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云南电网公司带电作业“技术状元”陈宣林
2006-02-09 10:13:01 来源:云电新闻网
A-
A+
电力18讯: 2005年8月,在云南省220kV带电作业比赛中,一个面相和善的汉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他以一身硬功夫,获得了云南省带电作业“技术状元”称号,他就是曲靖供电局输电管理所带电班副班长陈宣林。
陈宣林,38岁,从事带电作业工作已有20多个春秋。20多年来,他吃苦耐劳,在平凡的岗位上无怨无悔地默默奉献;他勤学苦练,个人带电作业技能技术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练就了一身硬功夫,最终获得了云南电网公司“带电作业高技能人才”和云南电网公司带电作业“技术状元”称号,成为了云南省带电作业技术的“状元郎”。
勤学苦练硬功夫
带电作业是一项非常特殊的工作,有很多严格的要求和很高的技术含量,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带电作业专业技能知识。作为带电作业班副班长,陈宣林意识到只有自己首先掌握了,才能带领全班共同学习、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知识,从而保障带电检修作业安全顺利完成。为此,陈宣林总是坚持勤奋学习,工作之余只要有时间他总是在学习。为了使带电作业进一步完善,他还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地更新和改造一些不合理的带电作业工具,在一次带电作业工作过程中,他发现所用的工器具既笨重、又费时费力、还不安全,在他的带动下,经过全班商讨,带电班立下了当年的QC课题,并反复的改造试验,最后试验设计出220kV水泥杆更换绝缘子串弧型卡具,而且改造后的弧型卡具既轻便又灵活、又安全,具有实效性。此外,他还和大家一道研究制作了托碗钩、托瓶钩、更换绝缘子反光镜、90度取销钳、伸缩式拉板等工具,使带电作业工具使用起来省时、省力、安全可靠。
以前在110kV线路耐张杆(塔)上带电更换绝缘子工作时必须进行等电位作业方式,人员进入带电体又费时、又费力、又不安全,每次对导线的冲击也大,通过QC活动,陈宣林和大家一道攻克了多年来一贯的老作业方式,使等电位作业方式改变为地电位作业方式,结果既省力省时,又安全,人员不需要进入带电体工作,保护了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保护了电网的设备安全。陈宣林还与大家通过QC活动解决了带电更换220kV耐张杆(塔)双分裂双串绝缘子,填补了曲靖供电局这项工作的空白。为研究“带电更换500kV直线单联双串绝缘子这一课题”,2005年8月,陈宣林全身心地投入在这一科技项目上,当时这个科技项目在云南省内还是首家。为了把这个科技项目顺利攻克下来,他翻阅各种技术资料,查阅各种带电作业工具,通过各种可行性研究,确定了最终方案。还积极和生产带电作业工具的厂家进行联系,把各种工具准备到位。并于2005年9月和10月先后两次到500kV七罗二回线N312塔进行试验,两次试验都成功完成单联双串绝缘子的更换工作。
吃苦耐劳干在前
陈宣林在技术上是把好手,在工作上也能吃苦耐劳。2003年10日的一个晚上,跑了一天山路的陈宣林,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正准备洗澡休息,突然听到门外面传来急促的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原来是班长,班长告诉他:“500kV罗平变电站旁的输电线路上挂了一个风筝,必须马上清除。”经验丰富的他知道,风筝下面拖着长长的线,如果下雨将造成线路跳闸的严重后果。险情就是命令,他立即穿好衣服,马上配合班长组织人员、工具,连夜向罗平站赶去。凌晨时分,他们赶到了罗平站,在漆黑潮湿的油菜地里,借助微弱的应急灯光,他们找到了那个风筝,风筝缠得很紧,用操作杆无法清除,必须等电位清除,由于是深夜,带电作业有一定的难度也有一定的危险,为了确保电网和人员的安全,有着丰富带电作业经验的他亲自穿上了屏蔽服,在漆黑的夜里沿着绝缘软梯向缠着风筝的导线爬去,20分钟后,缠在导线上的风筝被清除干净了,回到车上,汗水和露水已湿透了他的全身,但时常面带微笑的他却说:“一个练兵的机会,还消除了安全隐患,真值”。
2005年6月,带电班接到了一项光荣的任务――参加全省220kV带电作业比赛,比赛分为理论和实作两部分,规模是史无前例的。接到这项任务,身为副班长的他既感到光荣也感到了巨大压力。作为带电班的技术业务骨干,为曲靖供电局争取荣誉的重担理所当然的落到了他的肩上。陈宣林始终坚信,付出总有回报,正是凭着这个信念,他带领带电班全体班员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为了把大家的理论水平提高一个档次,他每天总要抽出一点时间对一些理论知识相对较差的同志进行辅导。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并体现准军事化管理“严格、统一、规范、高效”的要求,他带领全班人员每天早上7:00钟出早操,严格作息时间,保证学习效果。在实际操作训练过程中,他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且监督其他班员一道规范操作程序和操作要领。他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受到领导的好评,赢得了同事们的称赞。经过两个月精心准备,他的努力和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2
陈宣林,38岁,从事带电作业工作已有20多个春秋。20多年来,他吃苦耐劳,在平凡的岗位上无怨无悔地默默奉献;他勤学苦练,个人带电作业技能技术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练就了一身硬功夫,最终获得了云南电网公司“带电作业高技能人才”和云南电网公司带电作业“技术状元”称号,成为了云南省带电作业技术的“状元郎”。
勤学苦练硬功夫
带电作业是一项非常特殊的工作,有很多严格的要求和很高的技术含量,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带电作业专业技能知识。作为带电作业班副班长,陈宣林意识到只有自己首先掌握了,才能带领全班共同学习、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知识,从而保障带电检修作业安全顺利完成。为此,陈宣林总是坚持勤奋学习,工作之余只要有时间他总是在学习。为了使带电作业进一步完善,他还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地更新和改造一些不合理的带电作业工具,在一次带电作业工作过程中,他发现所用的工器具既笨重、又费时费力、还不安全,在他的带动下,经过全班商讨,带电班立下了当年的QC课题,并反复的改造试验,最后试验设计出220kV水泥杆更换绝缘子串弧型卡具,而且改造后的弧型卡具既轻便又灵活、又安全,具有实效性。此外,他还和大家一道研究制作了托碗钩、托瓶钩、更换绝缘子反光镜、90度取销钳、伸缩式拉板等工具,使带电作业工具使用起来省时、省力、安全可靠。
以前在110kV线路耐张杆(塔)上带电更换绝缘子工作时必须进行等电位作业方式,人员进入带电体又费时、又费力、又不安全,每次对导线的冲击也大,通过QC活动,陈宣林和大家一道攻克了多年来一贯的老作业方式,使等电位作业方式改变为地电位作业方式,结果既省力省时,又安全,人员不需要进入带电体工作,保护了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保护了电网的设备安全。陈宣林还与大家通过QC活动解决了带电更换220kV耐张杆(塔)双分裂双串绝缘子,填补了曲靖供电局这项工作的空白。为研究“带电更换500kV直线单联双串绝缘子这一课题”,2005年8月,陈宣林全身心地投入在这一科技项目上,当时这个科技项目在云南省内还是首家。为了把这个科技项目顺利攻克下来,他翻阅各种技术资料,查阅各种带电作业工具,通过各种可行性研究,确定了最终方案。还积极和生产带电作业工具的厂家进行联系,把各种工具准备到位。并于2005年9月和10月先后两次到500kV七罗二回线N312塔进行试验,两次试验都成功完成单联双串绝缘子的更换工作。
吃苦耐劳干在前
陈宣林在技术上是把好手,在工作上也能吃苦耐劳。2003年10日的一个晚上,跑了一天山路的陈宣林,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正准备洗澡休息,突然听到门外面传来急促的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原来是班长,班长告诉他:“500kV罗平变电站旁的输电线路上挂了一个风筝,必须马上清除。”经验丰富的他知道,风筝下面拖着长长的线,如果下雨将造成线路跳闸的严重后果。险情就是命令,他立即穿好衣服,马上配合班长组织人员、工具,连夜向罗平站赶去。凌晨时分,他们赶到了罗平站,在漆黑潮湿的油菜地里,借助微弱的应急灯光,他们找到了那个风筝,风筝缠得很紧,用操作杆无法清除,必须等电位清除,由于是深夜,带电作业有一定的难度也有一定的危险,为了确保电网和人员的安全,有着丰富带电作业经验的他亲自穿上了屏蔽服,在漆黑的夜里沿着绝缘软梯向缠着风筝的导线爬去,20分钟后,缠在导线上的风筝被清除干净了,回到车上,汗水和露水已湿透了他的全身,但时常面带微笑的他却说:“一个练兵的机会,还消除了安全隐患,真值”。
2005年6月,带电班接到了一项光荣的任务――参加全省220kV带电作业比赛,比赛分为理论和实作两部分,规模是史无前例的。接到这项任务,身为副班长的他既感到光荣也感到了巨大压力。作为带电班的技术业务骨干,为曲靖供电局争取荣誉的重担理所当然的落到了他的肩上。陈宣林始终坚信,付出总有回报,正是凭着这个信念,他带领带电班全体班员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为了把大家的理论水平提高一个档次,他每天总要抽出一点时间对一些理论知识相对较差的同志进行辅导。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并体现准军事化管理“严格、统一、规范、高效”的要求,他带领全班人员每天早上7:00钟出早操,严格作息时间,保证学习效果。在实际操作训练过程中,他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且监督其他班员一道规范操作程序和操作要领。他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受到领导的好评,赢得了同事们的称赞。经过两个月精心准备,他的努力和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2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