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辈子,我就干定农电工了”―记田庆泉
2006-01-06 09:58:36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今年47岁的田庆泉,是莱芜供电公司羊里供电所所长,从1975年18岁在本村当电工,已经整整30年了。尽管从毛头小伙子干到了年近半百,但他依然痴心不改,不止一次地说:“我一生都不想离开这个岗位了,愿为农电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
田庆泉1975年高中毕业后,被村里推荐当了电工。凭着高中物理知识和对农电工作的热爱,他在干中学,学中干,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很快就成了业务上的骨干。1985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选为村主任。不长时间,镇上的领导叫他辞去村电工,专职干村主任的工作。许多亲朋好友都劝田庆泉不要干这个农电工了,特别是父母亲坚决不要他干,他们认为电工这个活干一辈子也转不了正,不如当干部实惠、体面。面对两种选择,田庆泉好几天没有合眼,最后还是咬咬牙辞去了村主任职务,铁了心干起了农电工这个工作。当时乡亲们不理解,父母亲很失望,可田庆泉觉得,当村干部只能为一个村服务,干农村电工能为更多的老百姓服务。
专职干电工后,田庆泉的业务能力很快得到大家认可。1986年,领导就把他从村里调到了口镇供电站。在此期间,他主持设计了48个行政村的低压电网改造方案,施工了10千伏线路100多公里、配电室40多个。1996年6月份的一天,已经23天没回家的田庆泉正头顶烈日在杆上组装横担,忽然看到妻子披头散发地从庄稼地里往他这边边跑边喊:“庆泉,快下来,咱娘不行了。”当他赶回10里外的家中时,村里的老人们已经给他娘穿上了送终的衣服,田庆泉一下子跪在娘的床前,大声痛哭:“娘,你怎么就这样走了呢?我知道您不愿意叫我当电工,儿子不孝啊……”
2001年4月,供电公司组织供电所长竞争,田庆泉在全市900多名农村电工中脱颖而出,竞争上杨庄供电所副所长,7月份又抓起了全所的工作。刚到杨庄,他就遇到了难题。当时这个所有农电工70多人,只管辖40个行政村,不足2万个用电户,人浮于事很严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田庆泉果断实行了末位淘汰制,实行公开竞争,农电工从73人减到了43人。同时,他相继推出了“农电工异地管理”、“无底码抄表”和“邮政储蓄代收代扣电费”制度,使农村“四到户”电费的抄核收分开管理,一下子就杜绝了人情电、关系电和权利电,堵住了收费的“黑洞”,只一年的时间,将杨庄所的线损降到了11%以下。这些做法在全公司进行了推广,《中国电力新闻》、《山东电力报》等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对田庆泉来说,完成指标好说,只要多流汗,多吃苦就能做到,他感到最难的是处理一些关系。有一次,高中时的一个同学找到了他:“你来当所长太好了,我家里养着不少鸡、猪,还有磨面机,你和手下人说说少收点钱。”同学提醒他,“现在很多人都这样搞。”田庆泉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辖区内大部分村的线损率都严重超标,每月全所平均线损率都在14%以上,比规定指标高2个百分点,肯定和这些因素有直接关系。于是,他尝试着给全所43个农电工建立亲属档案卡,凡与农电工沾亲带故的用电户都填写在档案卡上,并详细注明他们与农电工的亲属关系、集户箱位置、集户箱编号、电能表资产号,每月由检查小组按卡抽查用电情况。田庆泉首先带头将他的同学列了进去,同学知道后大骂了田庆泉一顿:“把你当人看,你非得往驴棚里钻,再能你也是个农民!”田庆泉义正词严地说:“不用你提醒我,我知道自己是一个农民,但我也是一个电工,一个所长,只要我干一天,任何人都别想揩国家和集体的油。”直到现在,这个同学也不理他。在农电工亲属档案卡建立一个月的时间里,类似的情况发生了7起。不少人对他说:“庆泉,本指望你来当所长能沾点光,没想到还不如不来的时候,你简直一点人情也不懂,就是一个二百五!”
对他们的话,田庆泉常难过地暗暗流泪,谁不食人间烟火?在他的带动下,全所的线损率当月就降到了11.2%。
农电工作很辛苦,对此一般人并不理解。2003年夏天,田庆泉调到莱北供电所任所长,一天夜里12点,他突然接到电话,说山区一家陶瓷厂的线路出了故障。田庆泉二话没说,带领电工上了路,冒雨查找故障,直到第二天凌晨六点恢复送电。电工们全身都淋湿了,个个都像泥人,眼圈布满了血丝,可村办企业的人不仅没说句感谢的话,还冲着他们大发脾气,说停电造成了他们7000多块钱的损失,嘴里还吐着脏话。有个别农户,因对电力工作不了解,一拉拉盒没电就骂娘;想架电线,上午说了,下午就叫送电,叫你哭笑不得。在莱北这个纯山区,田庆泉22个月跑遍了110个村,206公里高压线路巡视过3遍,所有山头的名字都能够说的上来。
自从集团公司实施“彩虹工程”以来,“只要您一个电话,其余的事情由我们来做”的承诺已经深入人心。做为一名
田庆泉1975年高中毕业后,被村里推荐当了电工。凭着高中物理知识和对农电工作的热爱,他在干中学,学中干,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很快就成了业务上的骨干。1985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选为村主任。不长时间,镇上的领导叫他辞去村电工,专职干村主任的工作。许多亲朋好友都劝田庆泉不要干这个农电工了,特别是父母亲坚决不要他干,他们认为电工这个活干一辈子也转不了正,不如当干部实惠、体面。面对两种选择,田庆泉好几天没有合眼,最后还是咬咬牙辞去了村主任职务,铁了心干起了农电工这个工作。当时乡亲们不理解,父母亲很失望,可田庆泉觉得,当村干部只能为一个村服务,干农村电工能为更多的老百姓服务。
专职干电工后,田庆泉的业务能力很快得到大家认可。1986年,领导就把他从村里调到了口镇供电站。在此期间,他主持设计了48个行政村的低压电网改造方案,施工了10千伏线路100多公里、配电室40多个。1996年6月份的一天,已经23天没回家的田庆泉正头顶烈日在杆上组装横担,忽然看到妻子披头散发地从庄稼地里往他这边边跑边喊:“庆泉,快下来,咱娘不行了。”当他赶回10里外的家中时,村里的老人们已经给他娘穿上了送终的衣服,田庆泉一下子跪在娘的床前,大声痛哭:“娘,你怎么就这样走了呢?我知道您不愿意叫我当电工,儿子不孝啊……”
2001年4月,供电公司组织供电所长竞争,田庆泉在全市900多名农村电工中脱颖而出,竞争上杨庄供电所副所长,7月份又抓起了全所的工作。刚到杨庄,他就遇到了难题。当时这个所有农电工70多人,只管辖40个行政村,不足2万个用电户,人浮于事很严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田庆泉果断实行了末位淘汰制,实行公开竞争,农电工从73人减到了43人。同时,他相继推出了“农电工异地管理”、“无底码抄表”和“邮政储蓄代收代扣电费”制度,使农村“四到户”电费的抄核收分开管理,一下子就杜绝了人情电、关系电和权利电,堵住了收费的“黑洞”,只一年的时间,将杨庄所的线损降到了11%以下。这些做法在全公司进行了推广,《中国电力新闻》、《山东电力报》等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对田庆泉来说,完成指标好说,只要多流汗,多吃苦就能做到,他感到最难的是处理一些关系。有一次,高中时的一个同学找到了他:“你来当所长太好了,我家里养着不少鸡、猪,还有磨面机,你和手下人说说少收点钱。”同学提醒他,“现在很多人都这样搞。”田庆泉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辖区内大部分村的线损率都严重超标,每月全所平均线损率都在14%以上,比规定指标高2个百分点,肯定和这些因素有直接关系。于是,他尝试着给全所43个农电工建立亲属档案卡,凡与农电工沾亲带故的用电户都填写在档案卡上,并详细注明他们与农电工的亲属关系、集户箱位置、集户箱编号、电能表资产号,每月由检查小组按卡抽查用电情况。田庆泉首先带头将他的同学列了进去,同学知道后大骂了田庆泉一顿:“把你当人看,你非得往驴棚里钻,再能你也是个农民!”田庆泉义正词严地说:“不用你提醒我,我知道自己是一个农民,但我也是一个电工,一个所长,只要我干一天,任何人都别想揩国家和集体的油。”直到现在,这个同学也不理他。在农电工亲属档案卡建立一个月的时间里,类似的情况发生了7起。不少人对他说:“庆泉,本指望你来当所长能沾点光,没想到还不如不来的时候,你简直一点人情也不懂,就是一个二百五!”
对他们的话,田庆泉常难过地暗暗流泪,谁不食人间烟火?在他的带动下,全所的线损率当月就降到了11.2%。
农电工作很辛苦,对此一般人并不理解。2003年夏天,田庆泉调到莱北供电所任所长,一天夜里12点,他突然接到电话,说山区一家陶瓷厂的线路出了故障。田庆泉二话没说,带领电工上了路,冒雨查找故障,直到第二天凌晨六点恢复送电。电工们全身都淋湿了,个个都像泥人,眼圈布满了血丝,可村办企业的人不仅没说句感谢的话,还冲着他们大发脾气,说停电造成了他们7000多块钱的损失,嘴里还吐着脏话。有个别农户,因对电力工作不了解,一拉拉盒没电就骂娘;想架电线,上午说了,下午就叫送电,叫你哭笑不得。在莱北这个纯山区,田庆泉22个月跑遍了110个村,206公里高压线路巡视过3遍,所有山头的名字都能够说的上来。
自从集团公司实施“彩虹工程”以来,“只要您一个电话,其余的事情由我们来做”的承诺已经深入人心。做为一名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