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褪色”的“兵哥哥”――记剑河柳川供电所员工杨代争、王学俊
2015-06-10 10:22:11 来源:陈举 艾静
A-
A+
电力18讯: 在部队,“是首长眼中的好士兵、人民心中的好战士”,多次立功受奖;在单位,“是领导身边的好助手、用户眼中的及时雨”。他们就是剑河平凡而朴实的电力员工――杨代争、王学俊。
杨代争、王学俊是贵州电网剑河供电局柳川供电所员工,他们以军人的本色,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精彩的人生,他们那爱军装更爱工装的本色永远没有改变。
人小胆不小的“跑男”
2005年,杨代争从遵义消防队退伍,2008年进入供电局从事保安工作。2014年,通过岗位竞聘进入柳川供电所。
那是2013年9月26日的凌晨4点钟,没有月亮,天色一片漆黑,在剑河110千伏寨章变电站,除了变压器哄哄的声音之外,只有草丛里蛐蛐在小声的哼着。
“是哪个?”
严厉的声音打破了周围的宁静,草丛里的虫子像是受了惊吓,在草丛里哗哗的动起来。
仓库里轻微的碰撞声没有逃过保安杨代争灵敏的耳朵。一个影子在变电站旁边的电力物资仓库里躲躲闪闪。一声呵斥的声音之后,影子消失了。
“有小偷!”杨代争心里立马警觉起来。
杨代争衣服都没有来得及穿,光着膀子拿着电筒轻轻的靠近仓库,发现一捆电线正在被往外扯,他打开电筒射向正在拉线的那个小偷。小偷顿了一下,显然是没想到这么快就被发现了,没有放弃偷电线,拉着电线往围墙边跑,电线没被拉出去很长。看到小偷准备跑,杨代争拽开腿追了上去,小偷准备往围墙上爬,被杨代争一把拉了下来。
小偷从地上弹起迅速从衣服里抽出一把弹刀,与杨代争对峙起来。他估摸对付这个身高不到一米七,看起来瘦小的保安应该没问题。杨代争看到小偷手里的刀,瘦小的他丝毫没有后退,小心翼翼的靠近小偷,想要先拿掉刀。他拿电筒对着小偷的眼睛连续晃了几次之后关掉电筒,小偷有些眼花了,摇了摇头。趁小偷还没缓过神来,他一下子扑了上去,夺掉了小偷的刀,制服了小偷。
在后来,说到抓小偷时的情形,杨代争说“当时没想太多,只是觉得一定要抓住小偷,不能让公共财产受到损失”。也正是他的英勇,使公共财产免受损失,也让小偷被绳之以法。
“你不要看他个子小,他在部队获得过两次优秀士兵,还立过三等功,跑起来也是相当快的”副所长杨昌城说。
杨代争是个很能跑的人,他说这是在部队的时候每天跑步的结果。“有次下雨,他负责的片区有一个变台停电了,在去抢修的路上,路滑车上不去,推了好久还是没能上去。用户一直打电话来问什么时候来电,急性子的杨代争扛起工具跑了半个多小时,硬是跑到了现场”,张清明讲述。
执着的“闹钟”
“吁!吁!吁!起床、起床……”已经是工装穿得整整齐齐,扣子扣到最后一颗,昂首挺胸站在宿舍外吹起了起床哨。这个“闹钟”每天早上七点都会准时在柳川供电所响起,王学俊就是这个准点的闹钟。
王学俊,2004年进入西藏野战部队,2006退伍以后进入供电局,从军人进入保安行业。因为是队伍军人,体力很好。
柳川供电所平均年龄只有30岁,大部分人都住在所里。“我们所里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这个主要是我们所这个退伍班长的功劳。”所长周开锋说。
一大早,王学俊的哨音过后,供电所宿舍里动了起来。看看王学俊的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床单上看不到一丝褶皱。
6月4日,王学俊今天的工作任务是抄表。抄表的地方是位于仰阿莎湖区的返排村。吃过早餐,带上工具包出发了,从渡口出发,两个小时候到达返排村。
返排村分布在湖两岸,渡船只有早上和中午有,要是错过了就要等到下午了。
在中午渡船来之前赶到了湖边,顺利到达对岸。
下午再等渡船回去的时候,看今天的抄表册。突然发现上午在对岸抄表的一个度数当时写得有点潦草,自己也不知道十位数上写得是3还是5了。琢磨了好久,也没认出来自己当时写的什么,王学俊有点懊悔自己但是为了赶渡船抄表太着急了。
怎么办呢?要是等渡船再回到对岸去看,那今天就没有船回去了。
王学俊决定游泳到对岸去,先去看度数,正好赶上渡船。把衣服和工具包托付在岸边用户家,游泳到了对岸去看度数。
在纠结度数是3还是5的时候,在岸边一起等渡船的群众说起,有人建议说随便猜一个,“猜一个,我们抄表就没有意义了,就成估表了”王学俊说。
经过自学通过岗位竞争考试进入供电所以后,他们作为非专业人员,不放过每一次培训学习的机会。“我在所里面经常组织大家学习和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他们两个一直是问问题最多的。”周开锋说。
从保安进入供电所,他们都很珍惜这份工作。在跟老师傅学习技能的同时,跟新入企员工请教理论知识,“我们想快点考过胜任力考试,提高自己的水平,也证明自己是可以胜任这份工作的。”王学俊说
作为退伍军人进入柳川供电所王学俊和杨代争。进入供电所一年多来,他们秉承军人认真执着的态度,谦虚学习,从一名新人变成了专业的技术能手。
从军装到工装,从军人到电力水兵,从保卫祖国到保卫万家灯火,可刻进王学俊和杨代争骨子里的军魂,永远不会改变,本色永远不会褪色。他们在供电所普通的岗位演绎着精彩的人生。
“吁!吁!吁!睡觉、睡觉……”晚上十一点,仰阿莎湖畔电力水兵的哨音响起。
杨代争、王学俊是贵州电网剑河供电局柳川供电所员工,他们以军人的本色,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精彩的人生,他们那爱军装更爱工装的本色永远没有改变。
人小胆不小的“跑男”
2005年,杨代争从遵义消防队退伍,2008年进入供电局从事保安工作。2014年,通过岗位竞聘进入柳川供电所。
那是2013年9月26日的凌晨4点钟,没有月亮,天色一片漆黑,在剑河110千伏寨章变电站,除了变压器哄哄的声音之外,只有草丛里蛐蛐在小声的哼着。
“是哪个?”
严厉的声音打破了周围的宁静,草丛里的虫子像是受了惊吓,在草丛里哗哗的动起来。
仓库里轻微的碰撞声没有逃过保安杨代争灵敏的耳朵。一个影子在变电站旁边的电力物资仓库里躲躲闪闪。一声呵斥的声音之后,影子消失了。
“有小偷!”杨代争心里立马警觉起来。
杨代争衣服都没有来得及穿,光着膀子拿着电筒轻轻的靠近仓库,发现一捆电线正在被往外扯,他打开电筒射向正在拉线的那个小偷。小偷顿了一下,显然是没想到这么快就被发现了,没有放弃偷电线,拉着电线往围墙边跑,电线没被拉出去很长。看到小偷准备跑,杨代争拽开腿追了上去,小偷准备往围墙上爬,被杨代争一把拉了下来。
小偷从地上弹起迅速从衣服里抽出一把弹刀,与杨代争对峙起来。他估摸对付这个身高不到一米七,看起来瘦小的保安应该没问题。杨代争看到小偷手里的刀,瘦小的他丝毫没有后退,小心翼翼的靠近小偷,想要先拿掉刀。他拿电筒对着小偷的眼睛连续晃了几次之后关掉电筒,小偷有些眼花了,摇了摇头。趁小偷还没缓过神来,他一下子扑了上去,夺掉了小偷的刀,制服了小偷。
在后来,说到抓小偷时的情形,杨代争说“当时没想太多,只是觉得一定要抓住小偷,不能让公共财产受到损失”。也正是他的英勇,使公共财产免受损失,也让小偷被绳之以法。
“你不要看他个子小,他在部队获得过两次优秀士兵,还立过三等功,跑起来也是相当快的”副所长杨昌城说。
杨代争是个很能跑的人,他说这是在部队的时候每天跑步的结果。“有次下雨,他负责的片区有一个变台停电了,在去抢修的路上,路滑车上不去,推了好久还是没能上去。用户一直打电话来问什么时候来电,急性子的杨代争扛起工具跑了半个多小时,硬是跑到了现场”,张清明讲述。
执着的“闹钟”
“吁!吁!吁!起床、起床……”已经是工装穿得整整齐齐,扣子扣到最后一颗,昂首挺胸站在宿舍外吹起了起床哨。这个“闹钟”每天早上七点都会准时在柳川供电所响起,王学俊就是这个准点的闹钟。
王学俊,2004年进入西藏野战部队,2006退伍以后进入供电局,从军人进入保安行业。因为是队伍军人,体力很好。
柳川供电所平均年龄只有30岁,大部分人都住在所里。“我们所里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这个主要是我们所这个退伍班长的功劳。”所长周开锋说。
一大早,王学俊的哨音过后,供电所宿舍里动了起来。看看王学俊的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床单上看不到一丝褶皱。
6月4日,王学俊今天的工作任务是抄表。抄表的地方是位于仰阿莎湖区的返排村。吃过早餐,带上工具包出发了,从渡口出发,两个小时候到达返排村。
返排村分布在湖两岸,渡船只有早上和中午有,要是错过了就要等到下午了。
在中午渡船来之前赶到了湖边,顺利到达对岸。
下午再等渡船回去的时候,看今天的抄表册。突然发现上午在对岸抄表的一个度数当时写得有点潦草,自己也不知道十位数上写得是3还是5了。琢磨了好久,也没认出来自己当时写的什么,王学俊有点懊悔自己但是为了赶渡船抄表太着急了。
怎么办呢?要是等渡船再回到对岸去看,那今天就没有船回去了。
王学俊决定游泳到对岸去,先去看度数,正好赶上渡船。把衣服和工具包托付在岸边用户家,游泳到了对岸去看度数。
在纠结度数是3还是5的时候,在岸边一起等渡船的群众说起,有人建议说随便猜一个,“猜一个,我们抄表就没有意义了,就成估表了”王学俊说。
经过自学通过岗位竞争考试进入供电所以后,他们作为非专业人员,不放过每一次培训学习的机会。“我在所里面经常组织大家学习和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他们两个一直是问问题最多的。”周开锋说。
从保安进入供电所,他们都很珍惜这份工作。在跟老师傅学习技能的同时,跟新入企员工请教理论知识,“我们想快点考过胜任力考试,提高自己的水平,也证明自己是可以胜任这份工作的。”王学俊说
作为退伍军人进入柳川供电所王学俊和杨代争。进入供电所一年多来,他们秉承军人认真执着的态度,谦虚学习,从一名新人变成了专业的技术能手。
从军装到工装,从军人到电力水兵,从保卫祖国到保卫万家灯火,可刻进王学俊和杨代争骨子里的军魂,永远不会改变,本色永远不会褪色。他们在供电所普通的岗位演绎着精彩的人生。
“吁!吁!吁!睡觉、睡觉……”晚上十一点,仰阿莎湖畔电力水兵的哨音响起。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