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纸堆中“掘金”人----记江都市供电公司档案管理员王萍
2006-03-07 17:11:53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作为国家一级档案管理企业,江都市供电公司档案综合利用已实现经济效益近千万元,这在全国同行业中独树一帜。被省档案馆特聘为评审员的该公司档案管理员王萍,为此付出了20多年的心智。人们形象地称她为--
故纸堆中“掘金”人
手捧自己刚刚获得的国家重点人才创新成果一等奖的论文《论档案工作的数字化管理》,现年47岁的江都市供电公司档案管理员王萍内心充满了喜悦。
自王萍1984年专职从事档案工作以来,江都市供电公司的档案已从当初的10平方米库房,发展到今天的拥有库藏档案13698卷、照片3565张、录像带43盒、录音带20盒、底图2260张、实物档案106件的国家一级综合性档案馆,档案利用总数近万卷,利用资料3560册,利用档案实现经济效益达1000万元。与此相对应的是,王萍先后获得国家档案局"企业档案工作有突出贡献人才"、省总工会"自学成才新女性"、省电力公司系统档案管理工作先进个人等一连串的称号。
在浩繁的卷宗中,王萍的执着与奉献随处可见。
“愚公移山”二十年
1984年,王萍从会计岗位转做技术资料工作,当时公司仅有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朝北库房,落满灰尘的文件堆置屋顶,要把成千上万份杂乱无章的文件整理归档,工作量浩繁巨大。其时,王萍的女儿尚在襁褓之中,丈夫在云南前线参战。她强忍着对前线丈夫的牵挂,穿起大褂子,搬来小梯子,找来保姆带孩子,硬是一个人在阴暗的库房里,忍受着刺鼻的霉味,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一张张、一捆捆、一天天地整理着布满灰尘的文件资料,进行简易分类上架,整整用了60多天时间,数万余份档案材料被整整齐齐地摆上了库架。那一刻,疲惫的王萍的终于有了成功的喜悦,从此她与档案管理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9年初,公司档案管理升级在即,全公司的文书资料都需梳理分类,王萍更忙了。夏天天热时,满屋的纸张铺在工作台上不能吹电风,防止到处飞,库房变成了"大蒸笼";冬天尽管再冷,也不能戴手套,王萍的双手冻成了"大馒头"。时间紧,任务重,王萍就带领大家吃在食堂,中午不休息,不分白天黑夜,将全公司的文书、科技档案重新按升级要求整理成册归档。1990年7月,江都供电公司在扬泰11个县(市)公司中,第一家成为档案管理省级先进单位。
继而,"愚公移山"精神在王萍的工作中又一次次得到了体现:1991年8月,江都市供电公司升为国家二级档案管理单位。1995年,又以97.5分的总成绩晋升国家一级档案管理单位,在苏北县级供电企业中独此一家。
心血酿出蜜更甜
完整严密、科学规范、有效运行的电子文档网络化管理体系,使江都市供电公司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立足于实现档案综合利用的效益最大化,王萍动足了脑筋。为配合分三年实施、总投入达2.7亿元的江都市电网建设工程,她加班加点及时整理出一期、二期农网改造档案2000多卷,为建设科学合理的电网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中220KV大桥变电工程在达标投产中档案得分全省第一,受到华东局和省公司领导的高度评价。仅农网改造一项,档案综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400多万元。与此同时,她还完成了《档案典型事例汇编》、《乡镇档案分类大纲》、《全宗介绍》及《工程简介》等20多种50余万字材料的撰写。
她的论文频频发表在国家和省级报刊杂志上,其中《乡镇电力管理站档案分类大纲编制与试运行》在2001年江苏省档案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中获优秀奖,两篇论文获江苏省三等奖,另有三个典型事例参加省组织举办的效益展。1998年她本人被省档案局特聘为省级评审员。1999年参加了全省乡镇档案分类大纲的编研,今年又参加了省公司组织的全省35KV变电所工程档案模块的编写工作。
随着年龄的增大、工作量的增加,王萍常感力不从心,经常一天忙碌下来抬不动臂膀、睡不着觉。20多年来的每一个工作日,王萍都把浓浓的深情倾注在每一卷、每一盒档案里。 "档案工作是平淡的,但平淡不等于平庸。"说这句话时,王萍感慨万千!是啊,认真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随后,她又钻进了浩如烟海的案卷之中。(任飞 尹娟)
作为国家一级档案管理企业,江都市供电公司档案综合利用已实现经济效益近千万元,这在全国同行业中独树一帜。被省档案馆特聘为评审员的该公司档案管理员王萍,为此付出了20多年的心智。人们形象地称她为--
故纸堆中“掘金”人
手捧自己刚刚获得的国家重点人才创新成果一等奖的论文《论档案工作的数字化管理》,现年47岁的江都市供电公司档案管理员王萍内心充满了喜悦。
自王萍1984年专职从事档案工作以来,江都市供电公司的档案已从当初的10平方米库房,发展到今天的拥有库藏档案13698卷、照片3565张、录像带43盒、录音带20盒、底图2260张、实物档案106件的国家一级综合性档案馆,档案利用总数近万卷,利用资料3560册,利用档案实现经济效益达1000万元。与此相对应的是,王萍先后获得国家档案局"企业档案工作有突出贡献人才"、省总工会"自学成才新女性"、省电力公司系统档案管理工作先进个人等一连串的称号。
在浩繁的卷宗中,王萍的执着与奉献随处可见。
“愚公移山”二十年
1984年,王萍从会计岗位转做技术资料工作,当时公司仅有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朝北库房,落满灰尘的文件堆置屋顶,要把成千上万份杂乱无章的文件整理归档,工作量浩繁巨大。其时,王萍的女儿尚在襁褓之中,丈夫在云南前线参战。她强忍着对前线丈夫的牵挂,穿起大褂子,搬来小梯子,找来保姆带孩子,硬是一个人在阴暗的库房里,忍受着刺鼻的霉味,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一张张、一捆捆、一天天地整理着布满灰尘的文件资料,进行简易分类上架,整整用了60多天时间,数万余份档案材料被整整齐齐地摆上了库架。那一刻,疲惫的王萍的终于有了成功的喜悦,从此她与档案管理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9年初,公司档案管理升级在即,全公司的文书资料都需梳理分类,王萍更忙了。夏天天热时,满屋的纸张铺在工作台上不能吹电风,防止到处飞,库房变成了"大蒸笼";冬天尽管再冷,也不能戴手套,王萍的双手冻成了"大馒头"。时间紧,任务重,王萍就带领大家吃在食堂,中午不休息,不分白天黑夜,将全公司的文书、科技档案重新按升级要求整理成册归档。1990年7月,江都供电公司在扬泰11个县(市)公司中,第一家成为档案管理省级先进单位。
继而,"愚公移山"精神在王萍的工作中又一次次得到了体现:1991年8月,江都市供电公司升为国家二级档案管理单位。1995年,又以97.5分的总成绩晋升国家一级档案管理单位,在苏北县级供电企业中独此一家。
心血酿出蜜更甜
完整严密、科学规范、有效运行的电子文档网络化管理体系,使江都市供电公司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立足于实现档案综合利用的效益最大化,王萍动足了脑筋。为配合分三年实施、总投入达2.7亿元的江都市电网建设工程,她加班加点及时整理出一期、二期农网改造档案2000多卷,为建设科学合理的电网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中220KV大桥变电工程在达标投产中档案得分全省第一,受到华东局和省公司领导的高度评价。仅农网改造一项,档案综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400多万元。与此同时,她还完成了《档案典型事例汇编》、《乡镇档案分类大纲》、《全宗介绍》及《工程简介》等20多种50余万字材料的撰写。
她的论文频频发表在国家和省级报刊杂志上,其中《乡镇电力管理站档案分类大纲编制与试运行》在2001年江苏省档案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中获优秀奖,两篇论文获江苏省三等奖,另有三个典型事例参加省组织举办的效益展。1998年她本人被省档案局特聘为省级评审员。1999年参加了全省乡镇档案分类大纲的编研,今年又参加了省公司组织的全省35KV变电所工程档案模块的编写工作。
随着年龄的增大、工作量的增加,王萍常感力不从心,经常一天忙碌下来抬不动臂膀、睡不着觉。20多年来的每一个工作日,王萍都把浓浓的深情倾注在每一卷、每一盒档案里。 "档案工作是平淡的,但平淡不等于平庸。"说这句话时,王萍感慨万千!是啊,认真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随后,她又钻进了浩如烟海的案卷之中。(任飞 尹娟)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