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变电所长蒋意珏
2006-03-16 00:53:03 来源:国家电网报
A-
A+
电力18讯: 李泰运
1997年6月,年仅24岁的蒋意珏通过竞争,当上了四川成都昭觉寺220千伏变电站站长。当初有人说,把这样一座技术要求很高的变电站,交给一个只有6年工龄的蒋意珏管理,多少有些不妥。因为这座变电站是连接220千伏青白江变电站和二滩电网500千伏龙王变电站向成都东北部供电的枢纽站,在成都电网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她行吗?”包括蒋意珏的师傅在内,同事们都替她捏着一把汗。
面对大家的怀疑,蒋意珏没有过多的言语,她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工作中,在用事实证明自己的同时也消除了同事们的担心。上任伊始,蒋意珏就遇上一件麻烦事。经过3年运行的变电站由于设备开关漏油、漏气,常常导致压力突降为零,有时两三台开关在晚上连续轮流报警,对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了很大威胁。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蒋意珏克服困难,不分白天黑夜守在站里,和职工们一道,对所有的设备进行技术分析。经过不懈努力,蒋意珏终于寻找到了有效措施,排除了缺陷。
“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险时刻豁得出来”一直是蒋意珏的工作信条。蒋意珏说,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变电站的工作就是监盘、抄表、巡视、办理工作票、倒闸操作。但每一个优秀的变电站工作人员都很清楚,要保证一个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仅仅完成以上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变电站的工作还涉及继电保护、电器仪表、变电检修、高低压设备等多种知识,加之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如何对设备出现的缺陷、异常进行及时、认真、深层次分析,从表面缺陷,发现可能对设备、对人身造成严重危害的隐患,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的意见或建议,以便能使缺陷、隐患得到及时的消除或控制,这对每一位站员的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生产一线的班组长,蒋意珏深知,学习是发展的基础,创新是进步的源泉。她把工作当做学问去研究,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保持过硬的技术和较高的文化素养,通过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新技术,不断续写全站的安全运行纪录。自1991年从重庆电力技工学校毕业后,蒋意珏从未放松自身的学习提高,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努力让自己成为“知识型”的班组长,做业务上的权威、技术上的标杆。在工作中,蒋意珏不断苦练内功,对班组的各种常规操作技术做到熟练自如,对关键、复杂的技术问题也能了解和掌握,经过几年的探索和积累,她已完全具备了处理各种事故的应变能力,以实际行动为全站职工树立了榜样。
2005年,蒋意珏组织全站职工举行了专家系统开票和反事故演习技能比武。同时还结合实际,勇于创新,大胆地推出了“设备运行提示卡”。在“提示卡”上将机构的各部件标识出来,并写上设备的运行注意事项和正常、异常参数及处理方法等内容,使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训,实现全过程安全管理。今年1月,该“设备运行提示卡”在四川省电力公司“金点子”比赛中荣获二等奖。通过不懈努力,不但全站职工能熟练标准地进行技术操作,得心应手地处置各类大小故障,还涌现出不少的技能人才。其中一名职工成为 “四川省十佳电力青年”和“四川省青年岗位能手”,两名职工成为“四川省电力局优秀技术能手”,两名职工在成都电业局倒闸操作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一名职工在成都电业局标准化介绍运行方式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003年该站在蒋意珏的带领下,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四川省电力公司220千伏变电站调考团体第一名。
在采访时,笔者深深地感到,蒋意珏对变电站有一种难以言表的热爱,从她对变电站的管理中可以看出,她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她说:“真想变成一台设备,永远守候在变电站。”相比之下,她给予丈夫和孩子的爱却是太少太少,她常说:“我没有尽到一个妻子和母亲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而这一切她的丈夫非常理解,并风趣地说:“她管得了站管不了家。”
14年不变的情怀,蒋意珏把自己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电力事业。她个人先后被四川省电力公司授予“优秀技术能手”、“四川电力十佳青年岗位能手”、“四川电力十大杰出青年”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1年,被四川省总工会和四川省青年联合会评为“先进女职工”和第十届“四川省优秀青年”;被共青团中央、国家经贸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05年,蒋意珏被四川省电力公司评为“先进人个”,还被华中电网公司评为“十佳安全标兵”,并先后被四川省和国家电网公司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1997年6月,年仅24岁的蒋意珏通过竞争,当上了四川成都昭觉寺220千伏变电站站长。当初有人说,把这样一座技术要求很高的变电站,交给一个只有6年工龄的蒋意珏管理,多少有些不妥。因为这座变电站是连接220千伏青白江变电站和二滩电网500千伏龙王变电站向成都东北部供电的枢纽站,在成都电网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她行吗?”包括蒋意珏的师傅在内,同事们都替她捏着一把汗。
面对大家的怀疑,蒋意珏没有过多的言语,她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工作中,在用事实证明自己的同时也消除了同事们的担心。上任伊始,蒋意珏就遇上一件麻烦事。经过3年运行的变电站由于设备开关漏油、漏气,常常导致压力突降为零,有时两三台开关在晚上连续轮流报警,对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了很大威胁。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蒋意珏克服困难,不分白天黑夜守在站里,和职工们一道,对所有的设备进行技术分析。经过不懈努力,蒋意珏终于寻找到了有效措施,排除了缺陷。
“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险时刻豁得出来”一直是蒋意珏的工作信条。蒋意珏说,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变电站的工作就是监盘、抄表、巡视、办理工作票、倒闸操作。但每一个优秀的变电站工作人员都很清楚,要保证一个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仅仅完成以上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变电站的工作还涉及继电保护、电器仪表、变电检修、高低压设备等多种知识,加之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如何对设备出现的缺陷、异常进行及时、认真、深层次分析,从表面缺陷,发现可能对设备、对人身造成严重危害的隐患,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的意见或建议,以便能使缺陷、隐患得到及时的消除或控制,这对每一位站员的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生产一线的班组长,蒋意珏深知,学习是发展的基础,创新是进步的源泉。她把工作当做学问去研究,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保持过硬的技术和较高的文化素养,通过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新技术,不断续写全站的安全运行纪录。自1991年从重庆电力技工学校毕业后,蒋意珏从未放松自身的学习提高,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努力让自己成为“知识型”的班组长,做业务上的权威、技术上的标杆。在工作中,蒋意珏不断苦练内功,对班组的各种常规操作技术做到熟练自如,对关键、复杂的技术问题也能了解和掌握,经过几年的探索和积累,她已完全具备了处理各种事故的应变能力,以实际行动为全站职工树立了榜样。
2005年,蒋意珏组织全站职工举行了专家系统开票和反事故演习技能比武。同时还结合实际,勇于创新,大胆地推出了“设备运行提示卡”。在“提示卡”上将机构的各部件标识出来,并写上设备的运行注意事项和正常、异常参数及处理方法等内容,使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训,实现全过程安全管理。今年1月,该“设备运行提示卡”在四川省电力公司“金点子”比赛中荣获二等奖。通过不懈努力,不但全站职工能熟练标准地进行技术操作,得心应手地处置各类大小故障,还涌现出不少的技能人才。其中一名职工成为 “四川省十佳电力青年”和“四川省青年岗位能手”,两名职工成为“四川省电力局优秀技术能手”,两名职工在成都电业局倒闸操作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一名职工在成都电业局标准化介绍运行方式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003年该站在蒋意珏的带领下,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四川省电力公司220千伏变电站调考团体第一名。
在采访时,笔者深深地感到,蒋意珏对变电站有一种难以言表的热爱,从她对变电站的管理中可以看出,她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她说:“真想变成一台设备,永远守候在变电站。”相比之下,她给予丈夫和孩子的爱却是太少太少,她常说:“我没有尽到一个妻子和母亲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而这一切她的丈夫非常理解,并风趣地说:“她管得了站管不了家。”
14年不变的情怀,蒋意珏把自己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电力事业。她个人先后被四川省电力公司授予“优秀技术能手”、“四川电力十佳青年岗位能手”、“四川电力十大杰出青年”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1年,被四川省总工会和四川省青年联合会评为“先进女职工”和第十届“四川省优秀青年”;被共青团中央、国家经贸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05年,蒋意珏被四川省电力公司评为“先进人个”,还被华中电网公司评为“十佳安全标兵”,并先后被四川省和国家电网公司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