彩照人的背后,谁又能体会到他远离家乡在异乡的土地上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汗水的辛苦呢?
1982年的秋天,当王友富第一次走出宿州火车站时,这位来自繁华大上海的年轻人被眼前的荒芜惊呆了。虽然有种想转身回家的冲动,但他最终还是选择留了下来,决定在这片土地上开拓自己的事业,把自己的所学奉献给这个陌生的城市。
起初,王友富被分配到宿州电业局修试所,主要从事电机的检修工作。虽然是最基本的技术活,但他一丝不苟,也正是这种最基层最普通的工作,让他的专业技能得到了磨练,从而更加扎实。1992年,做为业务骨干的王友富被派到宿州供电局生产技术科工作,接触到新的工作领域,他不敢马虎,经过学习与锻炼,他的业务水平又提升了一个层面。2001年,已经成为公司技术业务佼佼者的王友富被调升为副总经理,分管安全、生产、基建、电网规划等工作。
虽然已经是公司的领导,但王友富仍然坚持学习,不断提高,埋头于电力自动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研发工作。近几年来,他主持完成的110千伏及以上大型输变电建设工程项目有8项,主要科技成果有20多项。在这些科技成果中,“110千伏城南变电所便携式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劳动人事教育管理系统”、“防误集控综合系统”分别获得1999、2000、2001、2005年安徽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110千伏城南变电所便携式绝缘在线监测系统”为电力系统开展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解决了无人值班变电站集控中心可能出现的误操作问题,提高了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可靠性和管理水平;“生产管理系统”首次建立了科学系统的电力生产管理计算机模型并用于实践,使电力系统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更加自动化、现代化、规范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劳动人事教育管理系统”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组合,提高了人事管理效率;“防误集控综合系统”解决了无人值班变电站集控中心可能出现的误操作问题。这些项目的开发与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年多供电量6000多万千瓦时,创造经济效益4000万元。
在王友富为宿州的电力事业呕心沥血时,他的家庭也为他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他的妻子原是一家企业的员工,因为他忙于工作无暇顾家,妻子毅然辞去了工作,专门操持家务照顾孩子,王友富为此很感动。他表示如果没有家人的支持,就不可能这么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如今,宿州的城市面貌已经焕然一新,居民用电得到了有力的保障,这就是王友富最大的欣慰。他说:“没有电是件麻烦事,能让群众用上电,用好电,并且享受到我们优质的服务,就是我的职责。” 宿州市科协副主席赵民强如此评价他:“王友富这个人踏实务实,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无私奉献,是一名优秀的科技工作者。”(李亮 徐蕾)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